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魯道夫‧施泰納(1919.8.24於斯圖佳特)
中譯/陳脩平
……今天,我想要和各位談談華德福學校的目標,多少也會觸及我們想採用的教學方法。我們在華德福學校裡希望開創的必須是立基於對人類發展到現在以及不遠的未來等特定歷史階段的理解。各位不應該誤以為我們創建了華德福學校,就是認為過去的學校系統裡的所有事物都是不好的;各位也不應該認為我們之所以辦學只是為了批判舊有的學校系統。事實上,我們的考量與著眼於此十分不同。
在過去三、四百年以來,人類已經形成了一種社會生活的樣貌:其組成是包括一個國家/權利的生活領域、一個靈性/文化的生活領域和一個經濟的生活領域。這樣的社會生活,一如我最近常談論的,它「抗拒」著人類社會關係的調整、更新,特別是在教育系統裡。在過去三、四個世紀裡,教育系統已變得完全依賴著國家,我們可以說它已經成為國家的一部份了。……但是我們在此所想努力的是轉化現今的社會組成……讓文化生活從政治和經濟的影響中脫離出來就顯得更為迫切。這特別反應在教育系統的管理方面。
當然,華德福學校必須配合現行機構和公眾意見對於教育和教學的看法。我們不會立即達到我們所有的理想——整體而言,我們會發現要服膺現行對公眾教育的要求是十分可理解的。我們學校的畢業生必須達到能轉接到更高教育機構——特別是大學——所需要的程度。因此,我們沒有辦法安排代表我們理想中真正的人類教育的內容做為我們的教材。也就是說,我們只能去找在現行的教育系統緊密交織的網裡仍留下來的洞去實施我們的教育。在這些洞裡,我們以完全自由的文化生活為出發去教育來到華德福學校的孩子。我們打算充份利用每一個可能的機會。十分確定的是我們無法建立一所典範學校;然而,我們可以呈現出,當我們純粹僅出於文化生活的需求去教育,而不是透過外在強加的東西去教育時,強健孩童的內在以及真正的靈性教育有可能可以做到什麼程度。
……我們要問今日的文明人類是如何構成的,並把我們對於教育的觀點立基在這樣的理解之上。我們很清楚知道希臘人或羅馬人一定是以不同的方式被養育的,而五百年前的人們也是在不同教養方式下成長的。我們想要為當代以及不遠的未來創造一種教養的基礎。只有當我們覺知到這些人類發展的真實條件,而不在心中抱持模糊虛幻的目標,我們才能真正地把自己貢獻給全人類。因此,我必須指出是什麼在威脅著人類發展,還有什麼是我們想要避免的,特別是在與當代教育機構有關的部份。
……若不考量一個人的完整生命,我們就沒有辦法真正去教育他。若我們只是對自己說:「我們想要發展未來所需要的」,就不可能真正去教育一個人。這麼說便是沒有把人類本質的組成納入考量。孩童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透過其物質身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他出生前、被孕前的生命經歷。在意志中出現的只是種子,意志在物質身中發展就像種子在沃土裡成長一樣,但其果實只能在我們拋下這副軀殼時才會結出,若非意識到此事,我們就永遠無法得到對意志的正確認識。當然,我們必須在人類之中培育道德的觀念。然而,我們必須明白在由生到死的生命過程中,這些道德觀念嵌入在意志裡,它們不只是現在看來的模樣,因為它們的真實生命是在我們離開身體之後才開始的。
要完整認識人類必須考量出生前和死亡後,以及現在活著的人,現代人聽聞此語仍然感到震驚。若我們要把人類整合進入整體、也包含整合進入這個世間,這麼做是必要的。若不考量出生前和死亡後,若我們像現代人類學那樣去認識人類——只看出生與死亡之間的存有——那麼我們就沒有考量到整個人,而只碰觸到人之中的一部份。我們不可能教育人的這個部份,原因很簡單,當我們站在一位成長中的孩童面前,我們不可能教育我們自己不認識的事物。孩童的性格、特質想要依據出生前的經歷所設定的標準發展,但是沒有人注意到這件事。我們不可能解開兒童成長之謎,因為我們對於孩童之中從出生之前所帶來的一無所知,我們也不認識成長的法則,它首度開展於當孩子踏過死亡之門時。
