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命>新書座談會
米凱拉·葛羅克勒(Dr. Michaela Glockler)分享於2022.4.26
*當我們回顧過往的一生並自問,是什麼使我們持續活著,當我們進入這樣的心境時,便碰觸到今天的主題。
*當我年輕時,我心中真的有這個問題:我要如何學習活著?我成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我的家鄉斯徒加特在斷垣殘壁中,我在廢墟裡玩耍長大,幾年後,我聽說猶太大屠殺還有納粹的體制帶來的破壞,我自問,我到底活在怎樣的世界裡?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如果人的生命可以帶來如此多的毁壞,它有什麼意義?
*我在青少年期深深為兩個問題所苦:到底有沒有神(靈性的引導)?如果有,為何祂會容許這樣極端的破壞發生?我面對生命的態度就取決於這兩個問題,我真的覺得若我無法回答這兩個問題,我就沒有辦法得到生命的喜悅。當我試著提出這些問題時,我總是覺得大人在閃躲迴避或是不願意分享他們的想法,我並沒有從大人那裡得到答案。所以,我從那時就為自己後來的人生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我後來行醫和做教育,我在那時就決定我長大以後一定要對孩子和青少年的提問,知無不言。和孩子的年紀無關,只要找到適合他們年紀的語言,就可以把我所知的事情和他們分享。
*我很幸福,成長於一個貧困的華德福家庭,我父親是華德福學校的老師,斯徒加特華德福學校在戰後重新開放。有一晚,我睡不著,一直在繞著這些重大問題,我有個直覺,我父親的書房裡有好多魯道夫施泰納的書,我想或許這個人可以回答我的問題,所以我在凌晨兩三點起床,去父親的書房,在他桌上看到一本小冊,是施泰納的一個演講紀錄,標題是<基督及其對反的勢力:路西法(Lucifer)、阿里曼(Ahriman)、阿索勒(Asuras)>。我讀完這個演講之後,得到兩個印象:我很清楚以我當時十五歲的年紀,要面對這兩個巨大的問題,可能要再長大幾年才能處理它們,但另一方面,我感受到巨大的平安在我心中,那就像是療癒,我明白惡在演化中有其位置,而善是無所不包的神聖力量,這並不矛盾,這是一種整合,我們活在一個整全的世界,惡有其地位,但它永遠不會得勝。
*然後,我又有另一個問題,並且變得更迫切,那是關於正義的問題。如果善或許可以得勝,那麼,那些無法盡享天年,因疾病、貧窮、戰亂、暴力而提早死去的人們,他們沒有機會去享受生命,我們要怎麼看待仍然有這麼多苦難的生命呢?每一個人的生命中都有善與惡,它們是如何顯現的?為什麼有這麼多生命結束於悲慘?所以就算善最後勝出,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好運可以分享到這份勝利。然後,我體悟到,如果要讓善的目標最終可以實現,我所指的是在我的文化背景中的基督宗教的善,如果真實、愛、自由等的人類能力要開展出來,若這些要成為每一個人的生命理想,那麼輪迴(多次入世生命)必須是一個事實。只有如此,正義才能降臨世界,也就是,人們可以彼此互助,去克服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從痛苦的經驗中去學習、去改善和去避免錯誤,唯有如此,我們所有人在這樣開放的、生生世世的學習過程和無窮的學習機會中,最終才能達到善的目標,也才是正義的實現。當我找到這樣內在的安全感,我的人生才能夠開始,在那之前,我還在尋找,而且我一直失落,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大問號,但十六歲之後,當我找到對這些問題的回應之後,我感覺我的人生可以真的開始了。
