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邁凱爾節與人類的心魂力量 第二講

邁凱爾節與人類的心魂力量(GA 223)第二講

編輯:陳怡穎
校訂:陳脩平
校對:尤清、黃妃釧、陳佩侰
繪圖:Maria Sophia(from Pinterest)

親愛的朋友們,昨天講座結尾的地方,我分享了邁凱爾與龍衝突的舊觀念,各位會感覺到,這個觀念表達出,當代召喚我們復興世界觀(Weltanschauung,註1)裡的一個元素,人類曾有這樣的世界觀,包含在宏偉巨大的圖象裡,那只是不久之前的事。我一再提請各位注意這個事實,也就是許多十八世紀的心魂裡仍然保有這個觀念。

我在接下來的講座裡要和各位分享,真正的、最新的靈性觀點是可以並且必須去復興起來的,在談論這個主題之前,我必須先簡短地向各位說明一個更普遍的人智學思維。這會讓各位明白,我們所談的這個觀念可以用怎樣的方式去復興,它也將再次成為人類思考、情感和行動的力量。

若我們觀察自己現在與自然和整個世界的關係,並以足夠開放的心態與過往時代的人們與自然和世界的關係進行比較,就會發現,在對待宇宙力量的態度方面,人們根本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隱士,隱士指的是人們一旦出生、進入物質存在,就失去了出生前的記憶,這種記憶在過往曾經為全人類所共有。我們現在只能運用心智與記憶的力量去探知出生前的那段生命期間,使自己在塵世生命裡記起那段期間的事,但在之前的演化紀元裡,人可以點亮對出生前生命的真實記憶,那是真正地回到出生前、作為心—靈存有的經驗裡。這是使現代人成為世界隱士的一個因素:人們沒有意識到塵世存在和靈性存在之間聯繫的本質。

另一個因素是:當人們凝視浩瀚宇宙時,他觀察的是星星和星座的外在形式,但他與宇宙中的靈性不再有任何內在靈性上的聯繫。進一步來說:今日人們觀察地球上的自然王國,形形色色美麗的植物、巨大的山脈、稍縱即逝的雲彩等。然而在此,人們仍然侷限於感官印象;當人感覺到與大自然的廣闊空間有更深入、更內在的接觸時,他甚至常常感到害怕,唯恐自己可能失去對自然的純真態度。人類演化的當前階段對於我們發展出意識到自由、感受到自由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如此才能達到完全充分的自我意識,發展出內在力量讓自我可以上升到其完全的高度。

但是,就算人的這種隱匿在宇宙裡的生命是必要的,但它必定只是朝向另一個時代的過渡期,在下一個階段裡,人類要找到回歸靈性的道路,畢竟靈性是萬事萬物的基礎。準確地說,能夠找到邁凱爾思想之正確意義以及真實形式(也就是它在當代必須出現的形式),這樣的人所具有的力量,才能找到回歸靈性的道路。

我們的心態、我們的性情生命、和我們的行動生命都需要被邁凱爾動能(Michael impulse)滲透。但是,當我們聽到有人說,邁凱爾節慶必須被復興,人們應該要開始過這個節日,現在時機成熟了,可以在其他年度節慶中加進這個節日。若只有少數人呼籲,好吧,讓我們開始吧,讓我們來辦個邁凱爾節!這樣當然是不夠的。

親愛的朋友們,如果人智學要實現其目標,那麼任何出於人智學的作為必定不能滲入今日普遍可見的那種膚淺浮略;相反地,無論從人智學中帶來什麼,都必須以最深刻的嚴肅態度來實現。為了熟悉這種嚴肅莊重的態度,我們必須考慮節慶如何在人類演化中占有一席之地,節慶在過去曾經至關重要,現在只變得貧乏無力。

耶誕節或復活節的出現是因為有幾個人想到在一年中的某個時間舉辦一個節日,並說,「我們來做一些過節的安排吧」,然後就有了這兩個節日嗎?當然不是這樣的。像耶誕節這樣的節日會進入人類的生活,首先基督耶穌必須誕生;這事件必須進入地球演化的歷史裡;一個超越界的事件必須發生。復活節呢?如果不是為了紀念各各他奧祕所發生的事情,如果不是這個事件深刻地交織在世界歷史和人類進化裡,這個節日就不可能有任何意義。

