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載於<青芽兒>第93期第50-51頁
文/陳脩平(三元生活實踐社)
觀察人的生命過程,會注意到一個現象:總是有股內在湧出的什麼,想表露於外,讓那來自內裡的在物質世界裡現形、化為可見的。那個「什麼」可以是情緒、感受、想法,或許回應著外在世界的動態,或許純粹是一股傾訴的欲望。
內與外之間的流動交織出生活的風景,人於是使自己鑲嵌在世界裡,而宇宙萬象也真實映照在人心中。
「人」字簡單兩筆,左右開弓,還有穩定的中心點。人的存有介於天和地之間,我們真實擁有的只是「心」—情緒、感受、想法——也就是那些內部、不可見、若未發乎於外則無實際形體的部份。但人也有「身」——骨、血、肉——軀體由大自然的元素構成,使我們與其他生命有機體無異,我們得感謝自然的賜予,形構出肉身,讓「心」這位工匠,有了可資運用的資材[1]。
人還有「靈」的部份,也就是屬天的層次,與諸神佛、聖父聖子聖靈同在,永恆不滅、生生世世流轉,就像一夜好眠醒來,我仍然是我。「靈」是工匠的意念,統領、指導著「心」,因為後者常為情感所擾而紛亂,需要清晰、穩定的方向指引,作為其航道,而「身」是生命河流上的舟子,在宇宙裡刻畫出每個人的生命軌跡。
農業是人類在世界上的第一個也是永遠會存在的物質作為。農藝開啟了人類文明,從耕作工具、炊煮器皿開始,人類巧手創造,由定居之中開展出語言、建築、社群制度、祭祀禮儀,於是音樂、繪畫、文學、舞蹈等美麗的創發一路迤邐而下。
今日的農業已淪為掠奪自然的工具,只為了餵養人類的「身」而採取無「心」的操作,當代人更轉頭無視「靈」的存在。這樣的農業成了沒有羅盤的扁舟,任由物質力量來自各方面的沖刷,搖晃在荒漠大海裡,看不見天頂星子的指引,因此失去了和諧與健全。
人類要重新找回天地人之間的統整,必得從認識人類身心靈的三重存在開始,農業必須再次看見人類在土地上的作為,要能順應整個生命世界的力量之流,也和宇宙同呼吸、共聲息,就像一把琴(身)裝上合適的弦與橋(心),而拉琴人(靈)能夠精準調校,才會發出美妙的聲響。
農業裡也有三重存在:操作的器具、施灑的配方、產出的作物是「身」——可見、有形體的部份;耕作規劃、輪種或休耕、養地或堆肥、觀察農場生態系的變化等是「心」——務農者的存心;決定心之方向的是宇宙觀,也就是「靈」——世界是活生生的有機體,還是由無機的化學元素所構成?
「生機互動農法」(Biodynamic,簡稱BD)把一座農場也看成一個人,有身心靈的三重存有。如果只看產量或成本,從單一面向上來談,許多人會說這個農法不切實際,但若把農業當作照顧我們永恆的家園,人類的責任是要使天地人三者達成和諧,那麼由這樣宏大的宇宙觀出發的BD農法才是最務實的。
農業經濟也有三重性:物產的流通、加工、貨運、倉儲等是「身」;產品訂價、行銷通路、建立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連結是「心」;我們看待經濟生活的觀點是「靈」——經濟只為活命和滿足物質欲望,還是為了慶賀與分享生命?
在「合作經濟」啟發之下的社群支持農業(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簡稱CSA)裡,我們嘗試拉近消費者與生產者的距離,不只是在地消費、縮短運送里程的距離,更是認識農耕辛勞、體貼BD農友的心之距離。合作始於博愛精神,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因為要為後代留資源、植福田,因為大地無保留地供養眾生,所以我們也在自私和無私之間,試著設計出符合人性的社群互動架構。
每個時代都有其時代精神和相應的理念。身心靈三元共構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生命觀,由此開展出來的BD農法和CSA相合於人性,也才能帶領我們向未來前進。謹以此文推介在台灣各地試行BD農法與合作經濟的小小努力,願友善和博愛之心永遠照顧我們美麗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