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三元生活CSA」第一次會員大會紀實


作者:謝奕旭


2018年7月1日,冬山的天空萬里無雲,溫暖的太陽將它一道道的光線灑在熙來人往的老街上,映照著所有即將發生的美好事物。在川流不息的街道中,有一群忙碌的人們也穿梭其中,為即將開始的活動準備著。所有的發願要從4月21日的一場聚會談起,那場在碧芬姐「慢8樂猿」舉辦的BD農夫聯誼中,承萱提到要實踐CSA的想法,隨後,這樣深具意義且大膽創新的理念,就被一步一步地開展與落實。

會員招募的過程,社群夥伴們的踴躍參與超乎預期,原先設定的人數為30人,但是還沒到報名截止日期,會員就已經超過預期,使得核心小組不得不緊急關閉報名系統,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想要成為會員的夥伴仍然高達45人。原來,大家心中那顆愛與善的種子,已經被人性的光芒點燃,準備在宜蘭冬山地區開始發光發熱,將愛與希望傳散出去。

活動地點在「老定咖啡店」,這個地方原本是冬山鄉舊鄉公所的二樓,是相當有特色以及歷史背景的地方。舊公所建於1932年,在2015年的時候被登錄為歷史建築,目前由一群社群的媽媽們申請進駐,共同經營「生活」、「人文」與「感動」,並透過空間的經營來細說故事,傳承你我共同的記憶。特別要感謝這群熱心的媽媽,能夠提供「三元生活CSA」那麼棒的場地,舉辦首次的會員大會。



會員大會在7月1日當天上午9點正式開始,時間未到,就已經有熱心的夥伴及核心小組成員在張羅一切,農夫阿全帶來自家種植的蔬果,伶倩自製的全麥蛋糕,全都供會員大會免費享用,我們吃到的不僅是食物的美味,也包含關懷、無私、奉獻、熱情與愛的味道。

大會中,主持人承萱再次訴說CSA的精神與理念,以及這個別具意義活動的發想過程。她說道,一切都要從閱讀《明日的農場》這本書之後開始談起,書中提及社群支持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CSA)、生機互動農法(Biodynamic Farming)、合作經濟(Associative Economy)、農場的組織架構.....等前所未聞的觀點,在在都深深吸引仔細品味過這本書的她。今年1月,來自日本北海道Sofia Farm的農場主人Ben和Konomi,分享他們如何透過CSA經營農場的寶貴及有趣經驗;更因為這場演講,讓她萌生在台灣宜蘭地區實踐CSA的憧憬。4月21日的聚會中,大家一致表達支持這個理念的意願,當時承萱還感動地留下眼淚,但是,這個愛哭鬼的真誠感染了大家,也感動大夥願意繼續共同為理想目標前進,一起努力成就美好的事物。

人智學(Anthroposophy)的開創者施泰納(Rudolf Steiner)博士,在《農業八講》、《蜜蜂》....等演講中,不斷提到要以整體的觀點看待這個世界的所有事物,小到蜜蜂、人類,大到農場,都適用這樣的觀點,因為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個體,都不是孤零零地生長在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無論是動物或植物,彼此都是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唯有用整體的觀點去對待,我們才能夠真正體會萬事萬物的奧妙。

在承萱的開場白之後,會員們逐一表達他們入會的想法。身為學校午餐小組成員的麗珍說,她知道可靠食物來源的珍貴,同時也能理解BD農法所帶來的好處,由於好的有機食材獲取不易,因此,她和午餐小組共同發願,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食用到家長社群以BD農法種植的蔬菜,並將這些蔬果當作是學校營養午餐的主要來源,讓孩子們能夠吃到安全又有能量的菜餚,同時也能讓孩子們知道食物的產地與生產過程,進一步去珍惜食物。這樣的宏願,不也是你我所共同期盼的嗎?麗珍的談話真的是語重心長且切中要害。她一知道社群有CSA的活動後,就毫不猶豫地參加了,好一位具有俠女精神的媽媽。

