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復活節獻禮】信念、愛與希望(上)

圖:〈復活節〉(又名〈三個十字架〉),魯道夫•施泰納,1924年


信念、愛與希望
施泰納演講於紐倫堡(GA130)
一 給人類的第三個啟示(1911/12/2)
二 朝向第六文化紀元(1911/12/3)
FAITH, LOVE, AND HOPE
GA 130
I. The Third Revelation to Mankind (1911/12/2)
2 Toward the Sixth Epoc (1911/12/3)

翻譯/陳脩平
校訂/徐美琪

[內文小標題由譯者提供,方便讀者閱讀]

今明兩個晚上,我們要接連探討人類的存有,以及人類與現代和不遠的未來之奧秘基礎的關聯。

我在此地做過許多主題的演講,從中各位會明白,今日的人類在某種程度上正面臨一項新的啟示,對人類的新宣告。若將近期的人類演化狀況存之於心,若將這第三個啟示與另外兩個重要的揭露連結起來,各位或許就很能夠理解迎向我們而來的是什麼。唯有如此,我們才真的能夠去考量近代以來對人類揭顯出來的事情。

三個啟示與幼童的三個發展階段

把這三個啟示(一個現在正要到來,還有另外兩個之前的)相比於幼童的早期發展,或許能讓我們最清楚地理解這些啟示。若正確地觀察兒童,我們會發現他們剛誕生時,必須由周遭的人保護和照料;嬰孩沒有辦法表達他內在所經歷的狀況,也沒有辦法以思維去表述有什麼事物觸動了他們的心魂。一開始,嬰孩不會說話,也不會思考;所有事情都要由他身邊的人替他完成。然後,幼童開始說話。若仔細觀察,就會知道孩子一開始是模仿他所聽到的,這我在《兒童教育》一書裡有提到;但是在開口說話的早期,幼童對於由思考所產生的事物沒有一點理解。孩子所說的並不來自思考,而是反過來。幼童透過言說才學會思考;他們漸漸在清晰的思維中領會自己先前出於朦朧的感受深處所講出的話語。

因此,在兒童發展裡有三個相續的階段,第一個階段的嬰孩不會說也不會想,第二個階段的幼童會說話,但還不會思考,第三個階段的孩子開始意識到自己所說出來的思維內容。我們可把兒童發展所經過的這三個階段,對比於人類的經歷——從基督紀元前一千五百年至今,再到未來。

第一個啟示:西奈山十誡

在目前的時間循環裡,我們可以談及的第一個對人類的天啟是從西奈山發出的十誡。各位若深入去了解這些誡命對人類所揭示的內容之重大,就會有十足的理由深感驚嘆。不過,事實是,人類把這些靈性寶藏看得太過理所然,一點也沒有仔細去思考它們。但若有人反思這些誡律的意義,就會知道它們是多麼不平凡,這十誡所具有的特質,以法律的形式遍傳到全世界;其中有些基本的特徵直到今日仍然成立,並形成所有國家的法律基礎,在過去的一千年裡,這些國家也漸漸採納現代文明。十誡揭示給人類某些寰宇、宏大、普世的事物,就好像在說:在靈性世界裡最初、原始的那位存有,祂在塵世裡的形象就是「吾」。這位存有把自己的力量傾注於人類自我,祂如此給出自己,使得人類能夠去遵循十誡所揭示的規範、律法。

第二個啟示:各各他奧秘

第二個天啟透過各各他奧秘出現。對於這個奧秘,我們能說什麼呢?我昨天在公開演講《從耶穌到基督》裡就談到對此的觀點。我提到,我們必須追溯所有人的身體本質,直到原初在地上的那對人類伴侶。因為我們只有透過這對伴侶所傳下的世世代代,才能理解人類的身體本質,為了正確地領悟這份賜予我們自我的最偉大禮物,我們必須追溯這個事實,回到各各他的奧秘,在塵世存在裡,我們必須讓這個奧秘越來越深地沉入我們的自我之中。

在此,我們不需要去考慮古代希伯來傳統與現代科學有不同的想法。若我們追溯人類的血緣關係、身體上的連結,回到原初的那對人類伴侶——亞當和夏娃,他們是曾經活在地球上的第一代物質人類,也就是人類的始祖,因此,若我們必須說人類的血脈源流要倒推回到這兩個人的話,我們可以問:人類心魂最珍貴的禮物,最神聖、最有價值的珍寶,是從何而來?我們要在哪裡找到這份贈禮的源頭?它持續不間斷地在人心中帶來奇蹟,並使人意識到這份禮物高於我們的日常自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我們必須轉向從各各他的墳墓裡重生出來的那樣事物。每一個已經歷內在覺醒的人類心魂裡,都有那樣重生的事物活在其中,就像亞當和夏娃的血液持續流在每一個人身體裡一樣。