*然後我就開始看這本施泰納的書<如何認識更高層的世界>。我注意到其中提到佛陀的八正道練習,施泰納在另一本書裡,把這八個練習整合在一星期的七天中,我很喜歡這個練習,每天都有一個練習可以做,那是我第一個內在鍛練的工作,我覺得每天都可以聚焦在一個人性導向的練習任務上是很好的。我也開始每天睡前的回溯練習,今天發生的重要事件為何,有什麼可以做得更好,以客觀的方式去回顧剛結束的一天。因為我想更多理解基督和福音書,就請父親推薦我一些書,我父親推薦我Emil Bock的書<Considerations on Gospels>,我在那本書裡讀到一句幫助我很大的話,關於如何進行內在鍛練,像<如何認識更高層世界>這本書裡有好多好多練習,當我剛開始時,處於一個危險的情況,我什麼都想做,卻好像什麼也沒做到。
*Emil Bock帶給我啟發的那句話是說,若你無法以崇敬和一致、貫徹、持續的態度去進行操練,就不應該再納入更多的內在工作或靈性內容。所以,寧少勿多,寧可只做一點點練習,但是以謹慎、平和、敬虔、感恩的方式去做,不要貪心地什麼都想做,所以我在開始內修之初,就避免掉我「應該」或「一定」要做什麼的那種想法,而是帶著喜悅,感謝我可以遇到這些教導內容或內在鍛練,迎接它們進入我的生命。這非常有幫助,因為當我越明白人類世界的需求,當我越明白有多少應該做卻沒被完成的任務,像生態等方面的工作,我就變得很清楚,我不可能拯救這個世界,太多工作了。我們必須以謙遜的姿態找到自己可以貢獻的地方,然後與其他也在自己的崗位上嘗試和努力的人們保持一種精神上的連結,在這樣的努力中找到平和與平衡。
*當我成年以後,仍在學校裡學習時,有一天,我感覺需要在一個完整的脈絡下重讀<如何認識更高層世界>這本書,我那時大約22-23歲,我感覺自己要做一個決定,關於人智學是不是我此生追求的道路,還是我要走上其他的靈修派別,我需要確定一個方向,做一個「成年人」的決定。所以我就安排了一天來做這件事,從早上六點開始,我還記得那是個星期六,第一個將臨節之前的星期六,我打算從目錄開始,從頭開始讀完這本書,我注意到書末有一篇<後語>,我發現我之前沒讀過這篇,所以就先讀這篇,我讀到施泰納說:如果你無法找到人生導師,但想要有人和你談談人生中的問題,你可以閱讀這本書,當作好像在和作者對話。這段話深深打動了我,當然,我會很希望認識一位像施泰納一樣的人,現在,我知道,他還是可以回答我的問題,我若讀他的書,我就是在向他的學習,他是我的老師,會給予我回應,他既然這樣寫下來,或許是真有其事,我就決定試試。
*我聽說與施泰納同時代的人和他對話時,必須要提問,他才會回答,不然他什麼也不會說,所以我就想要找到我要問施泰納的問題,我把我的問題寫下來,其中一個問題:哪個練習是在我目前現實的生活情境中,對我來說是對的練習,不會太多也不會太少?這條路真的是我的道路嗎?還是我要去別處找找?非常有趣的是,我靜下心來讀完第一章,就找到這些問題的回應。我在閱讀過程中,我確認了,是的,這就是我要做的事,這就是我的練習,其他的知識和學習,知道了也很好,但不是我現在此時的正確作為,所以,我找到了我的決定。於是,我也找到了內在的靜定,把這本書剩下的部份讀完,我帶著興致發現書中提及的試煉和內修工夫,我非常讚嘆,那些高等的境界都是人類有可能達到的,不過,我可以等待,等待呼召,我再進入那些更高等的境地,我從我可以做到的地方入手開始。最終,我確定,是的,這是我要走的路。
*<認識更高層世界>其中有一章是內在道路的條件,提到七個要件,也是七個基本的指引(像羅盤或路標),引導我們如何去過這一生,所以也可以說是指導原則。施泰納說,若你不願意做到這七個條件,其他的練習都是枉然,所以它們真的是基礎,與你要在這條修行之道上做什麼無關,它們都是重要的,必須要持守的。所以我決定嚴肅看待這七個條件,我也明白這七個原則有多重要,無論面對怎樣的人生經歷,所以當我看到這個新書分享邀約時,我就想要分享這七件事,它們像我的七個朋友,引導我走人生路。