社群的讀書會開辦了數年,去年底才為小孩子教育而移居到冬山八寶的韻雯說,自從參加了讀書會之後,就覺得有一股「善」的氛圍布滿四周,那樣的信念深深地感動她和先生一宏醫師,也覺得美好與理想的「三元社會」(文化自由、權利平等、經濟博愛)是值得推廣的,能夠參與這樣的活動,見證美好事物的發生,真的是非常歡喜。

James也說,1月份那場北海道農夫的分享活動,許多的觀點在他腦海中縈繞,久久無法忘懷。他更說,每週三看見在十甲園(小農蔬果集散地)頂著炙熱陽光賣菜的小農們,特別是銀牆大哥的情況,讓他覺得農耕真的是一件了不起,但卻又是辛苦異常的工作,因此,如果有CSA的活動能夠幫忙小農,他當然是義不容辭的;而他贊助的金額是以每個月家中買菜的開銷計算。

過程中,主持人承萱再次以核心小組成員浩嚴為例,說明CSA的概念。這樣的活動不是一般經濟以金錢流動為主的模式,而是愛與情感的無私交流,也是我們展現對土地的愛,同時更是支持愛這塊土地的小農的活動。

舉家搬來宜蘭多年,同時也是CSA核心小組成員的奕旭表示,來到宜蘭加入慈心這個社群之後,很享受這邊的氛圍,同時也得到很多的協助以及滿滿的祝福。他說,當自己有能力的時候,應該協助更多的人,做更多更美好的事情,當初也認同承萱的理念,尤其是讀了相關的書籍,領悟了一些道理之後,覺得應該為社群做更多的事情,也希望將自己的所長所學貢獻給大家。


同樣身為農夫的維儀表示,他能體會當農夫以及販售農作物的箇中滋味,如果能夠跳脫傳統的經濟模式,而學校學生也能夠享用健康的食物,那麼有什麼理由不支持CSA呢?因此,他認同CSA的理念,也期待從我們這一片小小的地方出發,重新建立新的經濟模式,造福更多的人。

經常手作各類米麵糕點,身懷一身好本領,同時也身兼核心小組菜單研發重任的伶倩說,關於有機的食物她並不做太多聯想,只是她的小孩在食用的BD農法種植出來的蔬果之後,很奇妙地,竟然改變他們對它種食物的接受度,這大概就是BD農法的魔力吧!她心裡也想,有了CSA之後,對BD食物的獲得應該會更加方便,這種利人利己的事情,怎麼可以不參與呢!

曾經參加過華德福師資培育訓練課程的碧雯說,在她接觸過三元社會的理念之後,覺得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應該要被大力推廣,知道要開辦CSA的活動後,她感到非常興奮。她同時也跟自己以前在台北的生活做比較,覺得這樣應該可以有機會落實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且跳脫我們傳統購買食物的思維與信仰,所以她願意用更寬廣的思維來面對,以及參與這個活動。真是一位身體力行、勇氣可嘉的好媽媽。

樸實誠懇的國良農夫,同樣也是為理想農業打拼,而忍痛放棄自己原本已經從事20多年的科技工作。在歷經幾番波折之後,現今終於有塊自己可以好好經營的農地,去追尋那個自己未完成的夢想。他說,自己家裡本來就是務農的,方式是傳統的慣行農法,化學肥料、農藥的噴灑從來未曾少過,然而在參加讀書會,接觸到三元社會以及BD農法的理念之後,驟然衝擊到他原有的想法,他因而順勢地調整自己的心態,改變傳統的想法,認為,人生有夢必須要去追尋,如果此時不跨出第一步,又更待何時呢?他也經常回彰化鄉下老家去,看到鄰居種植碩大肥美的農作物時,他不禁在心裡納悶,這真的是我們要的食物嗎?這些食物真的可以食用嗎?一連串的疑問總是在腦海盤旋,揮之不去。目前在實踐BD農法的他,心裡有一個更偉大的夢想,希望學校周邊的農地都能被社群家長承租下來,以友善土地、愛護地球的BD農法來耕作,造福更多的人群。