我們必須探本溯源,找到自己原初的祖先,在復活的基督裡,靈性的亞當進入那些覺醒的人類心魂裡,首度把這些人帶向其完整的自我,以正確的方式賦予人類自我以生命。如此,就像亞當的身體生命持續活在所有人類的物質身裡,同樣地,從各各他墳墓中重生出來的,也持續流動在找到通往基督之路的人類心魂中。這是人類所得到的第二個啟示;人們能夠透過各各他奧秘去學習曾經發生過的事情。

若說人類從十誡收到來自外在的指引,這個指引或可比擬為嬰孩在會說話或者思考前所經歷的。嬰孩的周遭環境所提供給他的,就是古代猶太律法所提供給全人類的,人類在那之前可以說是缺乏語言和思考能力的。然而,現在人類已學會說話,或是說,人類已經學會的事情可類比於幼童學會說話:人們透過福音書獲得關於各各他奧秘的知識。人們初次理解福音書的方式,可類比於幼童學會開口說話。透過福音書,人類心魂對各各他奧秘有了某種程度的領悟,例如,當我們對著偉大畫家所描繪的福音書景象,去冥思這些有深刻意義、憑直覺所得到的圖像時,各各他奧秘便流入我們的感受和覺察中,進入我們內在的心魂力量。去靜觀一些傳統的畫作也有一樣效果,例如牧羊人和東方智者對聖嬰的朝拜、逃往埃及的畫面等。所有這些最終把我們導向福音書;人們所獲得的理解,就好像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學會說話,學會談論各各他奧秘。

第三個啟示

談及此,我們現在可以來談第三個階段,也就是類比於兒童如何學習自己說出的話語裡所包含的思想內容,並且意識到思想內容。我們正在朝向的(第三個)啟示,會向我們揭露福音書的完整內容,也就是其思想內容,它們包含心與靈所有。目前人們對福音書的理解,只不過就像兒童在能夠思考之前,對自己話語的理解程度而已。在世界歷史的脈絡裡,人們要透過學習靈性科學,去反思福音書的思想,福音書深刻完整的靈性內涵才首度得以作用在人們身上。這實際上與另一個偉大事件有關,人們可以感受到這件事正在接近我們,在二十世紀結束以前,我們會經歷到這件事。這事件會以如下的方式呈現在人類心魂之前:若我們再次進入各各他奧秘的本質,就會明白從各各他墳墓裡重生的那些基督元素,仍然留存在塵世裡,它們可以直接影響每個人的心魂,可以在每個人的心魂中喚醒自我達到更高的存在境界。因此,談到各各他奧秘,我們可以說:基督於是成為了地球之靈,從那之後一直如此。然而,在今日,人與基督的關係正要轉變,這個重大的轉變與各位知曉的那件事有關——基督對人類的第二次顯現。

我們也可用另一個方式去描述這個顯現。我們必須談及人在穿越死亡之門時會經歷什麼(這個沒辦法在書籍裡記錄,我必須用講述的)。當人穿越死亡之門,經歷了對之前塵世生命的倒敍回顧,他已放下自己的以太身,此時,他來到中陰期(Kamaloka,又稱煉獄、滌罪所、煉淨之地、欲界等),他會先遇到兩個人物。通常只會提到其中一位,但為了提供完整的圖像——這是每一位真正的奧秘學者都知道的事實——我們必須說,在到達中陰期之前,他會遇到兩個人物。我現在所陳述的只對西方人以及過去一千年裡與西方文化有連結的人來說是成立的,是真實的。在死後,他們會遇見兩位人物。其中一位是摩西,亡者很清楚地知道他遇見的是摩西,摩西手裡拿著律法書。中世紀的人們說摩西「與他的嚴厲律法」。在亡者的心中,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最內在的存有觸犯、違反這些律法的程度。另一個人物是「帶著火焰之劍的基路伯(Cherubim)」,他宣告對這些過犯的審判。這是一個人在死後會經歷到的。在我們的靈性科學裡,我們說這是一種業力的清算,摩西以嚴厲的律法、基路伯以火焰之劍為一個人了結他的業力。

然而,在當代,我們正迎向一個變化,這個重大的變化可以描述如下。對於那些死後經歷到前述過程的人來說,基督將要成為業力之王(Lord of Karma)。基督要成為審判者。讓我們更仔細地檢視這個事實。從靈性科學的世界觀來看,我們都知道我們的人生裡有一本業力帳簿;明智的作為、美好良善的舉動,在這本帳簿裡會有某個餘額,另一方面,不良的、醜陋的、欺瞞的作為與想法會有另一個餘額。

從業力的觀點去認識第三個啟示

現在,重要的事情來了,一方面,一個人在未來的塵世生命裡,應該要自己去調整業力帳簿的收支平衡。但是這種在生命中活出良善與美好的作為或行醜惡之事,以行為的結果去調節業力,有許多不同的做法。在未來的生命裡,調整的方式不總是以相同的模式進行。設若某人做了壞事,他必須以一件好事去彌補。不過,這個好事可以有兩種方式去達成,一是只對少數人行善,二是造福相當多數的人,這兩者需要此人付出努力的程度可能是相同的。基督在我們的年代裡要成為業力之王,祂會顧念的是:確保在未來當人們找到通向基督的道路時,他們的業力帳簿會被平衡(也就是被加入到宇宙秩序裡),結算業力的方式是此人的作為會讓盡可能多數的人受益。