……我們不能把教育關係建立在偏狹的理智主義上。它必須完全仰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這裡,各位看到與教育有關的每一件事物都必須擴張、開展。因此,我們必須考量師生之間的親密情誼是可以建立的,如此才能讓這句聲明不致成為空口白話:我們不應該只是傳遞資訊,我們應該教育學生。若這是我們的目標,我們必須意識到,教師的生活不能依附政治或經濟的隨興起舞,這樣才有可能達到目標。教師必須自立、自足地活出他自己內心的想望,支持自己的生活。
……在三元社會組織裡的文化領域裡,教師自我治理,自己制定與教育有關的法規,這樣便能讓教職員對教育法規的影響力達到最大。
各位看到所有這些都遲緩地朝著一個方向邁進,也就是出於三元社會組織的精神,以勇氣把這些理想落實在外在的世界裡。最優秀的現代人明瞭三元社會組織需要怎樣的推動力去實現。但是,現今公眾生活裡沉悶的氣氛扼殺了這些人的靈性氣息。他們無法完整實現其想法,因為偏見使人們把所有事情都混為一談。
……今天我所描繪的是若我們要建立一個像華德福學校這樣的機構,會遇到怎樣的阻撓,我們的努力會遇上怎樣的困難。它與人們的思維相異,即便是才智最為具足的人士亦然。它必須與他們對反,否則就無法朝著未來的方向發展。我們必須朝著未來發展的方向上工作,特別是在文化和教育領域裡。
==============================
來源GA297 《The Spirit of the Waldorf Schoo》,本文譯自英文版,感謝Anthroposophic Press授權翻譯。
中譯/陳脩平
我們所創辦的華德福學校,目標是在三元社會組織(Threefold Social Organism)的文化生活道路上踏出第一步。莫特先生在辦這所學校時,有很大程度是想要到為內在靈性的進一步發展盡些心力,他希望可以為三元社會組織在現前及未來的任務指出一條道路。顯然地,只有當華德福學校完全受到那股也追求著社會組織三元性本質的靈性所啟發時,它才有可能成功。……當各位留心社會現狀,就會越來越察覺到一件事:人們相互理解彼此的工作是未來社會生活中的主要元素。因此,我認為對這件事有興趣的人是最適合參加今天和下週日的討論會,我們要談的是華德福學校想要努力的事。
……今天,我想要和各位談談華德福學校的目標,多少也會觸及我們想採用的教學方法。我們在華德福學校裡希望開創的必須是立基於對人類發展到現在以及不遠的未來等特定歷史階段的理解。各位不應該誤以為我們創建了華德福學校,就是認為過去的學校系統裡的所有事物都是不好的;各位也不應該認為我們之所以辦學只是為了批判舊有的學校系統。事實上,我們的考量與著眼於此十分不同。
在過去三、四百年以來,人類已經形成了一種社會生活的樣貌:其組成是包括一個國家/權利的生活領域、一個靈性/文化的生活領域和一個經濟的生活領域。這樣的社會生活,一如我最近常談論的,它「抗拒」著人類社會關係的調整、更新,特別是在教育系統裡。在過去三、四個世紀裡,教育系統已變得完全依賴著國家,我們可以說它已經成為國家的一部份了。……但是我們在此所想努力的是轉化現今的社會組成……讓文化生活從政治和經濟的影響中脫離出來就顯得更為迫切。這特別反應在教育系統的管理方面。
當然,華德福學校必須配合現行機構和公眾意見對於教育和教學的看法。我們不會立即達到我們所有的理想——整體而言,我們會發現要服膺現行對公眾教育的要求是十分可理解的。我們學校的畢業生必須達到能轉接到更高教育機構——特別是大學——所需要的程度。因此,我們沒有辦法安排代表我們理想中真正的人類教育的內容做為我們的教材。也就是說,我們只能去找在現行的教育系統緊密交織的網裡仍留下來的洞去實施我們的教育。在這些洞裡,我們以完全自由的文化生活為出發去教育來到華德福學校的孩子。我們打算充份利用每一個可能的機會。十分確定的是我們無法建立一所典範學校;然而,我們可以呈現出,當我們純粹僅出於文化生活的需求去教育,而不是透過外在強加的東西去教育時,強健孩童的內在以及真正的靈性教育有可能可以做到什麼程度。