在大學以及研究所都鑽研經濟學的脩平,曾經為資本主義社會的運作模式所深刻著迷,然而,從台北搬來宜蘭之後,總是覺得有些不對勁的地方;在翻譯《明日的農場》、CSA....的相關書籍之後,更印證了她的想法。特別是,她曾經在高中部教授過「經濟學」課程,課堂中同學們總是想到要如何賺到更多的錢,向學生們介紹CSA的經濟模式時,學生們總是投以狐疑的眼神,然而,這些並沒有侵蝕她要推展這些理念的初衷。她認為,要過理想的生活方式,就必須從自己開始,做學生的好榜樣。

「三元生活實踐社」的共同創辦人之一,同時也是CSA核心小組成員的明香說,她個人並不是很在意金錢的使用方式,認為有興趣以及對的事情就是要去做,她也談到自己受到《明日的農場》那本書影響很多,在搬到宜蘭和社群夥伴接觸後,受到大家的感染更深,也覺得對的事情就是要去做。





在大家都闡述完自己的想法後,主持人承萱帶領大家共同玩一個稱為「合作」的遊戲。方式很簡單,也就是大家都搬一張椅子出來,然後選一個人當「鬼」,其他人就要共同合作,努力不讓鬼坐上剩下的椅子,如果鬼坐上椅子,遊戲就結束,換人當鬼。遊戲看似簡單,困難度卻頗高,因為這其實是考驗真實的人性,每個人不能僅想到自己有沒有辦法坐到椅子上,還要努力「合作」,想方設法不讓鬼有位子坐,因此,合作遠比個人得失來得重要。這個遊戲的精髓也就是CSA的重要元素--「合作」,沒有捨棄個人、成就團隊的合作,這個世界不就是你爭我搶、毫無章法、不顧他人死活的社會嗎?我們的社群、社會、國家、世界,真的需要大家的通力合作去完成一些有理想、有意義的事情,愛護土地、保護地球是大家共同的責任。在實踐BD農法與CSA的道路上,我們需要的是合作,不需要的是搭便車者(free rider)。最後,在大家的歡笑聲中遊戲結束。

遊戲結束後,承萱請農場主人阿全聊聊他的心路歷程。阿全說,他和國良一樣,原先都在電子科技業上班,但他一直思索老闆壓榨員工、工作壓力,以及工作的意義等問題。在跟老闆提出辭職的想法後,老闆給他2個月的時間好好思考,阿全利用一個月的時間環島,期間也到過外島去探索,來到台灣東部之後,覺得景色是那樣的美好,相對照之下,西部的生活則是充滿壓迫與無奈,因此,他毅然決然地辭去原先已經做了19年的工作,輾轉來到宜蘭。在參加過《農業八講》的讀書會後,顛覆了他原有的傳統思維,曾經在三星鄉他人農場工作的他,對傳統的農業經營感到倦怠,特別是他無法接受農場主人的理念,他知道自己理想的農業模式是什麼,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終於,機會來了,他向政府承租到一塊2分多的土地,開始以BD農法種植自己想要的蔬果,工作雖然辛苦,但心情卻是愉快的。他也表示,他本身並不是慈心社群的成員,有很多人他根本都不認識,但卻都願意支持他所經營的農場,他深受感動,一定會持續下去,共同完成大家的夢想。


聽阿全娓娓道來這段歷程的我們,也瞥見他的眼角泛起一絲的淚光,但我們能感受到,那是受到滿滿的尊重、關懷,以及愛的淚光。

最後,大家圍成一個圈,共同為這個活動祝福,同時也期待下一次聚會的到來。第一次的聚會活動,到此圓滿結束。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人智學鍛鍊--八個基礎練習與行星的連結

