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曼佛雷德.克雷特 Manfred Klett
譯/ 孫承萱
如果我們回顧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及其後果,人類社會有兩種基本態度:爭權奪利、渴望個人利益,透過戰爭摧毀一切;另一種,是靈性脈衝,把已經存在的事物轉化為未來。
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毀滅性的手段誕生了,即從空氣中合成氨或氮。這使得人們能夠使用大量的能源來生產無限量的氮鹽。就其物理性質而言,氮氣是氣態的,是空氣的一部分;它避開了固態。經由呼吸,我們吸收氮並將其填滿在人體之內。空氣中的氮氣在某種程度上是自足的;它與自身結合(N2),此時是惰性的並且保持著氣態。只有透過鮮活的呼吸運動,透過被吸進到一個具有心魂的有機體中,才能開展出它真實的存有;無論好壞,它承載了與身體連結著的每一次心魂擾動。人類和動物的心魂方面需要氮才能在物質存在中實現自身。吸入的氮氣融入心魂面向,成為心魂的承載者。這種驚人的現象也發生在植物界,呈現在物種豐富的豆科家族中。它們也透過地球上方的嫩芽吸入空氣中的氮氣,將其吸收到它們的生命體中,在形態和生理上產生一種內在的圖像,像是豐富的蛋白質形成、繁茂的生長、深綠色的葉片、花朵下轉變成綠葉,以及根部區域的細菌群落:果實狀的根瘤。除了雷電放電之外,氮還透過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成為塵世中靈性活動的載體。
這種神秘的事件也發生在人類的潛意識中,但被人類的創造力所突破。氨的合成以及高活性氨氣向固體結晶鹽的轉化產生了一種氮化合物,當排除時間因素時,該氮化合物具有爆發和釋放力量的特性,爆炸性的力量不是承載心魂的進化活動,而變成心魂暴力的承載者。與身體連結在一起的三種心魂狀態:慾望、熱情和驅動力,在氮鹽的幫助下成為行使人類利己主義的工具,也就是說,有效地在世界上利用權力慾望來爭取個人利益 。一個例子是步槍,人們出於慾望瞄準遠處的目標,懷著狂熱的激情等待著扣扳機的衝動,然後滿意地看著所造成的破壞。空氣中的氮氣透過武力轉化為爆炸性物質,是「飼料」,餵養了戰爭。對世界造成破壞的慾望越大,運用氮鹽所製成的手榴彈、炸彈、火箭就越多,對破壞程度的滿足感就越大。
由於發現了在空氣中合成氨的技術,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破壞性和殘酷性就遠遠超過了以往的所有戰爭。直到今天,之後的戰爭仍在繼續以極其不人道的方式利用氮鹽的爆炸力和先進的技術。
內向之道
這種傾向於破壞的基本邪惡態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取得了它的勝利,始於氨合成的哈伯-博世工藝(Haber-Bosch-Process)的實驗性準備步伐,同時也有著另外一股前面提到的締造和平的力量,即人智學靈性科學所代表的基本態度。正是在黑暗時代(Kali-Yuga,1899)結束後的同一時間,魯道夫.施泰納用他的靈性科學開啟了「光的時代」。它使努力的人們能夠在心魂-靈性知識器官發展的基礎上,在不受身體限制的狀態下研究靈性世界,並理解以此所形成的世界現象。靈性研究揭示了世界現象的本質與規律、人類的存有和演化階段,並在此背景下展現了動物界、植物界和礦物界本質的存有和進化。從20世紀初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透過靈性研究,展現了全觀的靈性知識,以及人類所具有的思考靈性能力;這使人們認識到自己的本源來自於靈性,並認識到宇宙和地球的存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這段時期,人類已經預備了寬廣的知識領域,可以為人類自身的更高層次而努力,在締造和平的過程中訓練自己,看見需要修復的傷口並療癒。回想起來,我們可以說,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人智學進入現代文明的這個充滿無限創造力的時期,是一個為和平使命做準備的時期,而這個世界正在準備釋放毀滅性的風暴。
從內轉向外在之道
第一次世界大戰打開了大門,跨過了門檻,這股蔑視人類的殘酷戰爭力量與人智學和平使命的療癒力量在完全對立的情況下相遇。這次相遇引發了人智學締造和平工作的形變。靈性研究者魯道夫·施泰納在他最深沉、最痛苦的悲傷中,靈感流向他的靈性研究工作,這是通往外向之道的偉大轉折點。戰爭充分暴露了長期存在於無產階級工作生活中長期發酵的社會不滿情緒。同時,封建秩序崩潰了,資產階級秩序陷入混亂。這些徵兆對魯道夫·施泰納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影響了他「對文化世界的呼籲」,並呼籲人們去理解並掌握「三元社會秩序」的理念,將其作為塑造社會生活的真正和平使命。
魯道夫·施泰納不僅從事研究與教學工作,也積極塑造社會生活。不久之後(1919年),其成果是他基於對人類靈性科學的理解,創立了進一步的和平倡議-華德福教育。今天,它正在為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服務,其核心教育著眼於喚醒下一代個人自決的和平意識。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魯道夫·施泰納又向飽受質疑的醫學界提出了醫學治療藝術的靈性科學建議。一百多年來,這種趨勢也傳播到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
