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朝向復活奧祕的預備-1】
克服生命中的慣性和自私,轉向愛!
撰文/陳脩平
審訂/尤清
圖像/Easter image from Mary Southard, CSJ
感謝Lisa老師這幾年提供四大節慶的課程,從人智學靈性科學的角度去認識這些節日。它們看似屬於基督教文化圈的慶典,實則是宇宙靈性年復一年銘刻出來的印記。為的是提醒我們去感知人類心—靈(soul-spirit)的發展也有同樣歷程,並且謹記我們在地上的生活也是宇宙大化運行的一部份。
復活節、聖約翰節、邁凱爾節、耶誕節這四個節日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相互融貫,帶來各自不同的提醒與挑戰。配合Lisa老師介紹的練習和觀想,協助我們深化與這些節慶精神的連結。透過內在工作去發展自己的能力,再把這些能力分享出來,如此年復一年,我們的練習(修行)構築成人天連結的重要紐帶。
本文依據Lisa老師2024年復活節預備課程的內容整理而成,非逐字翻譯,經老師同意分享。四大節慶課程請注意EduCareDo網站發布的消息(https://www.educaredo.org/網站)。
***
即將到來的復活節和已逐漸遠離的耶誕節有十分不同的特質。從將臨期(Advent,耶誕節前四週)開始,人心在光與暗之間的爭戰中,最後光明獲得勝利,在耶誕節播下新生的種子。這顆種子埋在人類的意識或心魂領域(也就是星辰身),要為復活預備。
覺察人類與靈性世界的關係能夠強化我們的心魂世界,藉此我們得以用不同的方式去生活;後者隱藏在生與死的奧秘裡,也就是復活節奧秘。活出靈性啟示和意志有關,我們可能會遭遇的阻力或助力在生命身裡。
復活節與死—生的奧祕有關。
談到節日,我們會想到儀式,但現代人與各種儀式的連結越來越弱,這與我們生命身的阻礙有關。施泰納說過,有些人看著日升月落或飄洋過海去到異國或參與聖典,內在心魂卻沒有一點改變,人們無感於周遭和靈性世界的變化,這是在我們以太身裡的障礙。
以太身與周遭生命世界不可分割,兩者相互穿透、影響。進行內在鍛練會讓我們更敏銳地覺察外在世界的變化,並明白世界的演化對人類有何要求。儀式起源於外在生命世界(元素世界)的變化。一年中的這些節日和慶祝儀式,就是要重新調整人類與世界或人心與宇宙之間的關係。節慶帶來的轉化性力量是要把健康、相互貫通的生命連結再次於社群中建立起來,而我們每一年都有機會。
施泰納介紹海伯尼亞(愛爾蘭)奧祕時說,無論個人或群體在朝向靈性世界的道途上,必須經歷嚴苛激烈的內在經驗,從中征服或克制某些事物,由此所獲得的能力,才使人得以成功地進入靈性世界。
但我們知道即使許多人認識靈性實相,但難以在生命領域中實現出來。我能思考某樣事物,但我是否能活出它呢?奧秘啟蒙與這有很大的關聯,它關乎生命身(以太身)的奧秘。這在古代和現代有很不同的做法。
古代的奧祕啟蒙使人經歷瀕死經驗,生命身與物質身在啟蒙儀式中分離,如同死亡,生命身(記憶身)進入靈性世界,在那裡獲得心與靈的經驗,並將這些銘印以記憶的方式帶回塵世,這樣的啟蒙維繫著人天之間的連結。
現代的啟蒙不再需要人們迫近死亡的門檻,將以太身分離出去。但人天之間的連結仍維繫於我們能否記住靈性世界要給我們的銘印。這種記憶就像我們在領悟或開竅時發出的那一聲「啊哈!」或「原來如此」,在那一刻,我們掌握到某個靈性真實,內在受到觸動,但之後可能又會忘記。
***
日常生活中有無數的這種「領悟」的機會,也就是我們的生命身在一瞬間接通了宇宙韻律,收到了來自靈性的銘印。這樣的觸動改變了生命身的侷限,那些限制是由個人習慣和文化制約的影響所形成,使生命身(習慣身)趨向固化、帶著死亡氣息,束縛了我們與生命世界的交流。