如果現在這些節日式微,如果人們不再感受到耶誕節和復活節的莊嚴,這個事實本身會讓人想要更深刻地認識基督耶穌的誕生和各各他奧祕,以恢復並深化這兩個節日的意義。然而,我們絕對不可以為,在初秋時間設置一個邁凱爾節,這樣膚淺的舉動,就可以讓這個節日躋身在耶誕節和復活節之間,成為一年之中重要的節期。必須有某個事件深刻地出現在人類演化裡(雖然可能比不上那兩個節日那麼重大),才會以一個節慶來紀念它,所有節慶都是這麼來的。

我們一定要以莊重嚴肅的心態去慶祝邁凱爾節,而正是從人智學運動中才能產生此種對邁凱爾節的理解。就如同耶誕節和復活節是由外在事件帶來的,事件發生在演化的客觀性裡,同樣地,在這件事發生之前,人類的內在存有必須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人智學必須成為一種深刻的體驗,深刻到就像當人們去感受基督耶穌誕生和各各他奧祕時,內心完全盈滿力量一樣。我前面提到,邁凱爾節在程度或力道上可能稍輕;但這股心魂轉化的力量必須從人智學運動中發出。這的確是我們所渴望的——人智學能夠充滿這股徹底轉化心魂的力量——這只有在人智學思維的精華成為實際經驗時才能實現。

現在讓我們把注意力轉向那些可以透過人智學進入我們內在的體驗。在我們的心魂生命中,我們將思想、情感和意志區分開來。我們提到人類的性情,尤其是與情感相關的面向。當我們的思想以抽象的形式出現,當我們無法將情感的溫暖和熱情注入思維時,思考就會顯得冷漠、乾枯、毫無色彩,就好像靈性在削弱我們的力量。當一個人說出他的想法時,他性情裡的內在溫暖也同時流向我們,如此我們才會說他「充滿感情」(gemütvoll)。當一個人對自己和世界的作為不僅是正確、符合責任的,而且也表達出熱切的情感、溫暖的心境、對自然的熱愛、對眾生的仁慈時,我們才能真正與他建立內在的聯繫。如此,這個人的性情就可說是住在他心魂生命的核心裡。

人類已經成為宇宙裡的隱士,於是思考和意志呈現出某種特徵,這對人類性情來說更是如此。思考可能會深思宇宙運作的完美,對其中的細緻微妙還可能沾沾自喜,但思考就是無法感知到它與生命的溫暖心跳基本上有多麼遙遠。許多人可能滿足於僅出於職責而執行的正確行動,並沒有真正感受到這種就事論事、講究實際的作為只有一半的生命。這兩者都沒有貼近人類心魂。

但是介於思考與意志之間的,構成人類性情的所有事物,確實與一個人的整個存有密切相關。考量到目前許多人所展現的特有傾向,那些應該為性情加溫和提升的要素似乎也變得冰冷,但這是一種錯覺。我們或許可說,一個人內在的、有意識的經驗在緊要關頭時可能會缺乏性情的元素;但這樣的缺乏無可避免地會為他的存有帶來某種程度的痛苦。如果這樣一個人的心魂能夠忍受這個情況,或許他會強迫自己透過無情、無感而變得缺乏性情,那這個過程將以某種其他形式啃蝕他的整個存有,會直接損害他的物質身,影響他的健康。當代所顯現的許多衰弱症狀,基本上都與許多人已經陷入缺乏性情的情況有關。當我們更深入了解這個情況,才會明白這個整體論述的完整重要性。

在現代文明中長大的人觀察外在世界的事物時,他感知那些外在事物,形成關於它們的抽象思想,他或許從一朵可愛的花或一棵雄偉的植物中獲得真正的樂趣;如果他真有一點想像力,他甚至可以對這些事物形成內在圖象。然而,他仍然完全沒有意識到他與那個世界(例如植物的世界)的更深層關係。不停地談論靈性、靈性、靈性,對於靈性的感知是完全不夠的。相反地,我們需要的是意識到自己與周遭事物的真實靈性關係。

當我們以日常的方式觀察一株植物時,我們絲毫感覺不到其中有著元素存有或者某種靈性存在;我們也想像不到,每一株植物裡都蘊藏著某個存有,它不滿足於我們只是觀察它,並對它形成今日人們通常會對植物所形成的那種抽象想法。因為在每株植物裡都隱藏著一個重要而基本的靈性存有(elemental spiritual being,又稱元素靈),這個存有可說是困在魔咒底下。只有當我們以正確的方式觀察一株植物才能意識到——植物可愛可親的外觀是某個靈性存有的外殼,那個靈性存有被魔咒困在植物裡面,在宇宙相互關聯的巨大尺度裡,植物裡的元素靈的確相對沒那麼重要,但仍然與人類密切相關。