八個基礎練習來自魯道夫.施泰納  整理撰文/孫承萱 照片來自NASA 行星的力量,以八個基礎練習作為思考行星與人間的連結。 八個層次的練習,也被稱為八正道,在人智學中是一個基礎的意識鍛鍊,如果可以每天進行這個鍛練,會是非常好的! 在施泰納的著作<<認識更高層的世界>>一書中,寫到十六瓣蓮花的開展,最近與各位分享的八正道的練習,正是協助發展我們內在蓮花的基礎鍛鍊。 照片來自thelocal.se 星期日對應到的是太陽。 「星期日【正思維】Right Judgment(正確的判斷) 即使是再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要在完全充分的考量之下決定。讓任何未加思索的行動,每一件無意義的作為遠離我們的心魂。一個人的所作所為應當有充足完備的理由,並且拋開無意義的行為舉止。一旦確認了決定的正確性,便秉持內在的信念,堅持到底。 這就是所謂的 正思維。」 太陽帶來和諧的能量與存在的特質。 靜靜地陪伴宇宙間所有的存在互動、位移,觀照著整個宇宙的狀態,以無私的姿態安靜的尊重彼此。 太陽也在整個宇宙創造出一個充滿光亮的空間,在那空間中,一呼一吸帶著和諧與平靜的溫暖。 在這一天,我們在內心邀請太陽的力量進入,協助我們將意識延伸到太陽的姿態,他的奉獻、安靜、寬容與周全。 每個人都有內在道德性的直覺,當我們連結到太陽的力量時,很容易能感受到那股和諧能量與安靜的感受,我們試著將正思維帶入星期日的生活中,將有機會更認識自己的某個面向。 照片來自medium.com 星期一對應到的是月亮。 「星期一 【正語】Right Speech/ Word(正確的話語) 對努力提升靈性發展的人而言,應當只說有意義的話語。只為說話而說話,只為消磨時間的閒談,這些情況都有害。要避免一般性、主題混雜或沒有連貫的對話。這不意味著個人必須關閉與他人的互動,而是應該在交談中一步一步發展出有意義之事,說話及回答都經過各種角度的思考,沒有原因絕不說話--寧可保持沉默。 每個人應試著不說太多,也不說太少的話。首先安靜傾聽,然後再反省所說過的話。 這就是所謂的 正語。」 月亮在宇宙中彷彿一面通透的鏡子,純粹地反射、映照一切的發生。 人類透過言語傳達內心的思考、心之所向,言語映照著內心的某個面向,心魂被言語映照,言語有可能成為行動的前導。我思考、關注的面向可能成為我與朋友談話的內容,我內心想做的事,透過言語傳遞給友伴,未