現代的內在發展之道不再著重外在的儀式,因為知道人類的感加能力已不再能理解儀式的靈性意義。不是說儀式已不再有意義,而是人類無法掌握它。為了保持與生命世界的連結,我們需要調整人類內在的元素世界,這些調整發生在所謂的「試煉」裡,所以人智學談的試煉也是用元素命名——火試煉、水試煉、風試煉。
過去,外在儀式時常用火進行淨化或釋放,讓那些固著與死亡的力量可以轉向更新與重生。現在,人類個體和集體則從內在面對火試煉,我們內在的某些事物必須死去或釋放。在生命身中騰出空間,注入轉化的心魂和靈性生命,這是啟蒙過程的一部分。
就像耶誕節前有一段將臨期,人們面臨挑戰。復活節前的四十天稱為四旬期(lent)或大齋期,人們以齋戒、施捨、克己與刻苦等和「捨棄」有關的作為,預備迎向重生。在心魂發展的這個階段,我們必須「放下」生命身裡的許多習慣,那些習慣帶來限制,必須讓它們「死去」,才能迎向新生。
在內修之道上,遇見試煉就像舉行外在儀式一樣,會帶來轉化的力量。我們在「危機」中遇見火試煉,使心魂渴望朝向靈性,因為靈性是心魂力量的源頭。個人和集體層次上的危機都有類似的次第,我們先是獲得一些靈性上的洞見或心魂被喚醒(耶誕節奧祕),然後必須在生命身的領域做出一些深刻的改變(復活節奧祕)。這些試煉可以撼動我們固著僵化的以太身。
***
所以,在朝向復活節的預備裡,我們特別要在「意志」的領域裡下工夫,因為意志與身體的關係最接近。施泰納給過一些練習,讓我們透過意志去調整生命身,例如改變走路姿勢或以非慣用手去寫字等,在改變習慣的過程中有意識地讓意志進入習慣之所在(生命身)。
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練習去理解什麼是意志。在觸覺經驗裡,感受手指碰觸物品(如布料)的觸覺,接著,再把意志(意圖、注意力)從被觸摸的物體轉回手指上的感覺。我們專注的焦點在自他之間轉換,是誰在調度意志呢?那個「調度者」或「意使者」,就是我們在所有內在鍛練裡要掌握的,它運用意志,但與習慣無關,與我們對「吾」的感知有關。也有人稱之為「正念」或「臨在」。
意志有很多層次,當我們在運用熟悉的冥想詞或禱告時,那樣的意志也可能變成慣性,要克服這些已成慣性的意志,需要另一層清醒的靈性意志,就是那個能夠自我覺察並且調度意志的「意使者」。
還有一種意志常出現在學習過程中,它還沒有變成慣性,但它是自我中心的意志,為了自己獲取利益的意志。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常運用這樣的意志,但若在內修裡運用這種朝向私己的意志,那會造成阻礙。
若我們回到「意使者」的位置,那是由「吾」所指揮的意志,不會被自我中心和習慣綁住,如此自由的意志才能為內修注入力量。我們稱這個自由的意志為「個體化靈性」,由此,我們才開始培育愛的意志(loving will)。我們要轉化以太身裡的限制,才能讓愛的意志出現,使我們能夠愛人如己並且愛這個世界。
在內修之路上,我們必須辨識出自我中心的意志和慣性的意志,並且知道它們無法轉化我們的生命身,我們必須找到愛的意志。這之間的區辨很細微,我們常把自我中心的需求錯以為是愛,其實是想要為自己獲得什麼,但我們把那說成是愛。
當代文化會把一些不是愛的事物偽裝成愛,這種偽裝甚至成為一種慣性,最常見的就是混淆情慾與愛,年輕人很容易受到這些文化慣性的制約。我們可以去檢視例如天主教會提出的七宗罪——傲慢、嫉妒、憤怒、怠惰、貪婪、暴食及色慾,它們常被偽裝成愛,我們可以在個人及社會生活(集體的生命身)裡發現這些偽裝。認識愛可以幫助我們辨識出偽裝的愛。
