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轉化為自由
演講/莉莎·羅美洛(Lisa Romero)
編輯/陳脩平
每月美德分享請訂閱:http://www.youtube.com/@AstralArc-
本文根據2023年八月份的講座: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VL_GK0eflo
慈悲,也許是最廣為人知的美德之一。同時,我們也想探詢這個美德背後的深奧特質。當我們說慈悲會轉化為自由時,是以一種新的方式在理解它。
慈悲,就其原始意義來說,是陪伴他人一起受苦。這對我們當代人的心魂來說並不容易,因為我們並不真的願意受苦。要陪伴他人的痛苦,我們實際上必須克制自己,必須延伸並超越自己,才能真正地活入並體會另一個人的經驗,陪伴他走過那個歷程。
在這樣的體會中,我們便對「自由」有了多一層認識。自由是今日最常用的一個詞,也是我們在發展之路上需要的。
獅子座的美德把慈悲和自由並列。當我們慈悲時,我們克制並超越自己,契入他人的生命,融入他人的經驗,這有助於發展自由。相較於鼓動我們自私與自我的那種自由相比,這種對自由的理解是多麼不同啊!
這些內在鍛練的指示加深了我們對真正奧祕的理解,正是這些奧祕使我們看見:我們對於生命以及什麼是進步、收穫和成長,時常抱有錯誤的認知。
一方面,透過這些內在認知,我們知道成長與發展一部分是來自能力的增長,使我們更能掌握自己,但另一部分來自於我們支持其他人的發展。
我們有很多方式去支持他人的成長,例如,各位可以在特定領域(也許是建築學或醫學)進行自我教育,以此發展你的能力與洞見。但當你把這些能力和洞見應用在世界上時,真正把它們帶入他人的生活裡,那個成果或許不需要你在場,也能被其他人感知(例如一棟建築),或許你給出的事物出現在人際關係的互動中(以醫學或其他方式),在這樣的付出中、在他人的獲得裡,我們才完成了個人發展的另一部份。
我們可以把這個想法放在心裡好好琢磨。成長的雙翼,其中一隻翅膀是我們掌握了能力所帶來的成長,另一隻翅膀是他人的成長與發展。帶著這樣的理解,我們能夠更進一步洞察這些美德。
有些美德並不那麼常被人提到,也可以說,我們在某種程度上幾乎可以自由地詮釋這些美德,因為我們並不真的了解它們,還沒跨出以智識的方式去掌握這些美德。
但是像慈悲這樣的美德,人們因為覺得自己在智識上已十分理解它的意涵,於是時常忽略了探索其深度,也可以說人們是以本能或直覺,任意地看待慈悲。但在此,我們要深化對慈悲的認識,超越個人,去考量:自由與解放出現在付出和給予中、陪伴他人同行時、對他人的深刻憐憫裡。
深思這些美德以各種方式交織在我們的生活裡,我發現這是饒富興味的。我遇過一些人,為這個慈悲轉化為自由的美德深感困惑,他們覺得慈悲(同情共苦)帶給他們一種不自由的感覺。的確,走不出自我囿限的範圍、無法超越自己,不自由的。
但真正的慈悲幫助我們跨越自己的局限。我們每個人都有好多限制,然而一旦我們經歷過這些限制,在其中受苦、受折磨,便能突破,把它們轉變成別種新的事物。
我們可以想想:我個人生活中的限制是什麼?我為之所苦、在這個限制上練習對自己保有慈悲、努力跨越、使自己不受束縛、但並未引領我走向自由與解脫的那些限制是什麼?另一個問題是:哪些限制不屬於我個人、與我的生命史無關、更多是來自我與世界的關係?它們也許是由集體制約而帶來,也許是因為出生在特定的家庭、文化、種族或經歷而有的限制?