最後,與治療性教育密切相關,魯道夫·施泰納創辦了一所學校,以療癒正在出現的不滿狀態,這一使命完全掌控了人們的意志並啟發了他們的想法。也是剛剛結束的戰爭破壞的結果。它就是農業的復興,源自最深的靈性脈衝。自 1929 年以來,它被稱為「生機互動農法」,進一步縮寫為「BD農法」或參考自神話中的「德米特農業」。 「人智學導向的耕耘」這個詞最接近其靈性意圖,但由於這會像早期一樣面臨缺乏理解的情況,因此也許值得在下個世紀反思一個新名稱來挑戰當代的想法。
農業課程的和平使命
它是以奧義的益處與阻礙的意義:
奧秘的面向
課程的參與者被奧秘的理論及其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所啟發,以至於課程結束後,可以說他們對自己的農場、商業花園以及其他的地區充滿了勇氣和熱情,期能將他們所聽到的付諸實踐。課程在聖靈降臨節舉行,對於實際務農的聽眾來說,這就像聖靈降臨節的體驗。這種經驗在世界各地更新,人們聚集在一起,實踐生機互動農業方法並分享彼此所獲得的經驗。農場的實際工作成為學習、研究和知識的來源。人們將自己的活動視為對大自然的服務,並學習用新的眼光看待周圍的環境、宇宙和地球。工作在科技時代已成為一種負擔,此刻再次成為一種樂趣;人們會經驗到:能夠熱愛自己所做的事情、感覺自己正在影響著人類和地球的未來發展。直接於農業課程所給予的方法在單純的實踐中,思維的靈性意涵在工作中變得有形、得以實現。您會意識到,一方面,在大自然中的工作以一種必需感從外部靠近您,並因此引發「您必須!您應該!不自由」的感覺,另一方面,相反地,農業課程的靈性研究由於其中有著自由的驅動力,會使人們經驗到對未來的創造性。如果一個人持續在靈性鍛鍊中持續進展,這點就會是真實的。例如,就製作生機互動農業的配方來說,並沒有外在自然界的需要,唯一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透過您對農業課程本身的靈性研究之奧秘指示的洞察而賦予自己的東西。
魯道夫·施泰納在農業課程中給出的所有指示都蘊含著深奧的特質。如果透過深入的學習去體會這一點,同時透過意志力去實踐去體會它,這種努力就會深入到靈性上的確信,即真理感。熱情、意志的燃燒、對此志業的熱愛將會不斷增長。人們逐漸會認識到靈性科學的思維形式、永恆的存在作為感官現象背後的創造因素,能夠被意識思維所理解。
外在面向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早期到今天,這個面向以最多樣化的方式、以一種極大的限制性方式與生機互動農業運動交織在一起,決定著命運,尤其是在中歐地區,這對它來說是一場嚴峻的考驗。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崩潰的軍工以及尋找新市場的需要。曾經填充在手榴彈和炸彈而大量生產的氮鹽突然停止了。敵友雙方很快就決定成立歐洲氮聯合組織(European Nitrogen Syndicate)。人們知道農業與工業對氮肥的需要,並代表工業界開展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規模的化肥宣傳運動,以膚淺的、嚴密的科學論證為後盾,向毫無戒心的農民發起了猛攻。農民實驗圈成立。其中一個總部設在科伯維茨,也就是農業課程進行的所在,由巴斯夫公司(BASF)的一位受過學術教育的代表負責管理,巴斯夫公司是哈伯博世程序的發明者和準備使用者。這位代表參加農業課程的願望被魯道夫·施泰納拒絕了。儘管如此,儘管在收據上輸入了他的名字和號碼,他還是成功地獲得了農業課程的第一版。因此,隨著農業課程的成立,反對派也被帶上了舞台。一場對生機互動農業的挑釁和誹謗爆發了一場硝酸鹽戰爭,這場戰爭伴隨了整個20世紀,迫使它不斷支持自己的論點。從唯物主義的角度來看,這無法讓他們的對手滿意。只是二戰後瑞典、瑞士和德國的長期化肥試驗讓反對者稍微安靜下來。
在上述由硝酸鹽工業所資助的實驗圈中,有巨大的動力來說服人們。產量的增加不言而喻。對絕大多數農民來說,未來正開始。從此以後,硝酸鹽工業製造了一場對抗生命的秘密戰爭,其手段與帶來死亡與毀滅的手段相同。用硝酸鹽施肥以及其伴隨的化學肥料(磷、鉀等)成為一種唯物主義意識形態,取代了宗教。不同想法的人之間產生鬥爭,最終導致德國國家社會主義時期禁止生機互動農業種植。只有少數農民和園丁抵制了這種誘惑。隨著問題日益緊迫,他們向魯道夫·施泰納尋求靈性研究的指示,以促進農業的更新,透過進化、利用自身資源創造更新。
工業界、政治界和農業科學界對生機互動農業的誹謗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並在 20 世紀 60 年代和 1970年代逐漸消退,一方面是因為生機互動農業領域的高品質研究,另一方面,地下水、飲用水以及河流和湖泊的硝酸鹽污染日益嚴重,引起了公眾的警惕。值得讚揚的是 20 世紀 60 年代的生機互動農學研究,他們使用各種方法成功證明了硝酸鹽施肥會導致營養的生物品質下降。
展望
人智學生機互動農業運動的和平使命在《農業課程》之後不久就從歐洲幾個國家傳到美國,然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漸影響到全世界。無論它在哪裡紮根,都閃耀著一種普遍的人性利益,不受宗教、教育、國界和社會地位的影響。超越語言障礙、傳統的血緣種族等,您會遇到一種思考方式,在這種方式中,人們發現彼此分享著來自未來的共同目標。人們不再以任意的觀點交鋒,而是堅定地努力無私地服務著人類的任務。您到處都能體驗到生機互動農場如何在某些時刻釋放能量聚集著人們,形成新的社區,以及在社會領域進行實驗的樂趣。在這一切之內,靈性活躍著並具有締造和平的作用。
這就牽涉到一個問題:這種朝向未來的努力是否與生機互動農業配方的重新創造過程有關?