***
生命身裡有著豐富的韻律活動,這些韻律也展現在四季流轉和宇宙運行,這些與人類的健康和幸福息息相關。另一方面,這些規律也有可能變成僵化的慣性,死氣沉沉取代了生命的流動韻律,限制了我們領會與感受生命的可能。
這需要我們強化心魂生命力量去面對(耶誕節的提醒),同時,生命領域裡的固化傾向會帶來危機,試煉朝我們而來,挑戰我們以意志去克服自己生命身裡的限制(復活節的挑戰),這些試煉都是朝向覺醒、開悟的歷程。
健康的生命身是愛之身(參考<信念、愛與希望>上下兩篇),人類的以太身是微型的宇宙,七大行星和十二黃道宮在身體上的對應就在表達此事。健康的以太身調頻於宇宙的以太,同工於宇宙的演化,那股生生不息、死也不敗的意志就是愛。
有一股愛
盤旋在高處
像天使的翅膀
漂浮在空氣之上
祂們在等待被我們認出
當我們望向彼此時
群星閃爍
感受到温暖的邊界
因我們相遇在陽光燦亮的恩典中
像久已忘卻又再度歸返的家園
頃刻間,如夢似幻地轉醒
眾天使的首領綿密編織
環繞我們搖擺不定的心
開始形塑一個容器
以力量和勇氣構築
超越所有塵世器皿
以捕捉智慧之光
遙不可及之處傳來神聖的一滴
落入我們共同扶持的聖杯
這個世界或未來的世界
沒有任何能毁壞它堅實的杯緣
或傾倒它的底部
這牢固的容器連結在我們之間
所有人共飲一杯
所有人同在其中
在聯繫眾多世界的靈性之鏈上
它夠強韌能承受任何攻擊
它夠光明能點亮最黑暗的夜
它夠温暖可解凍最冰冷的心
透過我們心魂之間的通道
就像由天堂直接傾注
如火一般熔金的魔力
燒毁這世界的不完美
將人類自我升入高處
如同太陽早已賜予每個人
一線光芒要帶給這個世界
取自Parzival A Journey of Initiation, by Séamus Maynard
克服生命中的慣性和自私,轉向愛!
撰文/陳脩平
審訂/尤清
圖像/Easter image from Mary Southard, CSJ
感謝Lisa老師這幾年提供四大節慶的課程,從人智學靈性科學的角度去認識這些節日。它們看似屬於基督教文化圈的慶典,實則是宇宙靈性年復一年銘刻出來的印記。為的是提醒我們去感知人類心—靈(soul-spirit)的發展也有同樣歷程,並且謹記我們在地上的生活也是宇宙大化運行的一部份。
復活節、聖約翰節、邁凱爾節、耶誕節這四個節日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相互融貫,帶來各自不同的提醒與挑戰。配合Lisa老師介紹的練習和觀想,協助我們深化與這些節慶精神的連結。透過內在工作去發展自己的能力,再把這些能力分享出來,如此年復一年,我們的練習(修行)構築成人天連結的重要紐帶。
本文依據Lisa老師2024年復活節預備課程的內容整理而成,非逐字翻譯,經老師同意分享。四大節慶課程請注意EduCareDo網站發布的消息(https://www.educaredo.org/網站)。
***
即將到來的復活節和已逐漸遠離的耶誕節有十分不同的特質。從將臨期(Advent,耶誕節前四週)開始,人心在光與暗之間的爭戰中,最後光明獲得勝利,在耶誕節播下新生的種子。這顆種子埋在人類的意識或心魂領域(也就是星辰身),要為復活預備。
覺察人類與靈性世界的關係能夠強化我們的心魂世界,藉此我們得以用不同的方式去生活;後者隱藏在生與死的奧秘裡,也就是復活節奧秘。活出靈性啟示和意志有關,我們可能會遭遇的阻力或助力在生命身裡。
復活節與死—生的奧祕有關。
