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推介《門檻上的人》之三

推介《門檻上的人》之三 「時代精神」的病還是時代的「精神病」? 文/陳脩平 焦慮、沮喪、恐懼、偏執、強迫、暴躁、憤怒、懊悔、憂傷……這些日常生活中常聽到人們掛在嘴邊的字眼,這些飄忽不定、來去無踪、自己也說不清楚的「情緒、感受、心情變化」,到達可診斷為某種「症」的距離有多遠? 大多數人身邊可能都有認識的人受這些症狀或疾病所苦。這幾乎已是確定的「時代現象」。身心症、精神官能症、精神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發病年齡越來越下降,背後的原因為何?健康的源頭何處尋?療癒的希望存在嗎? 《門檻上的人》規模宏大地探索人類心靈/心理/精神疾病的起源及療癒方式。本書提供的知識面向相當多,內容也很深入,從靈性科學的核心出發,直指心理精神疾病的根源。 以下分享幾個我在編輯校訂過程中印象深刻的主題,包含 童年逆境 、 命運與業力 、 大小宇宙共同安排的跨越門檻 以及 診斷與治療 。 一、童年逆境 本書有一個未言明的底層概念是「靈性人」不會生病(這當然首先要先確認人的確是身心靈三重的存有,若沒有這一層的理解,就很難說什麼是「靈性人」,為節省篇幅起見,這個前提就先按下不表)。 「靈性」的意思本身就包含完整和健全,「靈性人」沒有肉身,不會有身體上的疾病,在完整和健全裡,也不會有心理和精神上的問題。這些疾病是在物質感官世界裡才會有的錯誤和偏差。 那麼純真的孩童剛由靈性世界來到凡塵俗世,是不是比較不會有心理和精神上的問題呢?這就和探問兒童期疾病或先天疾病的根源為何,是同樣的道理。我們都知道孩子的身體難免會受傷或生病,心理和精神亦然。 於是出現兒童或青少年的身心症狀來自週遭環境錯誤對待的這個想法,並有許多觀察和實證「童年逆境」對一個人一生有長遠的影響。與之相對的說法則是命定論,以天生體質或神祕默測的命運去解釋。 本書第十七章以「逃避路徑」的概念去剖析三個在青春期常見的精神問題,包括容易出現在女孩身上的問題——厭食症,典型的男孩症狀——心理病態行為,還有現今越來越普遍的各種成癮症。 所謂「逃避路徑」是指,這些症狀源自於年輕人的自我不願意真正進入身體,不願意活在這個世間或長大成人,或者想要略過現實的阻力,直接跳過成長的苦澀,進入偽成年,又或者自我無力承擔起此生的任務。 作者論及「目前(一九八〇年代)的心理學思維是在家庭環境中尋找致病的原因(例如,母親太強勢
最近的文章

推介《門檻上的人》之二

推介《門檻上的人》之二 同一條道路的陰暗與光亮 文/陳脩平 《門檻上的人》從「內在發展」(也可稱之為「心靈成長」)的角度去探討心理與精神上的危機與疾病。在症狀的觀察、判別與診斷以及治療方式上,有別於一般的心理治療和精神醫學,但並不脫離「科學與實證」的方法。 對人類的心靈/心理/精神現象有興趣的朋友,想知道在這個領域裡什麼叫做異常或病態,那是如何形成的、可以如何預防、又要如何治療,可從本書的獨到見解中獲得啟發。 本書以「人一生的發展」為脈絡去看待症狀與疾病,可說是「全人的」或「整合的」取向。作者從人智學靈性科學出發,介紹人如何「入身」(進入此生)與「離身」(離開此世),也用這一入一出的「動力」以及過程中的「形變」去說明在各年齡階段可能出現的心靈/心理/精神現象。 對於所謂偏離、異常或病態現象的診斷,也同樣用入身及離身的「動力」是否過早或過晚出現、過強或過弱、太多出現在頭部或四肢或循環系統,還有「形變」過程中可能受到的干擾等去難分析。 書中做為舉例提過的症狀或疾病包含:自閉症、厭食症、心理病態行為、成癮症、歇斯底里;還有比較屬於精神官能症的憂鬱、焦慮、強迫、恐懼及人格改變;比較嚴重的思覺失調。還論及當代的文化現象,例如追求靈性經驗或加入異端教派等。 第十一章〈向內之道的陰影〉末尾,作者大膽又肯切地寫下: 我們可以毫不牽強地說,精神病是「失敗的啟蒙(開悟)」!在前面的章節裡,我們探討過「現代的啟蒙」或修練之道如何開展。這與精神病是同一條路,但在修練之道上是以一種健康的方式在完全清醒的意識下進行的。 這樣的「結論」怎麼來的?若理解本書前十章的脈絡,便能領會於心。啟蒙或開悟是一股朝向「知曉」與「合一」的道路,是人類天生的需求與渴望。只是這條如羊腸小徑般的「中道」艱險困阻,一不小心就落入旁側,同一條路的光亮與陰暗,可說是相伴相生。 第十四章〈診斷與治療的觀點〉,作者透露出閃著微光的、希望的方向: 如果討論的焦點跟受苦有關,治療師可以談談接受過去業力的必要性,那是今生的起點……我們藉由克服阻力才能療癒過往的業力,並實現通往未來的發展。< 於是我們開始明白「我就是我的命運」,也就是說,「命運屬於我,就如同我的身體和自我意識屬於我。對抗命運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這會變成我與自己的戰爭。我必須接受『我現在的狀態』,從這裡開始踏上發展之

