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年前重讀一次《輪迴與業力》,準備再刷,這本書可說是全觀生命史課程在台灣所生出的孩子,因為是主持課程的Karl老師推薦的,今年會有另一本也是他推薦的重磅出版。
「輪迴」一詞一般人並不陌生,更白話就是「投胎」,藏傳佛教稱「轉世」,人智學譯為「再入身」,英文都是reincarnate。「業力」(karma)也有人稱為業報、因果,意思是作用或結果。
業力是一個「法則」,如同自然律。人的行為有其後果,那就是業,全都累積在一個人的命運裡(所謂的生死簿就是業的帳冊)。人死後,這些業去哪?若就此斷滅,宇宙裡的能量不滅要怎麼守恆?這不是為了推論出輪迴。輪迴是一個「事實」,但它不容易被感知因而被確認,所以不知者就不認這個事實。
一般認為輪迴與業力是「東方」思想,但事實和法則應該不分東西南北,那麼「西方」真的沒有關於輪迴與業力的認知嗎?還是被遺忘或抹除了呢?誕生在西方文化脈絡底下的人智學靈性科學,就是要把這件事重新帶回給世人。
人智學不是宗教,它有一些想法類似教義、有一些作為看似儀式,但它不要求你信仰或崇拜,所以不是宗教。人智學要我們去思考、去認知、去體驗、去感受這世界裡的事實和法則是什麼。
我為《輪迴與業力》這本書所選的封面主題是夏爾特大教堂的地板迷宮。2016年造訪歐洲時,在夏爾特停留兩晚,青年旅館看出去的教堂就和附圖照片上的角度一樣,因為舉辦音樂會,地板迷宮被觀眾座椅遮住,無緣走入那又稱為「生命之路」的迷宮。
夏爾特的歷史起自中世紀,教堂幾經焚毁重建。如今,在白天看到的教堂是十六、十七世紀修建後的石頭本色,藍天白雲下,莊嚴而寧靜;夜晚,以色彩斑斕的燈光秀重現中世紀多彩堂教雕塑的原貌。
著名的地板迷宮以272塊白色石頭組成,272是天使報佳音到耶穌出生之間的天數,象徵生命孕育的過程。以前朝聖者來到這裏,要一邊禱告一邊用膝蓋前行走完整個生命之路。 這個迷宮的設計纏繞蜿蜒,走在裡面有時會覺得「這個地方我是不是來過了?」和你交錯而過的人,有時覺得他在前,有時又覺得他在後,充滿人生隱喻。但生命之路只有一個入口和一個出口,無論過程如何,識與不識自己的命運,我們都在同一個終點相遇。
農曆年前有機會去了一趟宗教博物館,進館處的地板複刻夏爾特大教堂的迷宮,但尺寸縮小。我終於有機會走一趟,的確繞得暈頭轉向,但其實就只有一條前進之道,只是每個人在不同時間趟上旅程,所以在道上會相遇但不會相撞,這又是一個隱喻。
《輪迴與業力》的作者施泰納曾多次提及夏爾特,他說,在中世紀,此地是柏拉圖主義的重鎮。他認為,一個人會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區多次入世,心魂特質會在柏拉圖主義和亞里斯多德主義之間輪換,就像一世為男一世為女那樣,獲得不同的世間經驗。
以夏爾特大教堂的生命之路作為書封,因此有了特別的意義,但那時我似乎還不知道施泰納如何談論夏爾特,現在回看,要感謝當時來到我心中的那個靈感。
業力是一個「法則」,如同自然律。人的行為有其後果,那就是業,全都累積在一個人的命運裡(所謂的生死簿就是業的帳冊)。人死後,這些業去哪?若就此斷滅,宇宙裡的能量不滅要怎麼守恆?這不是為了推論出輪迴。輪迴是一個「事實」,但它不容易被感知因而被確認,所以不知者就不認這個事實。
一般認為輪迴與業力是「東方」思想,但事實和法則應該不分東西南北,那麼「西方」真的沒有關於輪迴與業力的認知嗎?還是被遺忘或抹除了呢?誕生在西方文化脈絡底下的人智學靈性科學,就是要把這件事重新帶回給世人。
人智學不是宗教,它有一些想法類似教義、有一些作為看似儀式,但它不要求你信仰或崇拜,所以不是宗教。人智學要我們去思考、去認知、去體驗、去感受這世界裡的事實和法則是什麼。
我為《輪迴與業力》這本書所選的封面主題是夏爾特大教堂的地板迷宮。2016年造訪歐洲時,在夏爾特停留兩晚,青年旅館看出去的教堂就和附圖照片上的角度一樣,因為舉辦音樂會,地板迷宮被觀眾座椅遮住,無緣走入那又稱為「生命之路」的迷宮。
夏爾特的歷史起自中世紀,教堂幾經焚毁重建。如今,在白天看到的教堂是十六、十七世紀修建後的石頭本色,藍天白雲下,莊嚴而寧靜;夜晚,以色彩斑斕的燈光秀重現中世紀多彩堂教雕塑的原貌。
著名的地板迷宮以272塊白色石頭組成,272是天使報佳音到耶穌出生之間的天數,象徵生命孕育的過程。以前朝聖者來到這裏,要一邊禱告一邊用膝蓋前行走完整個生命之路。 這個迷宮的設計纏繞蜿蜒,走在裡面有時會覺得「這個地方我是不是來過了?」和你交錯而過的人,有時覺得他在前,有時又覺得他在後,充滿人生隱喻。但生命之路只有一個入口和一個出口,無論過程如何,識與不識自己的命運,我們都在同一個終點相遇。
農曆年前有機會去了一趟宗教博物館,進館處的地板複刻夏爾特大教堂的迷宮,但尺寸縮小。我終於有機會走一趟,的確繞得暈頭轉向,但其實就只有一條前進之道,只是每個人在不同時間趟上旅程,所以在道上會相遇但不會相撞,這又是一個隱喻。
《輪迴與業力》的作者施泰納曾多次提及夏爾特,他說,在中世紀,此地是柏拉圖主義的重鎮。他認為,一個人會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區多次入世,心魂特質會在柏拉圖主義和亞里斯多德主義之間輪換,就像一世為男一世為女那樣,獲得不同的世間經驗。
以夏爾特大教堂的生命之路作為書封,因此有了特別的意義,但那時我似乎還不知道施泰納如何談論夏爾特,現在回看,要感謝當時來到我心中的那個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