基督接掌人類行為之審判者的任務,是祂直接介入人類命運的結果。這樣的介入不是進入一個物質身,而是祂也代表著那些越來越有能力覺察到祂的塵世人類。例如,有些人正在進行某項行動,會突然意識到一股衝動,要他們克制、停止他們正在做的事,因為他們接收到一個不凡的異象(vision),從現在開始的接下來三千年,會有越來越多人經歷到這樣的情況。他們會以夢境一般的方式看到自己似乎有所行動但他們不會記得自己曾做了此事。

還沒有為此準備好的人們會將其視作只是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在作用,或視之為心魂的病態狀況。然而,透過靈性科學,透過當代對人類的新啟示(也就是在人類演化最新的階段裡揭露的第三個啟示)而做足準備的人們,會明白所有這些都指向新發展起來的人類能力,讓人能夠望入靈性世界。這樣的人也會明白,在其心魂之前呈現出來的圖像是預先示警,告誡他們必需要採取的業力作為(不論在此世或之後的生命裡),以補償他們之前所做的。

簡言之,人們會漸漸地透過自己的努力而發展出覺察的能力,在異象中去得知未來必定會發生的業力調整,也就是他們需要做出的補償作為。從這個事實中我們可以知道,在我們的年代裡,人們也應該要如施洗約翰在約旦河邊說過的話一樣:改變你的心魂狀態,因為時間到了,人類內在將有新的能力要被喚醒。

但是這種形式的業力覺察會以如下的方式出現:在各處都有人直接感知到以太的基督——真正的基督活在星辰界裡——祂不是以物質身出現,而是因著人類新被喚醒的能力,祂將顯現在塵世裡,為需要忠告的人提供建議和保護,協助或者撫慰人類生命中的孤獨。

當人們感覺沮喪或悲傷時(無論什麼原因),越來越多人發覺其他人給的支持沒有那麼重要或有價值。這是因為個體性或個別生命的力量越來越重要,在此同時,一個人對另一個心魂的助益在過去是有效的(有用的),未來這樣的效用會持續遞減。取而代之的是,人類的大謀士(偉大的策士)會以以太的形式出現。

因此,關於未來,我們所能得到的最好建議是讓自己的心魂強大並充滿能量,以此增強的力量,在我們邁向的未來裡,或許就可以實現:嶄新被喚醒的人類能力會讓我們知曉這位偉大策士,祂同時也成為人類業力的審判者,我們以嶄新的形式認識基督;在此所指的未來,可能是這一世——當然這指的是今日的年輕人——或者未來的入世生命。當二十世紀的基督事件成為廣泛的人類經驗時,對於已經準備好去迎接這個事件的那些人來說,無論他們仍活在物質身裡或者已越過死亡之門,都是沒有差別的。已跨越死亡之門的人仍然會對基督事件有正確的認知,並且正確地與這個事件連結著,但那些漫不經心、思慮不精的人則否,他們會錯失透過靈性科學所提供給人類第三次偉大的預示。因為最好的為迎接基督事件而預備的方式是在這裡——塵世裡、物質身裡。那些在此生對靈性科學不屑一顧的人,在穿越死亡之門以後,會需要等到下次入世生命,才能得到對基督事件的正確認知。在物質世界裡不曾聽聞基督事件的人,沒有辦法在死亡到新生的期間裡對此有所認識,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這些人也必須等到他們下一次再回到物質世界時,才能預備自己去認識這個事件,因此,當這些人的今生結束於死亡時,他們的核心存有面對著這個強大的事件,仍是對此一無所知的,我所說的事件是基督成為審判者,以及祂可能在以太身中從星辰的領域直接地介入人類的演化,還有包括祂會在許多不同的地方被人們所見證。

在第三個啟示中邁向未來

然而,人類演化的特徵是,舊有的人類屬性,那些與靈性演化較無關聯的特質,會漸漸地失去重要性。當我們考量自從亞特蘭提斯大災難以來的人類演化時,我們可以說:在亞特蘭提斯時期所預備的那些重大的分化和區別之中,現代人已習慣了從那時以來所形成的種族之別。我們還可以說,在某種意義下,有古印度人種、古波斯人種、埃及或希臘—羅馬人種,甚至在我們的時代裡,可以說出現了第五個人種。但是種族的概念在人類演化裡已開始失去其正當的意義。在早期是好的事物,到了當代之後的第六紀元不會再成立,我指的是,(過去)必須要有某些地理空間上的中心,從那兒散播出來各紀元的文化(這在未來將不再需要)。重要的是在人們之間傳布靈性科學,不需要區分種族、國家或者家族。在第六文化紀元,那些已經接受靈性科學的人會出現在每個種族裡,並且人們會發現在整個世界裡,新文化不再以種族為概念出現,這個概念將失去重要性。簡言之,在如幻(Maya)的世界裡(也就是空間性的外在世界)是重要的事物將會消失;在未來的靈性科學運動裡,我們必須學習去理解此事。