十二月的美德鍛練:射手座

控制言語、控制思想、朝向真理 撰文/陳脩平 校訂/尤清 譯詩/孫承萱 本文所有資料取自莉莎•羅美洛(Lisa Romero)老師在Astral Arc頻道上的分享,連結如下。本文並非該影片的完整翻譯,而是由作者摘錄並整理影片中的重要概念,經過演講者同意以此形式分享予華語區伙伴。 AstralArc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AstralArc-/featured 十二月與射手座相關的美德鍛煉:(可選擇自動翻譯的中文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OIztZDvW34 與射手座有關的美德——控制言語、控制思想、朝向真理——是當代社會格外需要的鍛煉。 在介紹這個美德之前,要先認識關於智慧。「智慧」是完整的、不受限的,任何「智慧」出現在言語或思想的領域裡,就變成不完全的、受限的。「完整合一」的一旦訴諸言語和思考,難免就帶有某種「觀點」。 讓「智慧」完整而不受限的方式,是要温柔待之,不要太過強勢,並從「內在」與奧祕建立連結。這樣的連結會帶給我們洞察,讓我們認識所處的世界,並使我們強韌,足以面對生命中遭遇的許多錯謬。 一年中的十二個美德都來自奧祕智慧,它們各自代表一種方向,就像一道道光芒的射線,要來幫助我們在自己的思維裡映照那道光。這些由不同方向而來的智慧,朝向我們,要照亮我們的內在,以理解的明晰照亮昏暗的角落。 就像光芒的射線朝著許多方向,智慧也是多角度、開展的。若我們沒有深刻明瞭這樣的智慧,就會在固守所謂的「立場」時,與其他抱持不同觀點的人發生衝突。 我們即將迎接耶誕節,耶誕節是帶來新生的節日,就像光誕生進入黑暗裡。我們每一年遇見這個節日,就再一次於內在探索,是什麼「新的」被生出來了。這些新生的智慧之光帶領我們通往奧祕智慧。 我們越認識奧祕智慧,就越把自己從限制中釋放出來。隨著智慧增長,我們越來越接近神聖的源頭,也就是無限之光的領域,於是變得越來越自由。人類整體緩慢地但確定地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但追求自由並不是為了自由本身,而是在自由的狀態下,我們能真正去愛。這是一趟旅程,也是人類的使命。人類在地球上生存的任務是要把愛發展到最飽滿、最完整。而要真正實踐愛,需要我們清醒地自由著。 朝向自由的過程,我們要以耐心一一卸除限制和束縛。限制和束縛帶來巨大

華德福學校的音樂教育

演講/ J udith Clingan 撰文/林妍伶 ==================================== Judith Clingan 是澳洲知名音樂家,從事音樂教學六十餘年 , 投入華德福教育長達三十年,遍歷澳洲各地、紐西蘭、印度、台灣、中國等地的華德福學校及師訓機構,作育英才無數,帶領 Wayfarers ( 旅行者合唱團 ), 陪伴青少年在巡迴演出過程中學習 、 熱愛 、 分享音樂 , 著有 《 Play On : 直笛、其他管樂器在華德福音樂教育的運用 》 。 本文集合 2018 年五月份 Judith 老師來台為中文版新書宣傳時,對華德福教育中的音樂教學所提點的看法,由全程陪同新書宣傳活動的林妍伶老師整理撰文。 ==================================== 幼兒階段的音樂體驗 在 澳洲與許多其他國家,音樂教育不被重視,有些政府甚至認為等到孩子長大一點再開始 接觸音樂 即可,所以許多 學校在 幼稚園、國小階段沒有音樂課。然而,我在匈牙利學習音樂教育時,了解到音樂對越小年紀的孩子越是重要,所以,萬一學校無法持續在國 小 、 國中、 高中提供音樂課程 的話 , 那麼 寧可 把資源放 在幼小 階段的孩子, 盡可能給予合適 他們 的音樂 課程 。 既然我們現在要探討華德福 教育 ,就應該了解施泰納的看法。施泰納曾說,唱歌是最重要的事。首先,他表示音樂非常重要,我們為了培養孩子的音樂性,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跟孩子一起唱歌。在孩子生活中出現的大人,需要每天經常在孩子面前唱歌。有些音樂教育家表示母親懷胎時,就應該經常唱歌,讓腹中胎兒聆聽、感受歌聲帶來的震動。  或許華德福與非華德福教育最大的差異是給孩子的音樂類型。施泰納說孩子年幼時,到他們八、九歲的階段,最需要的環境是「善」與「愛」。因此孩子年幼時,我們應該提供他們 充滿 愛的氛圍,並且用歌唱來傳達。孩子還在襁褓階段時,給他們廣播或 CD 的音樂,對他們來說幫助不大,事實上,最好不要給這個階段的孩子用科技產品發出的聲音。實驗指出,將兩盆植物放置於不同空間,一盆接觸嘈雜大聲的音樂,過了一陣子,這盆植物死了;另一盆處在優美樂音之下的植物則欣欣向榮。  另一個差異是,施泰納重視人的心 與 靈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