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魯道夫•施泰納(華德福教育創始者)
<<華德福學校的教育>>文摘
「我們應該透過玩耍來教育。」
中產階級的母親特別抱持這樣的信念,她們出於某種特定種類的愛——或可稱之為寵溺的愛——而格外關注她們的孩子。從一方面來看,我們或許可以基於某種權利而強調教育不應該變成孩子的苦差事。在這樣的立場上,人們說教育應該「好玩、有趣」。我們都很清楚,在教育中應該把玩樂和工作放在一起,兩者之間要有適當的關係,才能為孩子預備好面對未來的生活。
然而,我們也意識到若孩子的玩耍像在訓練動物那樣,就已經不是玩樂了。這樣的玩耍常見於當今的學校裡,用像訓練動物的方式一樣在玩,就如同我們之前談到的以迂腐、拘泥的方式反覆操練、填鴨。
真正的玩耍只能誕生在自由之中。然而,玩耍必須和另一種活動交替進行,孩子才能學會嚴肅的工作,他們才能面對生命中繁重的工作。我們不是用空洞的口號在工作。我們要有玩樂的時間,也有工作的時間。我們判斷每件事都以成長中的人——孩子——外顯出來的天性為依據。
就像我們應該熟悉理解人類天性,我們也應該漸漸把這間學校帶到一個境地——孩子們都開心地來上學,孩子們喜歡來學校。我們不想追求任何不自然的事物。孩子應該要有假期,認為孩子在假期時還要去學校上學而不是玩耍,這是不自然的。我們也不會愚昧地相信在經過數個禮拜的假期放鬆後,回到學校的第一天,孩子就會正襟危坐地乖乖上課。
我們會認識來到這間學校的這些孩子。然而,一段時間之後,透過我們與孩子建立關係的方式,他們會在學校裡做學習的事,就像他們興高采烈地在假期中玩耍一樣。華德福學校的理想是孩子出於內在的力量做著他們應該做的事。我的目標不只是對孩子下指令。我們的目標是與孩子建立關係,以使孩子從我們的態度中感受到「我很開心做這件事,我很喜歡和我的老師一起做這些。」
當各位的孩子從學校回家,我們希望家長們也享受地聽孩子分享學校裡的事。我們希望家長喜歡看到孩子放學回家愉悅滿足的臉。我們如此期待不是因為想把生活變得像某種娛樂,而是因為我們知道當今社會裡有多少可怕的事情源自學校,而我們可以把教育做得不一樣。
我們知道,若不本著良心開始新的教育,以朝向新的社會環境邁進,人類就會面臨更嚴重的挑戰。我們用所有可能的方法去實踐我所描述的教育和教養,不是為了討孩子開心,而是我們知道喜樂之心可以賦予孩子力量。
若各位只教給孩子他們能理解的事物,那麼就忽略了人類生命中最美好的部份。
若各位總是下降到孩子已經能夠理解的那個程度,那麼就是不了解「驀然回首、恍然大悟」的意義,不了解在後來的歲月裡,例如三十或三十五歲,回顧在學校學到的事情,並感受它們能夠帶給生命的豐厚。各位還不認識這件事的意義:因為成熟度還不夠而無法明白老師傳授給我們的事,但這樣的事經過歲月的淬煉後會再度浮現心頭。那時,你會知道自己更加成熟了,因為你領會了原本不懂的那件事。
曾經被教導的事物再度活了起來,像這樣的事連結著我們的學校歲月和後來的整個人生。我們不能完全理解在學校裡所學到的事物,直到後來的人生再次經歷,才讓那些學習充滿了生命,這樣的事具有無比的意義。若我們一味地配合孩子的程度而使我們的教學平庸、匱乏,孩子們就失去了這樣的可能。
那麼,若想帶給孩子一些他們能吸收,但是或許要到多年後才能領會的事物,老師們要怎麼做呢?老師必須要有內在生命力量,透過自身的人格、透過放入教學中的事物,老師才能夠傳達給孩子一些他們尚未能完全理解的事。師生之間存在一種關係,透過這關係,老師可以帶給孩子一些事情。那些事情活在老師之中,並透過老師傳達出去,因為孩子感受到一股欲望,想要去經驗那在老師之中閃閃發亮著的世界。孩子因為這樣而能掌握住這些訊息。
老師要成為這方面的領導者,這極端重要,也就是透過自身的內在之火,老師們成為一股泉源,而孩子從中汲取那些他們要帶進自己生命中的事物。比較這個做法與平庸、匱乏的教學吧!孩子在後者之中所吸收到的事物隨著時間經過而黯淡、褪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