一開始,人們並不理解此事。因此,我們會發現,當我們閱讀奧爾科特(Henry Steel Olcott,1832-1907*)的《佛教教理》(The Buddhist Catechism,1881年出版)時,會有一個印象是各種族總是像許多輪子那樣地運轉。但在未來的時代裡,這樣的概念會失去重要性。每一樣受到空間限制的事物都不再具有意義。因此,任何人若是徹底理解人類演化的真義,就會知道,接下來三千年所出現的基督並不受限於一個在空間裡的身體,也不受限於特定的地理區域。祂的顯現也不會受限於同一個時間只能出現在一個地方。祂的幫助會在同時間出現在此、在彼、在各處。一個靈性存有不會受制於空間的法則,一個人若能接收到基督直接顯現的幫助,他能在地球上的某一端接收,正如同另一人可以在另一端也接收到。只有那些不願意承認人類靈性進展的人,才會宣稱這位基督存有必須限制在一個物質身裡,人類的靈性進展漸漸地把所有最重要的事情都轉化成為靈性的。(*譯註:神智學協會的創始人及首任主席,與海倫娜•布拉瓦茨基同為首先正式皈依佛教信仰的歐美人)。

我們已經談到關於第三個啟示的相關事實,以及這個啟示已經開始,為我們帶來對福音書的新領悟。福音書是語言,相較於此,人智學則是思維內容。就像使用語言與孩子的完整意識之間的關係,福音書與直接來自靈性世界的新啟示之間的關係,也是一樣的,這個關係其實就是靈性科學與人類的關係。當我們要辨明自己與人智學的關連時——這樣的辨識一開始出於心魂的無意識深處,然後變得越來越清晰——,必須要知道事實上我們有一定的認知任務要去完成。

今日,我們的心催促著我們朝向這個新的宣告,這第三個啟示增添了在加西奈山上和約旦河畔的啟示,仔細檢視這樣的驅動力,在某個意義下,我們必須把它視為世界靈性的一個獨特印記,視為一個恩典的記號,刻印在創造性的、指引人類的世界靈性裡。這個新啟示交付我們的任務是,學習去認識人類的完整存有,更深地去覺察:(在面對另一人時)我們主要意識到的部份是由人類存有裡的其他部份覆蓋著的,雖然這個保護層對此人的整體生命來說仍然是很重要的。

信念是人類本質的一部份

我們必須讓人們從最多樣化的不同視角去學習這些事情。今天,我們首先要談一下人類的內在存有。各位知道,若我們從人類存有的真正核心開始去談,也就是從自我開始,接下來會遇到的保護層是我們所稱的星辰身,這個名字多少有一些抽象。再往外一層,就是以太身,再向外是物質身。從實際生命的角度去看,我們可以用別的方式去談這些人類保護層,今天我們要直接從生命入手,去談我們真的可以從奧秘學裡學習到的事物,但只能從公正不偏的觀察才能理解。

許多人抱持他們所謂的科學世界觀而變得傲慢和霸道,他們說:「信仰(faith,後文亦作信念)的年代早就過了,信仰適合還在童年期的人,但現在人類已經前進到認知的階段。今日的人們必須去認識每一件事,不應該只是單純相信(believe)。」這聽起來完全沒有問題,但這並不是基於真實的認知。我們必須提出更多的問題,而不只是去問,人類演化到目前的階段,是否一般的科學已能提供所有認知?我們還需要問:信仰是否對人類有著更多的意義?信仰難道不是人類本質中的一部份嗎?

當然,出於某種理由,人們很有可能會想要拋開信仰,擺脫它。但就像人們若有一段時間過得比較放縱不羈,沒有照顧好健康,若只有一段期間,或許不會有明顯的傷害,同樣的道理,人們看待信仰的方式只視之為傳承自祖先的珍貴遺產(這當然是也真的),若只是一段期間抱持這樣的想法,就像有一陣子的生活過得比較魯莽輕率也不會對他們的健康有危害,那不會把人們所擁有的力量耗盡。然而,從心魂生命力的角度去看,當一個人如此看持信仰或信念時,他仍然是活在傳統所交給他的古老信仰贈禮之中。一個人沒辦法決定是否要把信仰(信念)放到一邊;是信仰(信念)賦予一個人心魂以生命的力量。重點不在於我們是否相信,而在於「信仰、信念」這個字所表達的力量對心魂來說是必要的。因為,無法擁抱信念的心魂會凋萎、乾枯,一如荒漠。

過去有段時間,當人們還不具備自然科學知識時,他們當中有些人比現在擁有科學世界觀的人還要聰慧。他們不會說現代人以為古人會說出的那種話:「我相信我所不知的」。他們說:「我相信我所確知的」。知識是信仰的唯一基礎。我們要知道此點,才能越來越掌握人心中由信念所帶來的那些力量。在我們的心中,我們必定擁有能夠使我們仰望超感官世界的能力,能夠讓我們把所有思緒和想法都朝著那個方向。