我們體認到,第二種限制是如此深刻地扎根於人類之中,不是只有我受苦於這些問題,不是我在這之中困頓折磨就能克服它們,不是我自己歷經痛苦就能把它們轉化成新的事物,而是在慈悲裡,與他人一同經歷苦難,這些限制才會被轉化。
當我們覺察到一項奧祕洞見時,很重要的是,我們一定要提醒自己,這樣的洞見可能會被誤用。比如說業力法則,有多少人行善是為了自己未來的利益?這樣已經違反了這個法則,因為他們的行動仍然是自私的。
慈悲會轉化為深度的解脫或自由,也是同樣道理。若是為了個人利益,就無法完成這個美德。我們明白,所有的美德都致力於完全扭轉我們的自私。自私會阻礙真實的轉化。
走在內在發展之道上的人永遠都必須在內心交戰的一件事是:我真的是出於愛、為了愛而修行,還是在愛的偽裝下將自己包覆在自私的氛圍裡。
於是,我們再次學到關於美德的深妙智慧,就像上個月的美德「無私帶來淨化」,這個月我們學習的是慈悲會轉化為更深層的解脫。
與他人一同經歷苦難,會使我獲得我所尋求的自由,這不是當代常見的想法。人們以各種方式追求自由。今日我們常聽到人們說,那不是我要走的路,那可能是你的道途,人各有志,可以各自安排生活,「我走我的陽關道,你過你的獨木橋」。
路的確有很多條。然而,正如一位出色的老師曾經告訴我的,「我就是你的業力」。這意思是,當我們與人互動、與人會面時,並不是什麼事都沒發生,彼此毫不受對方影響,會面結束後什麼也沒改變。
的確,每個人的道路可能十分不同。但如果我們能夠真正遇見彼此,真正認識對方是個怎樣的人,也讓別人認識真實的我,知道我正走在什麼道途上,那麼,比起「各走各的路」,我們和對方的生命都會變得更加豐富。
我們如何真正走向未來?要知道,我的發展以及我在人生經驗中所取得的成就,不只是為了我自己。你的發展、你的成長、你的人生經歷也不只是為了你自己。這是崇高偉大、奧妙不可思議的生命動力。
當我們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不只是粗淺表面地認識,而是真正體會到其中的奧祕智慧,就會明白,我原本以為自己要走的路可能不是我的路。
但我們要怎樣才能真正認識對方?如何知道自己的路在哪裡?我問這位老師,當你如此強烈地給出你的意見或經驗時,不是會讓對方不自由嗎?他回應「我就是你的業力」,這句話一直留在我心裡至今。
我們如何才能融入他人的生命,以此幫助和發展他人的生命?我如何把自己的生命經歷融入其中?想一想,你的生命和和所有的經歷不只是為了自己,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想法。而其他人的生命和他們所有的經驗也不只是他們自己的。
於是,我們開始理解集體意識、社群生活和人類共同的道路,這些都有更深刻的奧祕面向。一個人真的可以在孤立隔閡中獨自發展嗎?
這是我自己的兩個親身經驗,這兩位伙伴都長時間地在追求自由,實際上是在鍛練慈悲心,出於慈悲,他們真實地參與他人的生活,於是能分享出十分深刻的想法。
我希望我的分享能為各位的沉思提供一些線索。當然,我們每個人因為各自的際遇不同,會有不同的說話與表達風格,並帶來我們與他人的連結。
我們在心中透徹地琢磨這個問題,以此預備進入這個美德的實踐。一旦我們開始修行,其實是要讓慈悲住進心中,要活出同情共苦的作為,我們在努力的不是掌握一個想法、思維或概念,而是將自己與慈悲這個存有的活動結合起來。
思惟、默想、探問及檢視自己的生活等,都是預備,為實踐美德在鋪路。我如何理解這個美德?我真的明白嗎?我要如何培養這個美德?
接下來,我會引導各位進入修行。我們會運用每月的美德冥想詩。和過去的做法一樣,我們先預備自己,從放下日常自我開始。每個月,我會搭配不同的靜心練習在這個預備階段裡。各位可以選擇覺得適合自己的,感覺看看不同的做法有何不同?什麼做法比較能幫助你放下日常自我?