*第一,照料自己的心智和身體健康。施泰納給了一個很棒的例子,他說,你必須找到正確的態度,如何面對享樂與責任的事物,例如喝酒或吃迷幻藥,你會獲得愉悅,但你的身體會受傷害。人都渴望享樂,如何透過學習去找到一些令你真實愉悅的事物,但它們也同時會加強你的力量,讓你可以去完成你人生的職責。如果你扛起人生中很多的責任,你時常會吃不好、睡太少,你做了太多,傷害了健康,但你是出於責任感而做,因為你熱愛自己的職責。因此,在盡責而失去力量和透過適當的享樂而得到力量,這兩者之間需要平衡。
*第二,感受自己是整個生命世界的一部份。施泰納給了一個例子,是一位面對頑皮學生的老師,一般的反應是施予恰當的懲罰,但若你感覺自己是這位頑皮孩子人生的一部份,你會有不同的態度,你會想他為何對我頑皮?是否與我有什關係?或許那表示他需要我做些什麼?當然,若需要懲處,那麼找到一個有教育意義的、恰當的懲罰,同時表達我愛你、我想要幫助你。
*第三,把我們所想、所感、所做的都當成一樣真實。當我們對他人抱持負面、充滿反感的想法時,那人會感受到痛苦,那是在心魂層次上攻擊他人,我們要小心對他人的想法和感受,那會對他人造成影響。我們要學習把自己的同感和反感與那個人分開,只談論那人的作為,而不去攻擊那個人,我相信那個人也是很努力的,雖然他或她的作為引起我的同感或反感。還有在我們自己的修練上,有些人總是傾向帶有恐懼的思維或帶著悲傷的想法,這些也要很小心,不要讓那些習慣主宰了我們的心智,我們應該是主宰自己做何決定的人,我要想什麼、感受什麼、做什麼都是我可以決定的。
*第四,獨立於外在的評價與肯定。我們要學習我的所做所為是出於我想要那麼做,是我打從心底、自由的決定,而不是為了那麼做會讓別人認為我是個好人或是為了獲得讚美或是金錢等等,所以這是一個關於我們內在自主的很嚴格的條件,我們要讓自己完全獨立於外在的讚美,不讓其他人可以用金錢或肯定來影響我們。
*第五,跟隨內在的主宰和定向,做我所愛之事,我的作為就代表我,即使面對阻礙,即使失敗多次,都不放棄,我都堅持我所愛的、我要做的事。
*第六,對人生中的「每一件事」感恩。無論發生什麼,都把它當作一個呼召,要我去感恩,那些事情承載、形塑了我的人生,若是負面的、有問題的狀況,我也感恩那賦予我一個學習的機會。在這個面向上,我也學習到關於邪惡的事,因為邪惡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要讓我們去模仿它或讓自己變得邪惡,邪惡在這個世界上是要讓我們學習去為善,還有分辨什麼是善,我們在痛苦中清醒並學習,良善的事件則給予我們力量與勇氣,兩種經歷我都需要感恩。
*第七,為自己的人生找到方向,使我們能保持前六項條件。
*問:如何把對他人的情緒從那人身上分離開來,只針對他/她的作為?答:我把這個修練結合在睡前回溯裡,當我回顧一整天的作為,包含與那個人的互動時,你在心裡(精神上)對那個人說你下次會想要怎麼樣做得更好,這會幫助你下一次面對那個人時更加平和、較少情緒。
*問:關於感恩,如何對邪惡之事也感恩?答:關於邪惡,只有當你能從中有所學習時,你才能知道如何感恩它,但如果你不了解邪惡在演化裡的意義,就沒辦法感恩,你必須先去了解。例如,一位德國猶太裔哲學家Hans Jonas,他母親死於奧許維茲,那摧毁了他作為一個猶太人對上帝的信仰,他開始一場與神的哲學對話,他問神,當奧許維茲發生時,祢在哪裡?為什麼祢沒有預見這件事並避免它發生?祢是否仍是全知全能的神?他寫了一篇文章,名為<奧許維茲之後關於神的概念(The Concept of God after Auschwitz)>,他在這場對話之後找到了答案,神是愛,祂也在奧許維茲,他的母親在神的面前死去,人類必須學習如何運用智慧和力量,而不誤用自由,不是神要為奧許維茲負責,那是人的作為,也只有人能改變它。
*問:人的命運到底是出生前就定好的,還是我們這一生的作為與決定形成了我們的命運?答:兩者都是真的。當我死後,我們與靈界高層一起回顧之前的一生,並一起決定和安排下一次生命,當我們再度出生時,我們又獲得自由,我們可以決定是否遵循投生前做下的那些決定,還是去改變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