若沒有「信仰、信念」這個字所表達的諸多力量,我們內在的某些事物就會被消耗掉;我們就像秋天的落葉一樣枯萎。一開始,這看起來沒什麼大礙,但之後事情就開始變調。若人真的失去所有信念,他們就會很快看到那對演化來說意味著什麼。失去信仰的力量,一個人就沒辦法找到生命的道路,他們的存在會被恐懼、驚惶和焦慮所吞噬。簡單來說,只有透過信仰(信念),我們才能接收生命,讓生命泉湧,賦予心魂力量。這是因為,在我們存有的隱匿深處,有某樣事物與我們的真實自我(true ego)相連結,日常意識一開始對此毫無所覺。這樣事物就是有信念的力量活躍於其中的那一層人類保護鞘,若我們沒能把鮮活的生命提供給它,它會立刻讓我們感受到。我們或可將之稱為為信念心(faith-soul),或者我更喜歡稱之為信念身(faith-body)。迄今為止,人們以較為抽象的名詞稱呼它——星辰身。星辰身之最重要的力量就是信仰、信念,所以,把星辰身稱呼為信念身是完全合理的。

愛是人類生命的基本組成

第二股在人類存有的隱匿深處會找到的力量是我們以「愛」這個字所表達的力量。愛不只將人們相連,單獨的個體也需要愛。當一個人沒有辦法發展出愛的力量時,他的內在存有也會乾枯凋零。我們只要想一想極端自我中心而無法去愛的那些人。即使情況沒有那麼極端,看到那些不容易去愛的人,也是令人悲傷的,他們走過一生,卻沒有生命的温暖,那股暖熱只有愛能帶給我們,讓我們至少去愛上世界裡的某樣事物。

看見這樣的人使人心痛,因為他們以乏味呆滞、缺乏想像力的方式走過世間。因為愛是一股有生命的力量,激起我們存有深處的某樣事物,保持那樣事物的警醒和活力,那是比信念還要深刻的一股力量。如同我們被環抱在信念之身裡,我們把它稱為星辰身,同樣地,從另一個角度去看,我們也被包覆在一個愛之身裡,在靈性科學裡,我們賦予它以太身的名稱,那是充滿生命力量的身體。因為由以太身發出而作用於我們內在的主要力量,是從我們存有深處發出的,那些力量表現為一個人在生命的每個階段裡,能夠去愛的力量。若一個人把自己存有中的愛之力量完全倒空——但這其實是不可能的,感謝神,即使是在自我中心的追求中,仍然有某些愛的成份。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無法愛上任何其他事物的人可能時常先從愛錢開始(如果他夠貪婪的話),一個人至少會把慈善之愛替換成另一種愛,儘管那是出於自我中心的愛。因為若一個人的內在一點愛也沒有,那層由愛的力量所維持著的保護鞘就會萎縮,而這個無愛的人就會真的毁滅,他會真的死掉。

此種愛的力量萎縮,也可稱為以太身諸多力量的萎縮,因為以太身就是愛之身。因此,一個人的存有核心——他最精要的內核,也就是自我————被層層保護著,首先是信念身,再來是愛之身。

希望就在物質生命裡

若我們再繼續探究,就會遇到另一組力量,那是所有人在人生中都需要的力量,若我們沒有或者不能擁有這些力量,那麼從這個人的外在特質中會很明顯地看得出來。我們絕對需要的這些力量——賦予生命的力量——就是希望,也就是對未來的肯定和信心。在物質世界裡,一個人若沒有希望,會一步也踏不出去。如果人們不認為自己需要去知曉一些關於人類在死亡到新生的期間裡會發生的事,他們當然會找一些奇怪的藉口。他們會說:「我們連在人世間,從今天到明天會發生什麼都不知道了,為什麼需要知道那些?所以我們到底為什麼應該要知道死亡到新生之間發生的事?」但我們真的對明天什麼都不知道嗎?我們或許對我們超感官生命裡的重要細節不太明瞭,或者,更直白地說,連自己明天還會不會活著都不知道。但我們的確知道一件事,若我明天還活著,明天會有早晨、中午和晚上,就像今天一樣。若我是木匠,今天做了一張桌子,明天它還會在;若我是鞋匠,到了明天,會有人穿上我今天做的鞋子;若我播種,我知道來年它們會長出地面。對於未來,我們所知曉的就正好是我們需要明白的。若不是未來的事件在希望的帶領下,以如此有韻律的方式先出現在前,物質世界裡就不可能有生命。若一個人無法確定他做的桌子不會在夜晚被毁掉,他還會去做嗎?若一個人不知道種子之後會長成什麼樣貌,他還會去播種嗎?