今天我想介紹所謂的微笑練習(我是這麼稱呼它的)。這是一個有趣的練習。因為,當我們與苦難同在時,也需要確保自己能在某程度上保持安適自在。微笑練習的作用即在於此。
輕輕閉上眼睛,然後微笑,這樣你就能感受微笑這個特質在你內在帶來的感受是什麼。微笑是在放鬆中的深度休息,但也保有一種開放的姿態。它不太像是完全放手不管的大休息,而是在開放、躍動的情況下靜靜休息。人們時常在做完這個練習之後覺得精神變得比較好。
現在我們要檢查身體的不同部位。儘管這聽起來很奇怪,但我們還是努力讓這些身體部位微笑。我們不是只休息,我們要努力讓身體各部位笑起來,把這種微笑的特質帶入我們整個系統。
首先從腳開始,看看我們能否幫助我們的雙腳微笑。你不需要移動身體。只要讓微笑帶來開放的特質,讓雙腳笑起來。然後來到小腿。感覺你的小腿,幫助它微笑。然後是膝蓋。要讓膝蓋微笑有點困難。在我們向前移動時,膝蓋是第一個動起來的部位,我們也要把微笑帶給它。
然後轉到大腿,讓大腿微笑,也臀部和整個骨盆區域笑起來。你可以去感覺哪裡比較容易笑,哪裡比較不容易笑起來,那些部位比較緊張,甚至有點疼痛,我們要試著更深入地把微笑帶進這些地方。將微笑帶入下腹部和臀部區域,再到下背部,在那裡微笑。
接著向上進入腹部、太陽神經叢、後背的中央部份,再將微笑帶到胸部和上背部,然後看看你是否可以幫助你的肩膀微笑,再從肩膀到手臂,到上臂和前臂,直到微笑從雙手蔓延到脖子和喉嚨。
然後微笑來到臉上。嘴角、顴骨都笑起來,臉部與我們所展現的個性有緊密關係,如果我們能在臉上真正微笑,就可以把那些所謂的個性放在一旁,讓眼睛、額頭、後腦、頭頂都笑起來。
各位可以在生活中時常練習這麼做,掃描全身,看看是否全身都在微笑。當我們把日常生活的掛念和顧慮都放在一邊,只專注在微笑裡,然後像往常一樣集中注意力在第三隻眼(松果體),在那裡響起「我是」,再慢慢地、有意識地將注意力沿著脊椎,帶到後腦勺,進入環繞著心臟的核心區域,在那裡找到慈悲這個心魂特質。
***
十二種心境——獅子座
感官之力振奮鼓舞
大千世界的成熟存在,
諸界存有的明晰覺知,
朝向「盡性」的堅定決心。
在生命的奔騰光輝裡,
在成長的無邊痛苦中,
以感官之力,揚升!
Invigorate with senses’ might
Matured existence of all worlds,
Perceptive elements of beings,
Towards the firm resolve ‘to be’.
In the surging shine of life,
In the prevailing pains of growth,
With senses’might, arise!
***
演講/莉莎·羅美洛(Lisa Romero)
編輯/陳脩平
每月美德分享請訂閱:http://www.youtube.com/@AstralArc-
本文根據2023年八月份的講座: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VL_GK0eflo
慈悲,也許是最廣為人知的美德之一。同時,我們也想探詢這個美德背後的深奧特質。當我們說慈悲會轉化為自由時,是以一種新的方式在理解它。
慈悲,就其原始意義來說,是陪伴他人一起受苦。這對我們當代人的心魂來說並不容易,因為我們並不真的願意受苦。要陪伴他人的痛苦,我們實際上必須克制自己,必須延伸並超越自己,才能真正地活入並體會另一個人的經驗,陪伴他走過那個歷程。
在這樣的體會中,我們便對「自由」有了多一層認識。自由是今日最常用的一個詞,也是我們在發展之路上需要的。
獅子座的美德把慈悲和自由並列。當我們慈悲時,我們克制並超越自己,契入他人的生命,融入他人的經驗,這有助於發展自由。相較於鼓動我們自私與自我的那種自由相比,這種對自由的理解是多麼不同啊!