推介《門檻上的人》之一

推介《門檻上的人》之一 出版者的話 文/陳脩平 這本書的起心動念「有跡可尋」的是追溯到二〇二〇年,在一個讀書會裡邀約共讀、共譯,在二〇二一年四月聯繫上李古德文獻基金會(目前由李古德的兒子希爾德布蘭•李古德主持),取得中譯授權。 至於讀書會的這一群人(也就是譯者群)為何會對這本書有興趣,主要是在台灣主持全觀生命史課程的卡爾‧漢茲—芬克老師大力推薦,我們大約在聽聞此書兩三年之後才「敢」踏進這個領域。 讀書會歷時兩年半,二〇二三年底進入尾聲。接下來是更艱困的譯稿整合與校閱,這時邀約在人智學、書籍編輯、心理學與哲學領域皆有涉略的郭貞伶女士擔任審訂者,陪同責任編輯一同踏上為本書接生的最後關鍵旅程。 作者以荷蘭文寫就本書,華文版由英文書翻譯而成,遇有疑義處則請教作者的兒子。他已年屆古稀,但每次都十分迅速且熱情地回覆,給予清晰而簡潔的回答。書中許多編註是與作者兒子討論過後添加上去的,十分感謝他的大力支持。 如此投入本書的各方人力,真可說是用「護持」的心情在預備這本經典著作的華文版。需要歷時四年以上的籌備,也可說是在等待我們的人智學基礎扎得夠深,才能看得透本書的精髓,不致錯解其意。 幾次遇到國外的人智學者,聊天時發現他們把這本書列為「最愛」或「此生必讀」,當他們聽到我們在翻譯這本書時,臉上欣喜的神情真的就是「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的感覺。 很榮幸三元生活實踐社能擔任本書華文化的推手,讓華語區的人智學學習者加入這個已有二十多種譯本的「門檻」大家庭。期待從這本書延伸出去的實務應用,不論是個人內在發展或從靈性科學出發的療癒作為,能為這世界注入更多健康與溫暖的力量。 *** 這本籌備四年的書,九位譯者、一位審訂者、兩位介紹序作者,規模宏大地探索人類心靈/心理/精神疾病的起源及療癒方式。 看待治療的角度包含解除症狀的處理、探本溯源的終生發展、時代變遷及世界文化所形成的環境、個人命運及業力的可能成因等。 翻譯和編輯團隊從對內容的不解、陌生、推測到漸漸熟悉、掌握脈絡、看見全貌,進一步琢磨把這些觀念以恰當而清晰的中文表達出來。 每每在閱讀到症狀敍述時覺得膽戰心驚,難以想像這些病者、陪伴者、治療師所走過的歷程,也深感人生之難得,連這些挑戰和關卡都是這麼的專屬/客製化,「就是你(我)」要去面對! 對所謂「健康」的人來說,這本書也是很好的自我發展