正是在物質生命裡,我們需要希望,因為萬事萬物都是由希望所支撐,沒有希望,什麼也不可能發生。然而,盼望的力量與我們人類的最後一層護鞘相關,也就是我們的物質身。信念的力量之於星辰身,愛的力量之於以太身,就如同盼望的力量之於物質身。因此,一個無法心懷期盼的人,對於未來會發生什麼總是抱持陰鬰看法的人,我們會從他的身體外形明顯看得出來(這樣的內在狀態)。沒有什麼比失去希望,會更快地使物質身陷入衰亡的力量,而在身上刻下深深的皺紋。

我們存有的最內在核心可說是被三層護鞘包覆著:信念身或星辰身、愛之身或以太身、希望身或物質身;若我們想了解物質身的真正意義,就必須記得,事實上,物質身不是由外在物質力量——排斥或吸引——所維繫的,那是物質主義的想法,而是,根據我們的理解,在物質身裡有著盼望的力量。我們的物質身是由希望所造就的,不是由力量之間的吸引與排斥所打造的。這一點就是新的啟示——它既是靈性的、也是科學的——所要賦予我們的真理。

那麼靈性科學要帶給我們什麼呢?透過揭示無所不包的業力與輪迴法則,靈性科學給予我們的事物是被靈性盼望所浸透的,就像我們在物質世界裡的覺察,我們知道太陽明天還會升起而種子最終會長成植物一樣。若我們理解業力就會知道,物質身在我們穿越死亡之門時灰飛湮滅(化為塵土),但透過盼望而盈滿我們的那些力量,它會重建為一個新的生命。靈性科學為人類注入最強大的力量,就是盼望。若這樣的靈性科學以及給現代的這個新啟示被拒絕,人類還是一樣會在未來回到這世界,因為地球的生命不會因為人們忽視生命的法則就被斷絕。人們還是會再次入身,但這些未來的塵世生命會發生很奇怪的狀況。人類會漸漸變成身體充滿皺紋、到處都乾枯萎縮的物種,塵世的身體最終會變得負擔太多傷殘而無法發揮任何功能。簡單來說,如果人類的意識,以及由這個存有的深處出發直到物質身,都沒有透過盼望的力量被賦予鮮活的生命,那麼未來的入世生命會處於凋亡、枯萎的狀態,那會擊垮人類。

這份盼望的力量來自我們由業力與輪迴法則所得到的確知。人類本來就有使身體衰亡的傾向,在未來,枯萎的情況加劇,會使人全身像是要散架了一樣,連骨骼都變得鬆垮。透過這個新的啟示,骨髓會跑到骨頭裡,生命力跑到神經裡,這個新啟示的價值不只在理論上,而是進到賦予生命的力量,最重要的是,進到人們的盼望裡。

信念、愛與希望是基本的力量

信念、愛、希望構成人類存有精要部份的三個層次;它們對健康以及整體生命都是必要的,沒有它們,我們就不能存活。就像在暗室裡無法工作,直到燈被點亮;同樣地,若這三層護鞘沒有被信念、愛與希望所充盈、温暖著並強化,人類的四體就無法運作,因為信念、愛與希望是星辰身、以太身、物質身的基本力量。就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新啟示如何進入這個世界,在舊有的語言中注入思維內涵。這三個美妙的字詞,這千古流傳的智慧話語——信念、愛、希望——不是在福音書裡就有嗎?但人們幾乎不了解它們與人類生命的整體關聯,了解如此之少,以至於只有在少處幾個地方才看到它們以正確的順序出現。

的確,有時信念、愛、希望是以如此正確的順序出現;但這些字詞的重要性鮮少為人所知,以至於我們時常聽到的是信望愛,那是不正確的;因為我們不會說星辰、物質、以太身是正確的順序。這樣會讓事情雜亂無章,就像幼童在明白自己所說的話有何思想內涵之前,也時常出現的混亂。關於第二次的啟示也是類似的情況。它徹頭徹尾地充滿著思想;而我們奮力地在我們的思維中滿溢著對福音書的解釋。這些福音迄今為止對人類有何意義呢?它們使人類有力量,使人充滿偉大而有力的覺察,啟發人們進入心之深處,去感受各各他奧秘。但現在考量一個簡單的事實,也就是人們才正要開始去反思福音書,但他們立刻就發現其中的許多矛盾,那些問題只有靈性科學可以去闡明。因此,直到現在,人們才開始讓福音書的思維內涵作用於他們的心魂,福音書是以人類語言表達出超感官世界。在這方面,我們已指出真正重要以及對當代有真實影響力的事件:基督在以太身中的再度顯現,因為祂在物質身中的顯現已被當代的整體特質所排除。

因此,我們已指出基督現在顯現為勝利者基督、業力之王的基督,對比於在各各他受難的基督。在有些繪畫裡把基督呈現為最後的審判者,便已預告了這樣的顯現。無論是在繪畫中或文字描述裡,那都表現出在時機到來時會出現的事件。

二十世紀開始的第三個啟示

事實上,這是從二十世紀開始的,並會持續到地球結束之時。就是在我們身處的這個二十世紀,基督要開始審判並主掌業力,我們已了解這樣的啟示要在當代來到人類之中,這是多麼的重要,如此一來,像是信念、愛、希望這樣的概念才首度被人們正視其真正的價值。