人類與世界的連結確實如此緊密,所以人不可能在不受到周遭環境對他施展影響的情況下,踏入大自然裡。當我們看到田野裡的百合從種子長成花朵時,我們必須生動地想像這朵百合正在等待什麼(雖然這並非擬人化的圖象,但我必須再次像之前那樣,使用人類的語言來表達另一幅圖象;話語無法完全表達出那個圖象的意義,但確實傳達事物本有的現實)。當這朵百合展開它的葉子,尤其是開花時,它真的在期待著什麼。它對自己說:「人們會經過、看著我;當足夠多的人將目光投向我時——百合之靈如是說:我的魔咒就會解除,我將能夠踏上進入靈性世界的道路」。

各位也許會反對,認為許多百合花是在人眼沒看見的情況下生長;是的,但那就是不同的情況了,百合找到不同的方式釋放自己。因為當人類第一眼看到百合花時,就會解除它的咒語。當人們第一次將目光停留在百合花時,人與百合之間就有了聯繫。事實上,我們周圍的元素靈在懇求我們,不要如此抽象地看待花朵,也不要以抽象的心智圖象去想它們,它們懇求:讓你的心和性情進入活在花朵裡的心與靈,它懇求你為它打破魔咒。人類存有確實應該持續、恆久地釋放蘊含在礦物、植物和動物中受困的元素靈。

我們很容易從這樣的想法中感受到豐富的美;但是正確理解它的靈性意義,我們也會感受到自己因此對整個宇宙所負有的全部責任。在當今這個發展自由的文化時期,人們對待花的態度只是淺嚐即止,如同沾唇,並沒有真正喝到什麼。人們透過形成概念和想法,那只是抿唇啜飲,然而人應該將自己的性情與周遭事物及元素靈結合起來,一飲而下。

我說,我們不必考慮從未被人類見過的百合花,而必須考慮那些被見過的百合花,因為它們需要與人類的性情建立關係。現在,百合產生了效果;當人們在自然中行走時,自然事物不斷地向人們帶來多種、強大而壯麗的靈性影響。一個能夠洞察這些事物的人能夠不斷地感知到,透過自然的元素靈性從四面八方湧向人的一切事物是既多樣又宏偉的。由大自然湧出而不斷向人流注的超感官靈性,進入人的內在;大自然是神聖靈性的一面鏡子。

接下來幾天,我們有機會在真正人智學的意義下更詳細地談論這些主題。現在我們繼續回到邁凱爾的主題,在人類內在有一股力量,就是我前面說龍的力量,邁凱爾遇到這股力量並與之對戰。我說過,這條龍有動物的形態,但其實是超感官的存有;由於龍這個超感官存有不服從宇宙秩序,它被驅逐到感官世界,現在它的存有在感官世界裡;我也進一步談到,它只存在於人類內在,因為外在的自然不能容納它。外在自然是神聖靈性的映象,自然是純真無邪的,與龍沒有任何關係,所以我說,龍是在人類的存有裡。

由於龍是這樣一種生物——存在於感官界的超感官存有——它立即吸引了從自然流向人類的超感官元素力量(elemental forces),並與它們結合在一起,其結果是,人類不是透過他的心魂和性情將植物元素從魔咒中釋放出來,而是將它們與龍結合起來,讓它們跟著龍一起死在龍的低階本質裡。因為世界上的一切都在演化的潮流中移動,以許多不同的方向朝著演化的目標前進;居住在礦物、植物和動物中的元素存有(elemental beings)必須提升到比他們目前所在之處更高的狀態。他們只有透過人類才能做到這一點。

建立外在文明當然不是人類在地球上的唯一目的,人在整個世界的演化中有一個宇宙性的目標;這個宇宙目標與我剛才描述的這些事情有關——協助元素存有更進一步地發展,它們在塵世裡處於較低階,但注定要發展成較高的存有。當人們與元素靈建立某種關係,當一切都以其應有的方式運作時,它們就能達到更高的演化階段。

