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承萱
在學習自然農法的時候,時常聽到人們建議要打造食物森林、或者向森林學習,為什麼呢?
其實並不是要在後院種一座森林,讓我們來看看森林裡的生態原則:
• 地面總是有落葉覆蓋
• 多到叫不出名字的植物
• 受到保護的植物生長區域
• 經久的落葉轉化爲腐殖土
這些都和生態園藝的種植所列出的原則很接近。試想,如果我們能夠學習森林的這幾點,並在一年之內運用這樣的循環,可能距離建立蔬果園的生態系統就不遠了。
因為土壤始終有種乾燥的傾向,尤其在亞熱帶氣候,園丁們首要注意的就是覆蓋、創造遮陰,這創造土壤發展出健康的發酵過程並減少流失腐殖質的環境條件。
風也是造成土壤乾燥的條件之一,因此以樹籬來打造活的邊界相當重要,能為園子保溫,您會發現有樹籬保護的菜園裡蔬菜甚至會較早能收成,這對園丁是有利的。
朝向面風的區域我種植的是野櫻桃、蔓越莓、藍莓等小灌木作為菜園的邊界綠籬,旁邊一層則是種植充滿精油的香草植物像是金盞花、迷迭香、檸檬香蜂草等作為第二層的界線,我都稱呼他們為菜園的免疫系統,當風吹過來的時候會將植物精油散佈在菜園空氣中,對於嬌嫩的葉菜類很有幫助喔!
生機互動農法裡面注重的邊界有兩個維度,水平邊界與垂直邊界,一個指的是放眼望過去菜園和外部的邊界,人造的木柵欄、圍籬或土牆等,在那之內記得種植綠籬是為活的邊界,讓菜園整體有和外部活躍呼吸的空間,外部邊界也是與野生動物互動的的介面。另外一個方向的邊界指的是土壤邊界,在土壤之上有空氣陽光,土壤之下有水和岩石,這個邊界也同樣要請園丁注意呼吸的韻律和空間,覆蓋物的選擇是什麼?如何挑選合適這塊土地乾濕度的覆蓋等,都是須思考的面向。
向森林學習到的還有各種植物混合種植,在菜園中則可善用輪作與多種蔬菜同種,來創造小面積農園的價值,這時候認識植物們和土地之間的互動就滿重要的:
1. 豆科家族:這些植物是幾乎不從土地提款反而會存氮入土壤中。 種植大範圍的作物例如玉米、水稻、麥等,則可以考慮納入豆科家族作為輪作的好選擇,如果是要作為綠肥種植的話,請要在開花前、開花時將他們割短混入土壤。
2. 甘藍菜家族:這個家族會大量消耗土壤肥力,種完高麗菜、甘藍菜會明顯發現土壤變低,其中花椰菜更是大胃王,因此要注意種植這家族之後輪作的植物最好選最會存款的豆科植物。
3. 小黃瓜與南瓜家族也會需要很多肥力的土壤,如果堆肥有限,則要好好慎重以堆肥用在哪些作物。
4. 蘿蔓、萵苣家族:幾乎不會從土地提款太多的植物,可以考慮在種植馬鈴薯後選擇種植萵苣。
5. 蕃茄家族:特別的一個家族,他們非常喜歡自己的氣味,因此如果用蕃茄的殘餘、落果、修下來的枝葉做成專屬的堆肥,會能克服連作障礙,增強抗病性。
*特殊發現:多年前讀到一份研究報告說在沙地種植洋蔥通常會長得不好,但如果在洋蔥的中間稀疏地種下德國洋甘菊,將能協助洋蔥們克服這個問題,推薦這個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