施洗約翰說:改變你的心緒(mood of soul),天國就在眼前(馬太福音3:2,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也就是要我們把人類自我帶向自己,不再需要禁絕自己靠近靈性世界,他所說的清楚指出我們在此所探討的,也就是,隨著在巴勒斯坦所發生的事,超感官在人類自我注入光芒的時間到了,如此一來,天國才能降臨在人類的自我中。在過去,自我只能在一個人無意識時才能進入人之中。但那些以物質主義詮釋一切的人說:基督看到他同時代人的軟弱、過失和偏見,他曾預言(如與祂同時代的那些輕信者一樣),千禧年(millennium*)將要到來,或者巨大的災難會臨到地球。但這些都沒發生。的確有災難,但只有靈性能夠覺察。輕信者和迷信者相信基督曾預言他會從雲中出現,如此是以物質主義的方式詮釋祂的話語。(*譯註:千禧年的思想是根源自聖經中的「終末」信息。在舊約聖經裡,終末信息大部分和「彌賽亞的盼望」(Messianic hope)相關,也就是相信隨著彌賽亞時代的來臨,不久的將來會有一千年一個「無盡福分」(unending bliss)的新時代來臨,而這個千禧年和耶穌的第二次再臨有密切的關係。傾向悲觀的千禧年論者認為,世界會先趨向敗壞、毁滅,之後耶穌再臨,帶來千年福分。)

今日,也有人是如此詮釋只能以靈性去把握的事情,如果在物質感官上什麼也沒發生,他們就判斷那就如同千禧年的情況一樣(就是不存在)。有人語帶同情地說,基督受到他那時代的信仰所影響,期待著即將到來的天國降臨人世,今日持此主張的人們何奇多啊。這些人說那是基督的弱點,然後,人們並沒有看到天國降臨人世,甚至有傑出的神學家也是如此主張。

對於我們即將迎來的新啟示,人們可能也是以同樣的方式去看待,過了一段時間,當人們熱中於琢磨、提升人類能力時,他們會說,「你預測的所有那些,沒有一樣發生」,他們不明白那是他們自己看不見所發生的事。事情就是如此地一再重覆。靈性科學正是要在那事件實現之前聚集一大群人,我所指的事件是那些擁有正確認知的人所談到的,在本世紀裡,會在人類演化裡出現的新啟示和新的超感官事實。這些新的事實在接下來三千年會一直持續,變得越來越顯著,直到重大的事件再次對人類顯現。

圖:〈復活節清晨〉,Ninetta Sombart(1925-2019)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人智學鍛鍊--八個基礎練習與行星的連結

八個基礎練習來自魯道夫.施泰納  整理撰文/孫承萱 照片來自NASA 行星的力量,以八個基礎練習作為思考行星與人間的連結。 八個層次的練習,也被稱為八正道,在人智學中是一個基礎的意識鍛鍊,如果可以每天進行這個鍛練,會是非常好的! 在施泰納的著作<<認識更高層的世界>>一書中,寫到十六瓣蓮花的開展,最近與各位分享的八正道的練習,正是協助發展我們內在蓮花的基礎鍛鍊。 照片來自thelocal.se 星期日對應到的是太陽。 「星期日【正思維】Right Judgment(正確的判斷) 即使是再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要在完全充分的考量之下決定。讓任何未加思索的行動,每一件無意義的作為遠離我們的心魂。一個人的所作所為應當有充足完備的理由,並且拋開無意義的行為舉止。一旦確認了決定的正確性,便秉持內在的信念,堅持到底。 這就是所謂的 正思維。」 太陽帶來和諧的能量與存在的特質。 靜靜地陪伴宇宙間所有的存在互動、位移,觀照著整個宇宙的狀態,以無私的姿態安靜的尊重彼此。 太陽也在整個宇宙創造出一個充滿光亮的空間,在那空間中,一呼一吸帶著和諧與平靜的溫暖。 在這一天,我們在內心邀請太陽的力量進入,協助我們將意識延伸到太陽的姿態,他的奉獻、安靜、寬容與周全。 每個人都有內在道德性的直覺,當我們連結到太陽的力量時,很容易能感受到那股和諧能量與安靜的感受,我們試著將正思維帶入星期日的生活中,將有機會更認識自己的某個面向。 照片來自medium.com 星期一對應到的是月亮。 「星期一 【正語】Right Speech/ Word(正確的話語) 對努力提升靈性發展的人而言,應當只說有意義的話語。只為說話而說話,只為消磨時間的閒談,這些情況都有害。要避免一般性、主題混雜或沒有連貫的對話。這不意味著個人必須關閉與他人的互動,而是應該在交談中一步一步發展出有意義之事,說話及回答都經過各種角度的思考,沒有原因絕不說話--寧可保持沉默。 每個人應試著不說太多,也不說太少的話。首先安靜傾聽,然後再反省所說過的話。 這就是所謂的 正語。」 月亮在宇宙中彷彿一面通透的鏡子,純粹地反射、映照一切的發生。 人類透過言語傳達內心的思考、心之所向,言語映照著內心的某個面向,心魂被言語映照,言語有可能成為行動的前導。我思考、關注的面向可能成為我與朋友談話的內容,我內心想做的事,透過言語傳遞給友伴,未