在過去,人類尚處於本能直覺的演化階段裡,當性情裡仍然閃耀著心魂和靈性的力量時,當這些對他來說就像自然力量一樣理所當然時,世界演化的方式是,存在之流以正常而有序的方式流過人類。但現在,那樣的時代必須結束,必須發展出更高的靈性形式,人類內在無以計數的元素質(elemental substance)已經被交付給龍;因為龍的本性就是對這些元素存有如飢如渴,它潛行、驚嚇植物和礦物,以便和自然的元素存有一起飽食。

因為龍想與元素存有結合,讓元素存有充滿在它自己之中。在人類之外的自然裡,它無法做到,只能在人的內在本質中達成,因為它只可能在那裡存在。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地球就注定滅亡,因為龍將不可避免地在地球上取得勝利。龍因為一個非常明確的原因而獲勝,也就是,它使自己充滿了人性本質的元素存有,於是在身體上、心理上和靈性上發生一些事情。

靈性上:如果不是龍在人的裡面吸收了來自外界的元素存有,就沒有人會像今天的自然研究所假設的那樣,愚蠢地相信純粹物質的外在世界,人就永遠不會接受死的原子之類的東西,不會接受諸如力量與能量守恆之類的定律。當這些進入人類,在龍的身體裡,人類的關注就會遠離包含著靈性的事物;人不再看見事物中的靈性,他只看到死亡的物質。

心理上:人會表現出我稱之為心魂懦弱的的那一面,這都是由於龍吸收了他體內的元素力量。哦,心魂的怯懦是多麼常見啊!我們清楚自己應該做什麼,什麼樣的事在特定情況下是正確的,但我們無法讓自己去做,我們心魂裡有某種沉重的負擔,那是龍身體裡的元素存有作用於我們內在所造成的效果。

身體上:通過我前面所描述的那種靈性影響,人的身體被預備好成為病菌的土壤,若非如此,人就永遠不會受到所謂疾病細菌的折磨。這些東西甚至滲透到物質組織裡。 我們可以說,如果正確地看待今日人類在靈、心和身等各部份的構成方式,我們會發現人在三個方向上與靈性領域隔絕,這當然是為了一個良善的目的,也就是實現自由。人內在不再保有他過去可能擁有的靈性力量;因此,各位看到,人的生命在三個方向上被削弱,他體內有過多、過盛的龍,其影響使人無法體驗到自己內在的靈性力量。

體驗人智學有兩種方式,我只提兩個極端,在兩端中間有很多可能的變化。其中之一是:坐在椅子上,拿本書來讀,發現它很有趣,也很舒心,學到一些有關靈性、不朽之類的事。這樣的閱讀使人知道,以心魂而言,當人的身體死亡時,他並沒有死。他從這樣的宇宙觀中獲得的滿足感比從唯物主義的宇宙觀中獲得的更大。這樣的人對待人智學就像人們對地理學進行抽象思考一樣,只不過人智學提供了更多的安慰。這是一種認識人智學的方式。除了從他讀到的東西裡獲得一些滿足感之外,這個人從椅子上站起來時,跟他坐下來時真的沒有什麼不同(若是坐下聽一場講座,那就是從聽到的東西中獲得滿足)。

但還有另一種方式去接受人智學提供的事物。要吸收像邁凱爾與龍對戰這樣的觀念,並讓自己真正地從內在發生轉變,將這個觀念視為一個重要的、深刻的體驗,在閱讀完某些內容後,從椅子上站起來時,已經從根本上是一個不同的人了。如前所述,在這兩個極端之間,存在著各種可能的方式。

當我們在處理的是像復興邁凱爾節這樣的問題時,根本不能指望第一類的讀者,只能依靠那些下定決心的第二類人,他們至少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將人智學視為有生命的,吸收到自己的內在。這正是我們在人智學運動裡應該去經驗的:必須體會到那些第一眼看起來只是觀念的事物,其實就是生命力量

現在我要說一些完全自相矛盾的事情:有時理解人智學的反對者比理解其追隨者要容易得多。反對者說,哦,這些人智學的想法太棒了,它們一點也不符合現實。這些反對者拒絕人智學的想法,不受其影響。人們可以很容易理解這種態度並為這種態度找到各種原因。一般來說,這種態度是由對這些想法的恐懼引起的,這是一種真實、但無意識的態度。