談到節日,我們會想到儀式,但現代人與各種儀式的連結越來越弱,這與我們生命身的阻礙有關。施泰納說過,有些人看著日升月落或飄洋過海去到異國或參與聖典,內在心魂卻沒有一點改變,人們無感於周遭和靈性世界的變化,這是在我們以太身裡的障礙。
以太身與周遭生命世界不可分割,兩者相互穿透、影響。進行內在鍛練會讓我們更敏銳地覺察外在世界的變化,並明白世界的演化對人類有何要求。儀式起源於外在生命世界(元素世界)的變化。一年中的這些節日和慶祝儀式,就是要重新調整人類與世界或人心與宇宙之間的關係。節慶帶來的轉化性力量是要把健康、相互貫通的生命連結再次於社群中建立起來,而我們每一年都有機會。
施泰納介紹海伯尼亞(愛爾蘭)奧祕時說,無論個人或群體在朝向靈性世界的道途上,必須經歷嚴苛激烈的內在經驗,從中征服或克制某些事物,由此所獲得的能力,才使人得以成功地進入靈性世界。
但我們知道即使許多人認識靈性實相,但難以在生命領域中實現出來。我能思考某樣事物,但我是否能活出它呢?奧秘啟蒙與這有很大的關聯,它關乎生命身(以太身)的奧秘。這在古代和現代有很不同的做法。
古代的奧祕啟蒙使人經歷瀕死經驗,生命身與物質身在啟蒙儀式中分離,如同死亡,生命身(記憶身)進入靈性世界,在那裡獲得心與靈的經驗,並將這些銘印以記憶的方式帶回塵世,這樣的啟蒙維繫著人天之間的連結。
現代的啟蒙不再需要人們迫近死亡的門檻,將以太身分離出去。但人天之間的連結仍維繫於我們能否記住靈性世界要給我們的銘印。這種記憶就像我們在領悟或開竅時發出的那一聲「啊哈!」或「原來如此」,在那一刻,我們掌握到某個靈性真實,內在受到觸動,但之後可能又會忘記。
***
日常生活中有無數的這種「領悟」的機會,也就是我們的生命身在一瞬間接通了宇宙韻律,收到了來自靈性的銘印。這樣的觸動改變了生命身的侷限,那些限制是由個人習慣和文化制約的影響所形成,使生命身(習慣身)趨向固化、帶著死亡氣息,束縛了我們與生命世界的交流。
現代的內在發展之道不再著重外在的儀式,因為知道人類的感加能力已不再能理解儀式的靈性意義。不是說儀式已不再有意義,而是人類無法掌握它。為了保持與生命世界的連結,我們需要調整人類內在的元素世界,這些調整發生在所謂的「試煉」裡,所以人智學談的試煉也是用元素命名——火試煉、水試煉、風試煉。
過去,外在儀式時常用火進行淨化或釋放,讓那些固著與死亡的力量可以轉向更新與重生。現在,人類個體和集體則從內在面對火試煉,我們內在的某些事物必須死去或釋放。在生命身中騰出空間,注入轉化的心魂和靈性生命,這是啟蒙過程的一部分。
就像耶誕節前有一段將臨期,人們面臨挑戰。復活節前的四十天稱為四旬期(lent)或大齋期,人們以齋戒、施捨、克己與刻苦等和「捨棄」有關的作為,預備迎向重生。在心魂發展的這個階段,我們必須「放下」生命身裡的許多習慣,那些習慣帶來限制,必須讓它們「死去」,才能迎向新生。
在內修之道上,遇見試煉就像舉行外在儀式一樣,會帶來轉化的力量。我們在「危機」中遇見火試煉,使心魂渴望朝向靈性,因為靈性是心魂力量的源頭。個人和集體層次上的危機都有類似的次第,我們先是獲得一些靈性上的洞見或心魂被喚醒(耶誕節奧祕),然後必須在生命身的領域做出一些深刻的改變(復活節奧祕)。這些試煉可以撼動我們固著僵化的以太身。
***
所以,在朝向復活節的預備裡,我們特別要在「意志」的領域裡下工夫,因為意志與身體的關係最接近。施泰納給過一些練習,讓我們透過意志去調整生命身,例如改變走路姿勢或以非慣用手去寫字等,在改變習慣的過程中有意識地讓意志進入習慣之所在(生命身)。