十二月的美德鍛練:射手座

控制言語、控制思想、朝向真理 撰文/陳脩平 校訂/尤清 譯詩/孫承萱 本文所有資料取自莉莎•羅美洛(Lisa Romero)老師在Astral Arc頻道上的分享,連結如下。本文並非該影片的完整翻譯,而是由作者摘錄並整理影片中的重要概念,經過演講者同意以此形式分享予華語區伙伴。 AstralArc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AstralArc-/featured 十二月與射手座相關的美德鍛煉:(可選擇自動翻譯的中文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OIztZDvW34 與射手座有關的美德——控制言語、控制思想、朝向真理——是當代社會格外需要的鍛煉。 在介紹這個美德之前,要先認識關於智慧。「智慧」是完整的、不受限的,任何「智慧」出現在言語或思想的領域裡,就變成不完全的、受限的。「完整合一」的一旦訴諸言語和思考,難免就帶有某種「觀點」。 讓「智慧」完整而不受限的方式,是要温柔待之,不要太過強勢,並從「內在」與奧祕建立連結。這樣的連結會帶給我們洞察,讓我們認識所處的世界,並使我們強韌,足以面對生命中遭遇的許多錯謬。 一年中的十二個美德都來自奧祕智慧,它們各自代表一種方向,就像一道道光芒的射線,要來幫助我們在自己的思維裡映照那道光。這些由不同方向而來的智慧,朝向我們,要照亮我們的內在,以理解的明晰照亮昏暗的角落。 就像光芒的射線朝著許多方向,智慧也是多角度、開展的。若我們沒有深刻明瞭這樣的智慧,就會在固守所謂的「立場」時,與其他抱持不同觀點的人發生衝突。 我們即將迎接耶誕節,耶誕節是帶來新生的節日,就像光誕生進入黑暗裡。我們每一年遇見這個節日,就再一次於內在探索,是什麼「新的」被生出來了。這些新生的智慧之光帶領我們通往奧祕智慧。 我們越認識奧祕智慧,就越把自己從限制中釋放出來。隨著智慧增長,我們越來越接近神聖的源頭,也就是無限之光的領域,於是變得越來越自由。人類整體緩慢地但確定地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但追求自由並不是為了自由本身,而是在自由的狀態下,我們能真正去愛。這是一趟旅程,也是人類的使命。人類在地球上生存的任務是要把愛發展到最飽滿、最完整。而要真正實踐愛,需要我們清醒地自由著。 朝向自由的過程,我們要以耐心一一卸除限制和束縛。限制和束縛帶來巨大

華德福學校的音樂教育

演講/ J udith Clingan 撰文/林妍伶 ==================================== Judith Clingan 是澳洲知名音樂家,從事音樂教學六十餘年 , 投入華德福教育長達三十年,遍歷澳洲各地、紐西蘭、印度、台灣、中國等地的華德福學校及師訓機構,作育英才無數,帶領 Wayfarers ( 旅行者合唱團 ), 陪伴青少年在巡迴演出過程中學習 、 熱愛 、 分享音樂 , 著有 《 Play On : 直笛、其他管樂器在華德福音樂教育的運用 》 。 本文集合 2018 年五月份 Judith 老師來台為中文版新書宣傳時,對華德福教育中的音樂教學所提點的看法,由全程陪同新書宣傳活動的林妍伶老師整理撰文。 ==================================== 幼兒階段的音樂體驗 在 澳洲與許多其他國家,音樂教育不被重視,有些政府甚至認為等到孩子長大一點再開始 接觸音樂 即可,所以許多 學校在 幼稚園、國小階段沒有音樂課。然而,我在匈牙利學習音樂教育時,了解到音樂對越小年紀的孩子越是重要,所以,萬一學校無法持續在國 小 、 國中、 高中提供音樂課程 的話 , 那麼 寧可 把資源放 在幼小 階段的孩子, 盡可能給予合適 他們 的音樂 課程 。 既然我們現在要探討華德福 教育 ,就應該了解施泰納的看法。施泰納曾說,唱歌是最重要的事。首先,他表示音樂非常重要,我們為了培養孩子的音樂性,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跟孩子一起唱歌。在孩子生活中出現的大人,需要每天經常在孩子面前唱歌。有些音樂教育家表示母親懷胎時,就應該經常唱歌,讓腹中胎兒聆聽、感受歌聲帶來的震動。  或許華德福與非華德福教育最大的差異是給孩子的音樂類型。施泰納說孩子年幼時,到他們八、九歲的階段,最需要的環境是「善」與「愛」。因此孩子年幼時,我們應該提供他們 充滿 愛的氛圍,並且用歌唱來傳達。孩子還在襁褓階段時,給他們廣播或 CD 的音樂,對他們來說幫助不大,事實上,最好不要給這個階段的孩子用科技產品發出的聲音。實驗指出,將兩盆植物放置於不同空間,一盆接觸嘈雜大聲的音樂,過了一陣子,這盆植物死了;另一盆處在優美樂音之下的植物則欣欣向榮。  另一個差異是,施泰納重視人的心 與 靈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