關於西洋蓍草、洋甘菊和刺蕁麻製劑,他解釋說,這些製劑透過鈣和其他物質在有機過程中轉化,產生氮。那麼,這種氮的創造具有何種靈性和心魂的品質呢?
鑑於世界上人們的思維、情感和意志等心魂能力的衰退及其相互疏遠,生機互動農業運動正面臨著能否扭轉局面的挑戰,可以說,(而且越來越如此)讓人們正在徘徊在數位人工智慧虛擬世界中的意識,紮根並向靈性宇宙開放。立基於這個端點上,它的任務是將進化的思想轉化為行動,這種思想已經完全體現在萬物的日常世界中,並且只會在人類的自我覺醒中繼續創造性地發揮作用。與人類心魂發展相關的靈性任務是,在與大自然合作的過程中,將這種進化觀念銘刻在自然上。於此,我看到了生機互動農業運動於遙遠未來的存在和意義。這是一個崇高的理想。我們必須將它作為一種印記,為無私地愛護著地球打下基礎。
一百年來,在對農業課程的深切信任的指導下,生機互動農業運動一直在自己的道路上前進。一百年來,它產生了豐富的實踐經驗、面向實踐的實驗研究以及靈性洞察的寶庫。這些努力將繼續具有開創性。然而,鑑於未來 100 年將面臨的巨大挑戰,需要對它們進行更有效的評估。最重要的是,這涉及在農場對靈性科學的共同研究,練習觀察所有礦物、植物和動物存在的現象,以及四季節律中的宇宙現象;所有這些以感官- 超感官的方式構成了農場有機體。此外,生機互動農業也被要求要與醫療和教育領域連結,並已有所進展。農場提供了新的經驗和場域,讓人們能夠鮮活地欣賞自然與鍛鍊意志,超越其邊界,成為自由靈性生活的器官。
此刻與未來,只有透過整體社會條件的新秩序,這種導向內部的生機互動工作靈性深化的發展才可能實現。許多地方已經開始這樣做,透過土地信託和資本所有權的新法律形式,透過努力將勞動和收入分開等,以及在經濟領域透過聯盟合作。
所有這些嘗試性的努力展現出,生機互動農業已經越來越成為三元社會有機體形成的新動力。每個生機互動農場——周圍社會景觀中的一個點——都具有從農場生活的具體現實中構建社會條件的潛力,其意義如下:
因此
1、一個社區的人們致力於改造土地的靈性目標:能夠自我更新、自給自足的農場有機個體。
2、相信能夠共同實現這一目標。在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中,發展出正義感,並由此形成了一個活生生的法律體系,在這個體系中,關於託管的土地和資本的管理,形成生活中的律法制度。
3、農場本身所生產價值,每個人每天都需要農業。因此,農場是一切經濟活動的起點。農產品在市場上的價格要能支持其在來年繼續生產。以農場周圍經濟夥伴結盟的方式,能使滿足人們需求和定價的經濟活動變得易於管理的形式。
面對即將到來的百年,生機互動農業運動的任務是成為催化劑,以便在新的嘗試中,賦予三元社會有機體一種靈活的形式,能夠改變現代文明中處於崩解危險的社會結構。如果這成為與自然工作同樣必要的普遍目標,那麼我可以看到一種方式,使農業(現在的工作負擔過多地落在少數人的肩膀上)可以由許多人和許多農場共同承擔靈性工作,刺激人們產生新的熱情和意志力。在這種在自然背景下的進化以及融合在社會生活中彼此的支持,我可以看到生機互動農業運動正打造和平使命及其進展。
*本文作者著有生機互動農法基礎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