但經常發生的情況是,雖然這些想法與世界上可被接受的其他事物截然不同,一個人仍然接受它們,但他內在對這些觀念的感受比在他指關節上微微通電的感覺要少。在後者的情況下,他至少感覺到電流在體內帶來的抽搐。心魂裡缺乏類似的火花往往會引起巨大的痛苦,這與當代對人的要求有關,人被要求要讓靈性影響並掌握生命(而不只是與物質建立關係)。人會迴避被敲打和拉扯,但他們不迴避接觸到與另一個世界有關的觀念,這些觀念在現今的感官世界裡顯得非常特別,而人們對那些觀念的態度就和他們對待感官的觀念一樣冷漠

邁凱爾的力量就在於,它使人有能力提升到一個程度,使靈性的思維就像物質世界中的任何事物一樣,強大地掌握住一個人。這就是對靈性觀念的信心,只要我們有能力接受靈性觀念,就會帶來這樣的確信(註2) :我接受了一股靈性動能(spiritual impulse),我將自己奉獻給它,我成為執行它的工具。第一次失敗,沒關係!第二次失敗,沒關係!一百次失敗也不重要,因為在判斷靈性動能是否真實(truth)上,沒有任何一次失敗是決定性的因素,這個靈性動能的效力已被我們從內在理解和掌握。當我們能夠對自己說,我的一百次失敗最多只能證明這一世生命沒有給我實現這股動能的條件,但我可以從它的本質中知道這股動能是正確的,只有如此,我們才算是對某個時刻所掌握到的某種靈性動能充滿信心。即使我必須等待一百次入世才能獲得實現這股動能的力量,能說服我這股靈性動能是否有果效的也只有它自己的本質(而不是它是否成功被實現出來)。

如果各位觀想這個觀念在人類性情中發展成對靈性的巨大信心,如果各位認為人可以像磐石一樣堅定地持守他知道在靈性上勝利的事物,即使面對所有外在的反對,他仍然拒絕放棄這樣事物,那麼各位就會了解邁凱爾的力量以及邁凱爾的存在對我們真正的要求為何;因為只有這樣,各位才會了解對靈性懷抱巨大信心的本質為何。我們可能會暫時擱置某些靈性動能,或是一輩子都不再提起;但一旦我們掌握住它,就絕不能動搖,要珍惜它,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將它保存到未來的入世生命裡。當此種靈性的信心在我們內在建立起來時,這個靈質(spiritual substance)就像我們腳下的大地一樣真實,沒有它就無法站立,那麼,我們就會在自己的性情裡感受到邁凱爾對我們的真正期望。

我們必須承認,在過去的幾百年甚至幾千年裡,這種對靈性的積極信任已大部分消失,生命並沒有要求大多數人要發展這種信心。但這是必須發生的,因為我真正在表達的是,最終,人類已經燒毀了過往與邁凱爾力量連結的橋樑。

但與此同時,世界上又發生了很多事情。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已背棄了邁凱爾力量。十九世紀赤裸又強烈的唯物主義實際上是對邁凱爾力量的反叛。客觀上,在外在的靈性領域,邁凱爾力量已取得勝利,而且那正是發生在十九世紀最後三十年,龍希望透過人類演化所達到的目標不會實現。另一方面,我們今天觀想另一個偉大的事實,也就是人類必須出於自由意志的決定去參與邁凱爾對龍的勝利。這包括我們要找到方法,擺脫當今普遍可見的對待靈性的被動態度,轉變成主動性。邁凱爾的力量不可能以被動的方式獲得,甚至不能透過被動的祈禱來獲得,只能透過人充滿著愛的意志,使自己成為神聖-靈性力量的工具。因為邁凱爾力量不想成為人們懇求祈禱的對象,祂希望人們與祂結合。如果人們用內在力量接受靈性世界的教導,就能與邁凱爾結合。

這說明了如果邁凱爾概念再次活躍起來,人內在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這樣的人必須真正能夠體驗靈性,而且他必須能夠完全透過思考來收集這種體驗,而不是像之前那樣透過某種靈識(clairvoyance)。如果每個人都必須要有靈識才能生出對靈性的信心,那麼我們的處境就會很糟糕。每個完全向靈性科學教導敞開的人都可以擁有這種信心。如果一個人對靈性越來越有信心,那麼他就會得到靈感;這確實是世界上所有良善之靈都在等待的事。