……我們要問今日的文明人類是如何構成的,並把我們對於教育的觀點立基在這樣的理解之上。我們很清楚知道希臘人或羅馬人一定是以不同的方式被養育的,而五百年前的人們也是在不同教養方式下成長的。我們想要為當代以及不遠的未來創造一種教養的基礎。只有當我們覺知到這些人類發展的真實條件,而不在心中抱持模糊虛幻的目標,我們才能真正地把自己貢獻給全人類。因此,我必須指出是什麼在威脅著人類發展,還有什麼是我們想要避免的,特別是在與當代教育機構有關的部份。
……若不考量一個人的完整生命,我們就沒有辦法真正去教育他。若我們只是對自己說:「我們想要發展未來所需要的」,就不可能真正去教育一個人。這麼說便是沒有把人類本質的組成納入考量。孩童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透過其物質身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他出生前、被孕前的生命經歷。在意志中出現的只是種子,意志在物質身中發展就像種子在沃土裡成長一樣,但其果實只能在我們拋下這副軀殼時才會結出,若非意識到此事,我們就永遠無法得到對意志的正確認識。當然,我們必須在人類之中培育道德的觀念。然而,我們必須明白在由生到死的生命過程中,這些道德觀念嵌入在意志裡,它們不只是現在看來的模樣,因為它們的真實生命是在我們離開身體之後才開始的。
要完整認識人類必須考量出生前和死亡後,以及現在活著的人,現代人聽聞此語仍然感到震驚。若我們要把人類整合進入整體、也包含整合進入這個世間,這麼做是必要的。若不考量出生前和死亡後,若我們像現代人類學那樣去認識人類——只看出生與死亡之間的存有——那麼我們就沒有考量到整個人,而只碰觸到人之中的一部份。我們不可能教育人的這個部份,原因很簡單,當我們站在一位成長中的孩童面前,我們不可能教育我們自己不認識的事物。孩童的性格、特質想要依據出生前的經歷所設定的標準發展,但是沒有人注意到這件事。我們不可能解開兒童成長之謎,因為我們對於孩童之中從出生之前所帶來的一無所知,我們也不認識成長的法則,它首度開展於當孩子踏過死亡之門時。
……我們不能把教育關係建立在偏狹的理智主義上。它必須完全仰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這裡,各位看到與教育有關的每一件事物都必須擴張、開展。因此,我們必須考量師生之間的親密情誼是可以建立的,如此才能讓這句聲明不致成為空口白話:我們不應該只是傳遞資訊,我們應該教育學生。若這是我們的目標,我們必須意識到,教師的生活不能依附政治或經濟的隨興起舞,這樣才有可能達到目標。教師必須自立、自足地活出他自己內心的想望,支持自己的生活。
……在三元社會組織裡的文化領域裡,教師自我治理,自己制定與教育有關的法規,這樣便能讓教職員對教育法規的影響力達到最大。
各位看到所有這些都遲緩地朝著一個方向邁進,也就是出於三元社會組織的精神,以勇氣把這些理想落實在外在的世界裡。最優秀的現代人明瞭三元社會組織需要怎樣的推動力去實現。但是,現今公眾生活裡沉悶的氣氛扼殺了這些人的靈性氣息。他們無法完整實現其想法,因為偏見使人們把所有事情都混為一談。
……今天我所描繪的是若我們要建立一個像華德福學校這樣的機構,會遇到怎樣的阻撓,我們的努力會遇上怎樣的困難。它與人們的思維相異,即便是才智最為具足的人士亦然。它必須與他們對反,否則就無法朝著未來的方向發展。我們必須朝著未來發展的方向上工作,特別是在文化和教育領域裡。
==============================
來源GA297 《The Spirit of the Waldorf Schoo》,本文譯自英文版,感謝Anthroposophic Press授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