新書訊《門檻上的人》

人智學創立者施泰納博士說,「人類已經跨越門檻!」 「門檻」意指日常意識與超日常或超感官意識之間的邊界。現代人有可能從內在和外在兩個方向跨越門檻,若未經預備,門檻可能帶來精神上的混亂及心理上的困惑,甚至影響生理過程,但有意識地跨越則可能是一場啟蒙(開悟)之旅。 本書以內在發展為主旨,並以「內在發展的挑戰」去看待當代人所面臨的心理困擾和精神疾病。每個人內在都潛伏著等待成長和開花的種子,作者提供內在修練的指引,也說明心理與精神疾病的可能成因與療癒方式。 作者一開始介紹古代的內修之道,包含埃及、北歐、印度以及中歐的基督教玫瑰十字會,那是過去人類尋求天人合一的智慧結晶。人智學承接這些傳統,提出適合當代人修練的實務做法。 第一部詳細探討人類內在的各種陰影(稱為「分身」)、入身(入世)及離身(離世)的動力、心魂發展的階段等,第二部則分享診斷與治療的實務,並以歇斯底里症狀以及青少年階段逃避入身的狀況為例,介紹人智學觀點下的療癒方式。 施泰納在世的年代,現代心理學正要起步發展,靈性科學看待心理與精神疾病的角度與現代心理學有不同的取向。本書作者具有精神醫學背景及深厚的人智學底蘊,為我們指出整全地看待身心靈互動以及達到平衡的方式。 作者簡介 伯納•李古德(Bernard Lievegoed,1905-1992)是一位荷蘭的精神科醫師、人智學者、教育家、企業顧問。他創辦一間專門照顧心智障礙兒童的人智學機構「太陽之家」,二次大戰期間收容超過兩百名孩童。戰後,他受邀對產業界高層人士授課,主題是如何以教育支持荷蘭戰後的產業擴張,之後,他開啟職業訓練、成人教育與組織發展的顧問事業,成功地把生命史工作運用在個人及組織發展、員工聘任與教育訓練上。他成立荷蘭教育研究中心(NPI)並在大學任教。離開NPI後,他創辦佛萊耶自由學院,讓高中畢業、還不確定未來發展方向的年輕人有機會用一年的時間進行生涯探索。 李古德畢生出版至少二十一本書及小冊子,這不包含數不清的文章及演講紀錄,內容廣泛,包含的議題例如發展心理學、治療教育、社會教育、組織發展、教育、建築、社群發展及醫療等。一九八三年十二月,李古德獲頒金羽毛筆獎,那是荷蘭皇家出版協會為表彰對荷蘭文化生活有顯著貢獻的作家所設置的獎項。在頒獎典禮上,他被讚譽為「一位真正具有時代精神的人,關注當代議題及動盪世界的需求」。不僅如此,李古

十一月份的美德鍛練:天蠍座(2024新)

十一月份的美德鍛練:天蠍座 耐心帶來領悟 演講/莉莎·羅美洛(Lisa Romero) 編輯/陳脩平 審訂/尤清 每月美德分享請訂閱: http://www.youtube.com/@AstralArc- 本文根據2024年十一月份的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vxsirN-6N4 耐心,常常被視為一種忍耐、寬容,甚至是面對眼前事情的一種放棄、退縮;好像你無能為力,或者你必須等待才能行動,這種耐心也是重要的。但是當我們真正將耐心視為一種美德時,美德與善聯繫在一起、與靈性世界的流動聯繫在一起。 美德與神聖的屬性(神性)有關,但我們傾向於改變它們,讓美德的屬性變得比較人性。我們審視人們一般的思維方式和存在方式,並根據自己現在的程度在哪裡去評估這些美德,以自己現在的狀態去決定「耐心」的意思是什麼。 但在神聖的意義上,耐心是指我們在以某種方式連結上更大的時間範圍。可以這麼說,耐心引導我們與時代之靈合作,時代之靈是掌權天使的層級,統治著億萬年的時間,讓人類在其中能夠採取自己的步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演變。 當我們研究靈性年時,在某種程度上,我們覺察到時間不是線性的,不是從這一點到那一點,有一個直線距離。時間更像是一個漩渦,一個發展中的漩渦。這樣去理解時間是很有幫助的,因為我們經常發現自己在發展過程中,似乎又回到類似的問題,或者再次遇到和以前相同的事情。 這可能會使人失望,我以為我已經超越了那一點,或者我以為自己已經完成了那件事,但最後又繞回同樣的地方、經歷相同的遭遇,甚至曾經領悟過的某些啟示,之後也要再被揭露一次,因為我們到達成長與演化的時間漩渦裡中的新的一個點。 因此,當我們考慮到這一點,並認識到更大的時間跨度時,便能明白耐心並不是一種在時間中等待、寬容或屈服於現實;而其實是去參與和投入,去體認我們正是在這樣變化中的(時間)漩渦裡前進的。 有時候我們感覺自己好像在倒退,但實際上,在這轉變中的漩渦裡,我們其實在前進。就像行星在大宇宙裡的運動,在一個柏拉圖年的循環裡,行星再次倒退回到同一個點,但角度程度略有不同。 當我們探索更多這些宇宙性的圖像,而較少採取唯物主義的觀點,就可以開始感覺到,即使是美德也需要我們將自己擴展延伸到宇宙,而不是讓自己停留在唯物主義的想法裡。這對現代人來說很困難