這樣的人會體驗春天,感受植物世界的美麗與可愛,在生命的萌芽、蓬勃發展中找到深刻的喜悅。但是同時,他會深刻感受到所有新生的生命裡都包含被魔咒束縛的元素靈。他會有一種感受、一種性情的內容,告訴他每一朵花都證明在它裡面有一個被魔咒困住的元素存有;他將學會感受這個元素靈的渴望,感受元素靈想要被人類釋放,而不是和龍連結著。當花朵在秋天枯萎時,這樣的人會知道他已經成功地為世界靈性的進展做出一點貢獻,在花朵枯萎凋落並成為種子時,他使元素存有能夠從植物中溜走。但只有當他將邁凱爾的強大力量灌注到自己身上時,他才能夠帶領這個元素存有進入它所嚮往的靈性裡。

人會經歷季節的循環。他們體驗到渴望靈性的元素存有誕生在春天,而秋天則是它們從垂死的植物和枯萎的花朵中釋放出來的時候。這樣的人將不再像宇宙隱士一樣孤身一人奮戰,從春天到秋天,他們不只是年紀增長半年,他們與成長發展中的自然一起,越過生命的一個里程碑。他們也不只是一直吸入物質氧氣,而是會參與在大自然的演化裡,參與靈性存有在大自然裡被施咒束縛、又被除咒釋放的過程。這樣的人在時間流逝裡不再覺得自己只是變老,而是感覺到自然裡的變化是自己命運的一部分,他們與自然裡生長的一切結合,他們的存有將會擴展,因為他們的自由個體性(free individuality)可以在犧牲中向外傾注到宇宙裡。這就是人類能夠為邁凱爾與龍之爭戰所做出的正面貢獻。

因此,我們看到,只有在人類性情裡發生的事件能夠帶領我們朝向邁凱爾節慶,這個性情事件是人能夠再次體會季節流轉是一個充滿生命的現實,如同我前面描述的。但不要以為只是在腦中建立這個抽象概念就可以體驗到它!只有當一個人真正吸收了人智學,內化到一個程度,使他以一種新的方式看待每一株植物、每一塊石頭之後,才能實現這一目標;也只有在人智學啟發一個人以新的方式沉思所有人類生命之後,他才能歡慶邁凱爾節。

我試圖給各位一幅圖象,說明人類性情必須如何預備,才能學會感受到周遭的自然就是性情自己的存有本身。人類在這方面保留下來的最多的,是在他們的血液循環中體驗到除了物質層面之外的某種精神元素,除非他們是十足的唯物主義者,才會無法體會。但是,要將外界存在的脈動體會為我們自己內在最深處的存有,要再一次投入、參與在四季流轉的循環裡,如同我們體會自己皮膚之內的生命一般,這才能能為邁凱爾節慶做預備。

這些講座是想向各位呈現出人智學和人類性情的關係,我希望各位真的不只用頭腦去理解,而是特別可以用性情去體會。因為歸根結底,如果人智學沒有被性情吸收,如果它沒有為人類性情帶來溫暖,那麼人智學在世界上和在人類之間大概是無用的。近幾個世紀以來,人們大量累積了聰明才智:在思維方面,人們甚至已經到達不知道自己有多聰明的地步。這是事實。許多人認為當今的人很愚蠢。但是,即使世界上有愚蠢的人,但這其實只是因為世智辯聰發展到如此程度,使人的性情衰弱到不知道如何運用自己的才智。每當有人被稱作愚蠢時,我總是認為這只是他不知道如何運用自己的聰明。我參與過許多討論,其中有些演講者被視為愚蠢,成為嘲笑的對象,但我認為某些被嘲笑的講者,有時是最聰明的。

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人們已大量獲得了聰明才智。但我們今日需要的是性情的溫暖,這是人智學可以提供的。當學習人智學的人說,靈性科學的觀念很冰冷時,我想起一個不斷在爐子裡堆木頭的人抱怨房間不暖和。他需要做的是點燃木頭,然後屋子就會變暖。人智學是人們需要的,它是心魂的良木;但它只能在每個人的內心被點燃。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在自己的性情裡找到點燃人智學的火柴。人智學確實是溫暖而熱情的,它是性情的靈魂;那些覺得人智學很冰冷、理智、過度講究事實的人,只是缺乏點燃它的方法,只要點燃,人智學的火焰便能盈滿他的內在。就像點燃普通木頭只需要一根火柴一樣,人智學也只需要一小根火柴。但這會燃起一個人內在的邁凱爾力量。

