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脩平
一開始是受到書名的吸引,”Spirit-led Community”,英文直譯是「被靈性所引導的社群」,那是什麼?一群仙風道骨的人所組成的?一位人智學者為什麼要寫這個主題?作者想要說什麼?為什麼這樣一本書的副標是「療癒科技帶來的衝擊」?開始閱讀以後,很受吸引,內文金句無數,但還是疑惑不斷:為什麼這樣的內容會取那個書名?十二感官、七大生命歷程、八正道,這些和「靈性社群」有什麼關係?靈性社群能夠「療癒科技帶來的衝擊」?
經過反覆思索,才約略能掌握作者的思緒脈絡,進而讚嘆這是一本規模宏大、內容精實但篇幅不會太嚇人的(中文296頁)的作品。規模宏大指的不是進入本書需要深厚的人智學基礎,而是作者綜觀時代現象及其成因和轉化之道,這種企圖的格局很大,當然,作為讀者的我們若能掌握她想表達的,受益也會很豐盛!
觀察莉莎老師的寫作方向(註),會發現她近年來開始針對「現代世界的現象」進行書寫,但是切入點和她之前的作品一樣,都是從「內在發展的角度」去認識並面對這些現象。這是真正的「靈性與物質互為表裡,物質與靈性互不可缺」。
我們越是向內認識自我,去掌握人類的共通天性、演化歷程以及個人獨特性的來源,就越能明白外在世界的種種現象從何而來。我們越是向外關懷這個世界,不帶成見和太快的批判與定論,冷靜清晰中帶著温暖的善意,就會發現「我」不能自外於這些現象(無論好壞),「我」也一定能對這些現況做些什麼(無論大小)。
於是作者告訴我們:
「十二感官打開自我與他者(世界)這二元性之中直接而必要的經驗。」
「七大生命歷程發展的是『我』(日常自我)的必要內涵。」
「八正道的真正作用是去轉化『我』成為靈性意識的載體(即高我)。」
發生在「此」的(我們自己的身心靈或生命中的事件)也會作用於「彼」(他人與世界,簡言之:社群),反之亦然。
全球化的時代,一開始是貨物迅速流通,實體的跨境旅行促進了文化交流;進入高度也高速聯網的時代,訊息即時傳播,情緒的波動也瞬間擴散,連上網路代表和「世界」連結,但也或許意味與「自己」斷訊。
這個自他的二元性是人類的原始經驗,也是孩子透過十二感官要首先去發展的,但他們的感官接觸到什麼,取決於身邊成人的意識:「我們會認為『孩子會改變未來』,但實際上是,孩子依靠社群裡的成人去做決定,讓他們能以健康的方式成長,這樣當他們成年後,才能投身於推動人性的進展。是成年人在引導著社群生活裡的重大抉擇。」
以感官經驗為基礎,接下來,一個人要發展的是自我認知,我是一個怎樣的人?我如何立足世界?我與世界(他者)的關係為何?這樣的自我認知是必要但仍不充份的,因為這只是「日常自我」,但我們每個人都還有潛力去發展「高我」。
七大生命歷程也是七個學習歷程,人終其一生都在發展,由身體的成長,走向心魂的歷練,再到靈性的發展:「每個人都是一個通道,每條通道都流淌著一個靈性世界。」
八正道的鍛鍊取自佛教,這個練習是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中找尋中道,在言談、思惟、工作(事業)、學習(精進)、意見(判斷)、自我反省等面向上,找到「正」的姿態——既直立連通天地之氣,也水平協調於周遭環境。於是把靈性的動力接引到世間,而不只是一味地嚮往超塵脫俗:「太多人陷入為生計而從事的工作,但那剝奪了人們完全投入自己的可能;他們不感覺自己在正確的崗位上,在奉獻的恰當心緒裡。當社群看待其成員的方式(其實就是我們作為社群一份子,對待彼此的方式),不是以協助對的人在對的位置上為目標的話,我們就是在傷害這些人。」
本書從這三個面向去論述如何建立以靈性引導的社群,其實,更重要的不是掌握論述,而是這三個面向分別都有許多練習(書中有提供)可以去做,於是,我們實際踏上了靈性社群的建造之路!
註: 莉莎•羅美洛老師共著作有六本書,以下標注英文書的出版年份,星號表示三元生活實踐社出版的繁體中文版:
《內在工作之道:人智學冥想修持的基礎》(2014)
《發展自我——透過人智學的內在發展之道》(2015)
《活出內在發展:人智學啟迪之下真實內在發展的必要》(2016)
《性教育與靈性:我們共同的責任——性別與性在社會裡的健康發展》(2017)*
《以靈性指引社群建造——療癒科技帶來的衝擊》(2018)*
《通往靈性的橋樑:理解有意識的自我發展與意識變更物質》(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