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練習去理解什麼是意志。在觸覺經驗裡,感受手指碰觸物品(如布料)的觸覺,接著,再把意志(意圖、注意力)從被觸摸的物體轉回手指上的感覺。我們專注的焦點在自他之間轉換,是誰在調度意志呢?那個「調度者」或「意使者」,就是我們在所有內在鍛練裡要掌握的,它運用意志,但與習慣無關,與我們對「吾」的感知有關。也有人稱之為「正念」或「臨在」。
意志有很多層次,當我們在運用熟悉的冥想詞或禱告時,那樣的意志也可能變成慣性,要克服這些已成慣性的意志,需要另一層清醒的靈性意志,就是那個能夠自我覺察並且調度意志的「意使者」。
還有一種意志常出現在學習過程中,它還沒有變成慣性,但它是自我中心的意志,為了自己獲取利益的意志。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常運用這樣的意志,但若在內修裡運用這種朝向私己的意志,那會造成阻礙。
若我們回到「意使者」的位置,那是由「吾」所指揮的意志,不會被自我中心和習慣綁住,如此自由的意志才能為內修注入力量。我們稱這個自由的意志為「個體化靈性」,由此,我們才開始培育愛的意志(loving will)。我們要轉化以太身裡的限制,才能讓愛的意志出現,使我們能夠愛人如己並且愛這個世界。
在內修之路上,我們必須辨識出自我中心的意志和慣性的意志,並且知道它們無法轉化我們的生命身,我們必須找到愛的意志。這之間的區辨很細微,我們常把自我中心的需求錯以為是愛,其實是想要為自己獲得什麼,但我們把那說成是愛。
當代文化會把一些不是愛的事物偽裝成愛,這種偽裝甚至成為一種慣性,最常見的就是混淆情慾與愛,年輕人很容易受到這些文化慣性的制約。我們可以去檢視例如天主教會提出的七宗罪——傲慢、嫉妒、憤怒、怠惰、貪婪、暴食及色慾,它們常被偽裝成愛,我們可以在個人及社會生活(集體的生命身)裡發現這些偽裝。認識愛可以幫助我們辨識出偽裝的愛。
***
生命身裡有著豐富的韻律活動,這些韻律也展現在四季流轉和宇宙運行,這些與人類的健康和幸福息息相關。另一方面,這些規律也有可能變成僵化的慣性,死氣沉沉取代了生命的流動韻律,限制了我們領會與感受生命的可能。
這需要我們強化心魂生命力量去面對(耶誕節的提醒),同時,生命領域裡的固化傾向會帶來危機,試煉朝我們而來,挑戰我們以意志去克服自己生命身裡的限制(復活節的挑戰),這些試煉都是朝向覺醒、開悟的歷程。
健康的生命身是愛之身(參考<信念、愛與希望>上下兩篇),人類的以太身是微型的宇宙,七大行星和十二黃道宮在身體上的對應就在表達此事。健康的以太身調頻於宇宙的以太,同工於宇宙的演化,那股生生不息、死也不敗的意志就是愛。
有一股愛
盤旋在高處
像天使的翅膀
漂浮在空氣之上
祂們在等待被我們認出
當我們望向彼此時
群星閃爍
感受到温暖的邊界
因我們相遇在陽光燦亮的恩典中
像久已忘卻又再度歸返的家園
頃刻間,如夢似幻地轉醒
眾天使的首領綿密編織
環繞我們搖擺不定的心
開始形塑一個容器
以力量和勇氣構築
超越所有塵世器皿
以捕捉智慧之光
遙不可及之處傳來神聖的一滴
落入我們共同扶持的聖杯
這個世界或未來的世界
沒有任何能毁壞它堅實的杯緣
或傾倒它的底部
這牢固的容器連結在我們之間
所有人共飲一杯
所有人同在其中
在聯繫眾多世界的靈性之鏈上
它夠強韌能承受任何攻擊
它夠光明能點亮最黑暗的夜
它夠温暖可解凍最冰冷的心
透過我們心魂之間的通道
就像由天堂直接傾注
如火一般熔金的魔力
燒毁這世界的不完美
將人類自我升入高處
如同太陽早已賜予每個人
一線光芒要帶給這個世界
取自Parzival A Journey of Initiation, by Séamus Mayn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