校註1: 德語「世界觀」的涵義則是「著眼世界之上」,是德國知識論中所使用的詞彙,指的是「廣泛世界的觀念」,它是一種人類知覺的基礎架構,透過它,一個人可以理解這個世界並且與它互動。(來源:維基百科)。
校註2: 根據宗教學者凱倫‧阿姆斯壯《為神而辯》一書,「新約裡譯為信心(faith)的字在希臘文(pistis)的原意是信任、忠誠、投入、獻身。耶穌不是要人『信』他的神性,而是要人獻身,希望門徒投入他的使命。將新約從希臘文譯為拉丁文時,這個字被譯credo,意思是『我給出我的心』。到聖經譯成英文時,將這字譯為I believe。但belief在中古英語裡,意指『珍重、珍惜、珍愛』,所以belief的原意是『忠於因諾言或責任而必須效忠的人』。到了十七世紀晚期,我們對『知識』的概念變得更側重理論性,belief也開始用以形容在知性上同意某種假說。啟蒙時代以後,經驗證據成為證成任何信念的關鍵」。本處原文使用的是 confidence(前一句)及conviction,前者中譯為自信、信心、信任,後者譯為確信。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人智學鍛鍊--八個基礎練習與行星的連結

八個基礎練習來自魯道夫.施泰納  整理撰文/孫承萱 照片來自NASA 行星的力量,以八個基礎練習作為思考行星與人間的連結。 八個層次的練習,也被稱為八正道,在人智學中是一個基礎的意識鍛鍊,如果可以每天進行這個鍛練,會是非常好的! 在施泰納的著作<<認識更高層的世界>>一書中,寫到十六瓣蓮花的開展,最近與各位分享的八正道的練習,正是協助發展我們內在蓮花的基礎鍛鍊。 照片來自thelocal.se 星期日對應到的是太陽。 「星期日【正思維】Right Judgment(正確的判斷) 即使是再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要在完全充分的考量之下決定。讓任何未加思索的行動,每一件無意義的作為遠離我們的心魂。一個人的所作所為應當有充足完備的理由,並且拋開無意義的行為舉止。一旦確認了決定的正確性,便秉持內在的信念,堅持到底。 這就是所謂的 正思維。」 太陽帶來和諧的能量與存在的特質。 靜靜地陪伴宇宙間所有的存在互動、位移,觀照著整個宇宙的狀態,以無私的姿態安靜的尊重彼此。 太陽也在整個宇宙創造出一個充滿光亮的空間,在那空間中,一呼一吸帶著和諧與平靜的溫暖。 在這一天,我們在內心邀請太陽的力量進入,協助我們將意識延伸到太陽的姿態,他的奉獻、安靜、寬容與周全。 每個人都有內在道德性的直覺,當我們連結到太陽的力量時,很容易能感受到那股和諧能量與安靜的感受,我們試著將正思維帶入星期日的生活中,將有機會更認識自己的某個面向。 照片來自medium.com 星期一對應到的是月亮。 「星期一 【正語】Right Speech/ Word(正確的話語) 對努力提升靈性發展的人而言,應當只說有意義的話語。只為說話而說話,只為消磨時間的閒談,這些情況都有害。要避免一般性、主題混雜或沒有連貫的對話。這不意味著個人必須關閉與他人的互動,而是應該在交談中一步一步發展出有意義之事,說話及回答都經過各種角度的思考,沒有原因絕不說話--寧可保持沉默。 每個人應試著不說太多,也不說太少的話。首先安靜傾聽,然後再反省所說過的話。 這就是所謂的 正語。」 月亮在宇宙中彷彿一面通透的鏡子,純粹地反射、映照一切的發生。 人類透過言語傳達內心的思考、心之所向,言語映照著內心的某個面向,心魂被言語映照,言語有可能成為行動的前導。我思考、關注的面向可能成為我與朋友談話的內容,我內心想做的事,透過言語傳遞給友伴,未