這些內在鍛練的指示加深了我們對真正奧祕的理解,正是這些奧祕使我們看見:我們對於生命以及什麼是進步、收穫和成長,時常抱有錯誤的認知。
一方面,透過這些內在認知,我們知道成長與發展一部分是來自能力的增長,使我們更能掌握自己,但另一部分來自於我們支持其他人的發展。
我們有很多方式去支持他人的成長,例如,各位可以在特定領域(也許是建築學或醫學)進行自我教育,以此發展你的能力與洞見。但當你把這些能力和洞見應用在世界上時,真正把它們帶入他人的生活裡,那個成果或許不需要你在場,也能被其他人感知(例如一棟建築),或許你給出的事物出現在人際關係的互動中(以醫學或其他方式),在這樣的付出中、在他人的獲得裡,我們才完成了個人發展的另一部份。
我們可以把這個想法放在心裡好好琢磨。成長的雙翼,其中一隻翅膀是我們掌握了能力所帶來的成長,另一隻翅膀是他人的成長與發展。帶著這樣的理解,我們能夠更進一步洞察這些美德。
有些美德並不那麼常被人提到,也可以說,我們在某種程度上幾乎可以自由地詮釋這些美德,因為我們並不真的了解它們,還沒跨出以智識的方式去掌握這些美德。
但是像慈悲這樣的美德,人們因為覺得自己在智識上已十分理解它的意涵,於是時常忽略了探索其深度,也可以說人們是以本能或直覺,任意地看待慈悲。但在此,我們要深化對慈悲的認識,超越個人,去考量:自由與解放出現在付出和給予中、陪伴他人同行時、對他人的深刻憐憫裡。
深思這些美德以各種方式交織在我們的生活裡,我發現這是饒富興味的。我遇過一些人,為這個慈悲轉化為自由的美德深感困惑,他們覺得慈悲(同情共苦)帶給他們一種不自由的感覺。的確,走不出自我囿限的範圍、無法超越自己,不自由的。
但真正的慈悲幫助我們跨越自己的局限。我們每個人都有好多限制,然而一旦我們經歷過這些限制,在其中受苦、受折磨,便能突破,把它們轉變成別種新的事物。
我們可以想想:我個人生活中的限制是什麼?我為之所苦、在這個限制上練習對自己保有慈悲、努力跨越、使自己不受束縛、但並未引領我走向自由與解脫的那些限制是什麼?另一個問題是:哪些限制不屬於我個人、與我的生命史無關、更多是來自我與世界的關係?它們也許是由集體制約而帶來,也許是因為出生在特定的家庭、文化、種族或經歷而有的限制?
我們體認到,第二種限制是如此深刻地扎根於人類之中,不是只有我受苦於這些問題,不是我在這之中困頓折磨就能克服它們,不是我自己歷經痛苦就能把它們轉化成新的事物,而是在慈悲裡,與他人一同經歷苦難,這些限制才會被轉化。
當我們覺察到一項奧祕洞見時,很重要的是,我們一定要提醒自己,這樣的洞見可能會被誤用。比如說業力法則,有多少人行善是為了自己未來的利益?這樣已經違反了這個法則,因為他們的行動仍然是自私的。
慈悲會轉化為深度的解脫或自由,也是同樣道理。若是為了個人利益,就無法完成這個美德。我們明白,所有的美德都致力於完全扭轉我們的自私。自私會阻礙真實的轉化。
走在內在發展之道上的人永遠都必須在內心交戰的一件事是:我真的是出於愛、為了愛而修行,還是在愛的偽裝下將自己包覆在自私的氛圍裡。
於是,我們再次學到關於美德的深妙智慧,就像上個月的美德「無私帶來淨化」,這個月我們學習的是慈悲會轉化為更深層的解脫。
與他人一同經歷苦難,會使我獲得我所尋求的自由,這不是當代常見的想法。人們以各種方式追求自由。今日我們常聽到人們說,那不是我要走的路,那可能是你的道途,人各有志,可以各自安排生活,「我走我的陽關道,你過你的獨木橋」。
路的確有很多條。然而,正如一位出色的老師曾經告訴我的,「我就是你的業力」。這意思是,當我們與人互動、與人會面時,並不是什麼事都沒發生,彼此毫不受對方影響,會面結束後什麼也沒改變。
的確,每個人的道路可能十分不同。但如果我們能夠真正遇見彼此,真正認識對方是個怎樣的人,也讓別人認識真實的我,知道我正走在什麼道途上,那麼,比起「各走各的路」,我們和對方的生命都會變得更加豐富。
我們如何真正走向未來?要知道,我的發展以及我在人生經驗中所取得的成就,不只是為了我自己。你的發展、你的成長、你的人生經歷也不只是為了你自己。這是崇高偉大、奧妙不可思議的生命動力。
當我們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不只是粗淺表面地認識,而是真正體會到其中的奧祕智慧,就會明白,我原本以為自己要走的路可能不是我的路。
但我們要怎樣才能真正認識對方?如何知道自己的路在哪裡?我問這位老師,當你如此強烈地給出你的意見或經驗時,不是會讓對方不自由嗎?他回應「我就是你的業力」,這句話一直留在我心裡至今。
我們如何才能融入他人的生命,以此幫助和發展他人的生命?我如何把自己的生命經歷融入其中?想一想,你的生命和和所有的經歷不只是為了自己,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想法。而其他人的生命和他們所有的經驗也不只是他們自己的。
於是,我們開始理解集體意識、社群生活和人類共同的道路,這些都有更深刻的奧祕面向。一個人真的可以在孤立隔閡中獨自發展嗎?