十一月份的美德鍛練:天蠍座

十一月份的美德鍛練:天蠍座 耐心帶來領悟 演講/莉莎·羅美洛(Lisa Romero) 編輯/陳脩平 審訂/尤清 每月美德分享請訂閱: http://www.youtube.com/@AstralArc- 本文根據2023年十一月份的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_7_zRjz5xs&t=247s 各位已經跟隨這些美德鍛練來到這個月,能夠成功做到這一點的人,會知道這需要一定的耐心。我們經常聽到人們說,內在工作需要耐心。這種耐心一部分與在時間流逝的過程中不間斷地努力有關,讓練習本身及其效果慢慢開始塑造我們。 做這些內在工作的練習,它不是在學習什麼,不是要去獲得什麼資訊,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對我們的心魂進行某種塑造。因此我們經常被要求要有耐心,不要想很快得到練習的結果。 這在當代是很困難的,因為人們經常想要很快看到事情的結果。在內在發展裡,求快或急於求成是要小心警戒的一件事。有些人願意不計任何代價以獲取經驗,不幸的是,這可能會是真正的干擾。尤其是當我們自問,我的哪一部分想要那個體驗?我的哪一部分將走上那能帶來體驗的修練之道?我所說的體驗不是那種透過我的努力,在時間的堆疊中漸漸感知到內在生命發生了重塑和改變。 於是,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耐心如此重要,我們也開始認識到,在時間的催化下,耐心向我們揭示出領悟。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有些事情發生在我們生活裡,為什麼某些事情會臨到我的頭上甚至由我造成,我們沒有全觀、看不見全貌,我們好像行走在一種線性的時間和空間裡,因此無法認識到完整的生命。 儘管內在工作和內在發展加深了生命的豐富性,我們的確可以感受到對某些人來說,生命真的因此變得更加充實和豐富。我們也體認到,不完整的圓還沒有與完整的圓合為一體,因為有這樣的認識,所以我們仍在路上,隨著在路上前進而獲得更多領悟,更加明白——現在發生的事情可能看似沒有意義,但它在未來會變成什麼。 這當然不能成為人們或國家犯下巨大錯誤的藉口。想像一下,人們說我們就看著、等著事情會變化成怎樣!因為人所做的一切,我們參與的所有事情都會有影響,這就是我們投入美德鍛練的原因,這些美德都是愛的某個面向。 從這二十四個主要的美德原則中,我們看到自己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讓這些內在能力變得完全。這些美德有些容易、有些

十月的美德鍛鍊:天秤座(2024新)

十月份的美德鍛練:天秤座 知足轉化為鎮定自持 演講/莉莎·羅美洛(Lisa Romero) 編輯/陳脩平 審訂/尤清 每月美德分享請訂閱: http://www.youtube.com/@AstralArc- 本文根據2024年十月份的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1vK09bkQSU&t=744s 大家好,歡迎再次來到本月的美德實踐,我們試圖找到一種方法,將我們的意志融入這些愛的作為中。我們注意到某種能力,但要找到練習這個能力的方法,並不總是容易的。 知足,什麼是知足的意志實踐?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這可能是一個有趣的沉思課題,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靈性年循環裡慶祝邁凱爾節的時刻。邁凱爾節在九月二十九日,它顯然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循環。在這個節慶裡,我們尋求天使層級的協助,幫助人類的自我發展。而邁凱爾這位靈性存有看重的是在意志領域裡真實而深刻的轉變。 帶來這種轉變的能力是一個 活動 、一個 作為 ,我們覺得自己需要在某種程度上 改變 一直以來的生活方式、改變既有的固定模式,以便能夠以一種新而更新(new and renewed)的方式活入靈性世界裡。 在此同時,這個月的美德實踐是知足,這兩方面——邁凱爾所要求的深刻轉變與知足的美德——看似矛盾。我想分享一首亞維拉聖女大德蘭(St. Teresa of Avila)的詩,〈合一的僕人〉: 多數掌權者沒有力量或智慧滿足於現狀。 清醒的人懂得知足, 因為美是他們的愛人,而這世界從不缺美。 一個人越是遠離光,當然就越會說需要什麼改變。 是的,推翻任何讓你哭泣的內在掌權者。 孩童責備外界,並將精力集中向外。 戰士征服內在領域,並在那兒獲得贈禮。 只有被啟蒙者才能做出影響許多人生命的決定。 若沒有把上帝懷抱在心,就沒有人能成為合一的僕人。 在這首詩裡,我們對這兩種活動都非常了解。聖女大德蘭談到征服內在領域並在那兒獲得贈禮的戰士。同時,只有神智清醒者知道自己愛著對世界之美的知足。因此,我們以某種方式認識到,我們正在這個合一的領域裡工作,所謂的兩極化力量不會帶來騷動。 我們要如何進行內在工作,進行重大的自我轉化與改變,但又不會剝奪當下這一刻的滿足感?我們要如何尋求新而更新,同時對周遭開展著的生命深感滿意? 某方面來說,正是這種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