十二月的美德鍛練:射手座

控制言語、控制思想、朝向真理 撰文/陳脩平 校訂/尤清 譯詩/孫承萱 本文所有資料取自莉莎•羅美洛(Lisa Romero)老師在Astral Arc頻道上的分享,連結如下。本文並非該影片的完整翻譯,而是由作者摘錄並整理影片中的重要概念,經過演講者同意以此形式分享予華語區伙伴。 AstralArc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AstralArc-/featured 十二月與射手座相關的美德鍛煉:(可選擇自動翻譯的中文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OIztZDvW34 與射手座有關的美德——控制言語、控制思想、朝向真理——是當代社會格外需要的鍛煉。 在介紹這個美德之前,要先認識關於智慧。「智慧」是完整的、不受限的,任何「智慧」出現在言語或思想的領域裡,就變成不完全的、受限的。「完整合一」的一旦訴諸言語和思考,難免就帶有某種「觀點」。 讓「智慧」完整而不受限的方式,是要温柔待之,不要太過強勢,並從「內在」與奧祕建立連結。這樣的連結會帶給我們洞察,讓我們認識所處的世界,並使我們強韌,足以面對生命中遭遇的許多錯謬。 一年中的十二個美德都來自奧祕智慧,它們各自代表一種方向,就像一道道光芒的射線,要來幫助我們在自己的思維裡映照那道光。這些由不同方向而來的智慧,朝向我們,要照亮我們的內在,以理解的明晰照亮昏暗的角落。 就像光芒的射線朝著許多方向,智慧也是多角度、開展的。若我們沒有深刻明瞭這樣的智慧,就會在固守所謂的「立場」時,與其他抱持不同觀點的人發生衝突。 我們即將迎接耶誕節,耶誕節是帶來新生的節日,就像光誕生進入黑暗裡。我們每一年遇見這個節日,就再一次於內在探索,是什麼「新的」被生出來了。這些新生的智慧之光帶領我們通往奧祕智慧。 我們越認識奧祕智慧,就越把自己從限制中釋放出來。隨著智慧增長,我們越來越接近神聖的源頭,也就是無限之光的領域,於是變得越來越自由。人類整體緩慢地但確定地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但追求自由並不是為了自由本身,而是在自由的狀態下,我們能真正去愛。這是一趟旅程,也是人類的使命。人類在地球上生存的任務是要把愛發展到最飽滿、最完整。而要真正實踐愛,需要我們清醒地自由著。 朝向自由的過程,我們要以耐心一一卸除限制和束縛。限制和束縛帶來巨大

華德福學校的音樂教育

演講/ J udith Clingan 撰文/林妍伶 ==================================== Judith Clingan 是澳洲知名音樂家,從事音樂教學六十餘年 , 投入華德福教育長達三十年,遍歷澳洲各地、紐西蘭、印度、台灣、中國等地的華德福學校及師訓機構,作育英才無數,帶領 Wayfarers ( 旅行者合唱團 ), 陪伴青少年在巡迴演出過程中學習 、 熱愛 、 分享音樂 , 著有 《 Play On : 直笛、其他管樂器在華德福音樂教育的運用 》 。 本文集合 2018 年五月份 Judith 老師來台為中文版新書宣傳時,對華德福教育中的音樂教學所提點的看法,由全程陪同新書宣傳活動的林妍伶老師整理撰文。 ==================================== 幼兒階段的音樂體驗 在 澳洲與許多其他國家,音樂教育不被重視,有些政府甚至認為等到孩子長大一點再開始 接觸音樂 即可,所以許多 學校在 幼稚園、國小階段沒有音樂課。然而,我在匈牙利學習音樂教育時,了解到音樂對越小年紀的孩子越是重要,所以,萬一學校無法持續在國 小 、 國中、 高中提供音樂課程 的話 , 那麼 寧可 把資源放 在幼小 階段的孩子, 盡可能給予合適 他們 的音樂 課程 。 既然我們現在要探討華德福 教育 ,就應該了解施泰納的看法。施泰納曾說,唱歌是最重要的事。首先,他表示音樂非常重要,我們為了培養孩子的音樂性,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跟孩子一起唱歌。在孩子生活中出現的大人,需要每天經常在孩子面前唱歌。有些音樂教育家表示母親懷胎時,就應該經常唱歌,讓腹中胎兒聆聽、感受歌聲帶來的震動。  或許華德福與非華德福教育最大的差異是給孩子的音樂類型。施泰納說孩子年幼時,到他們八、九歲的階段,最需要的環境是「善」與「愛」。因此孩子年幼時,我們應該提供他們 充滿 愛的氛圍,並且用歌唱來傳達。孩子還在襁褓階段時,給他們廣播或 CD 的音樂,對他們來說幫助不大,事實上,最好不要給這個階段的孩子用科技產品發出的聲音。實驗指出,將兩盆植物放置於不同空間,一盆接觸嘈雜大聲的音樂,過了一陣子,這盆植物死了;另一盆處在優美樂音之下的植物則欣欣向榮。  另一個差異是,施泰納重視人的心 與 靈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