這是我自己的兩個親身經驗,這兩位伙伴都長時間地在追求自由,實際上是在鍛練慈悲心,出於慈悲,他們真實地參與他人的生活,於是能分享出十分深刻的想法。
我希望我的分享能為各位的沉思提供一些線索。當然,我們每個人因為各自的際遇不同,會有不同的說話與表達風格,並帶來我們與他人的連結。
我們在心中透徹地琢磨這個問題,以此預備進入這個美德的實踐。一旦我們開始修行,其實是要讓慈悲住進心中,要活出同情共苦的作為,我們在努力的不是掌握一個想法、思維或概念,而是將自己與慈悲這個存有的活動結合起來。
思惟、默想、探問及檢視自己的生活等,都是預備,為實踐美德在鋪路。我如何理解這個美德?我真的明白嗎?我要如何培養這個美德?
接下來,我會引導各位進入修行。我們會運用每月的美德冥想詩。和過去的做法一樣,我們先預備自己,從放下日常自我開始。每個月,我會搭配不同的靜心練習在這個預備階段裡。各位可以選擇覺得適合自己的,感覺看看不同的做法有何不同?什麼做法比較能幫助你放下日常自我?
今天我想介紹所謂的微笑練習(我是這麼稱呼它的)。這是一個有趣的練習。因為,當我們與苦難同在時,也需要確保自己能在某程度上保持安適自在。微笑練習的作用即在於此。
輕輕閉上眼睛,然後微笑,這樣你就能感受微笑這個特質在你內在帶來的感受是什麼。微笑是在放鬆中的深度休息,但也保有一種開放的姿態。它不太像是完全放手不管的大休息,而是在開放、躍動的情況下靜靜休息。人們時常在做完這個練習之後覺得精神變得比較好。
現在我們要檢查身體的不同部位。儘管這聽起來很奇怪,但我們還是努力讓這些身體部位微笑。我們不是只休息,我們要努力讓身體各部位笑起來,把這種微笑的特質帶入我們整個系統。
首先從腳開始,看看我們能否幫助我們的雙腳微笑。你不需要移動身體。只要讓微笑帶來開放的特質,讓雙腳笑起來。然後來到小腿。感覺你的小腿,幫助它微笑。然後是膝蓋。要讓膝蓋微笑有點困難。在我們向前移動時,膝蓋是第一個動起來的部位,我們也要把微笑帶給它。
然後轉到大腿,讓大腿微笑,也臀部和整個骨盆區域笑起來。你可以去感覺哪裡比較容易笑,哪裡比較不容易笑起來,那些部位比較緊張,甚至有點疼痛,我們要試著更深入地把微笑帶進這些地方。將微笑帶入下腹部和臀部區域,再到下背部,在那裡微笑。
接著向上進入腹部、太陽神經叢、後背的中央部份,再將微笑帶到胸部和上背部,然後看看你是否可以幫助你的肩膀微笑,再從肩膀到手臂,到上臂和前臂,直到微笑從雙手蔓延到脖子和喉嚨。
然後微笑來到臉上。嘴角、顴骨都笑起來,臉部與我們所展現的個性有緊密關係,如果我們能在臉上真正微笑,就可以把那些所謂的個性放在一旁,讓眼睛、額頭、後腦、頭頂都笑起來。
各位可以在生活中時常練習這麼做,掃描全身,看看是否全身都在微笑。當我們把日常生活的掛念和顧慮都放在一邊,只專注在微笑裡,然後像往常一樣集中注意力在第三隻眼(松果體),在那裡響起「我是」,再慢慢地、有意識地將注意力沿著脊椎,帶到後腦勺,進入環繞著心臟的核心區域,在那裡找到慈悲這個心魂特質。
***
十二種心境——獅子座
感官之力振奮鼓舞
大千世界的成熟存在,
諸界存有的明晰覺知,
朝向「盡性」的堅定決心。
在生命的奔騰光輝裡,
在成長的無邊痛苦中,
以感官之力,揚升!
Invigorate with senses’ might
Matured existence of all worlds,
Perceptive elements of beings,
Towards the firm resolve ‘to be’.
In the surging shine of life,
In the prevailing pains of growth,
With senses’might, ari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