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性別、愛與伴侶關係



書籍資料
魯道夫.施泰納演講集05

性別、愛與伴侶關係--來自靈性科學的啟示
(Sexuality, Love and Partnership in the light of spiritual science)

作者:魯道夫.施泰納
譯者:陳脩平
ISBN:978-626-95176-0-2
出版:三元生活實踐社
頁數:424頁
售價:新台幣500元
上市日期:2021年10月


目錄

前言

第一部 兩性分化與生殖
    第一章 兩性分化
    第二章 人類形象的轉變與生殖的力量
    第三章 更高層存有的影響與性衝動
    第四章 受孕與出生前
    第五章 輪迴及其對人類關係的影響
    第六章 奧秘真理的散播與未來的生殖

第二部 男與女
    第一章 由靈性科學看男與女
    第二章 青春期、青少年與男女差異
    第三章 青少年時期男孩與女孩教育的差異
    第四章 青春期階段人類有機體的轉變
    第五章 女性問題的靈性面向
    第六章 女男平等與獨特的個體性

第三部 性及其伴隨的問題
    第一章
      1. 青少年階段的教育
      2. 幼童是無性別的存在
    第二章
      1. 路西法對愛的影響
      2. 對人類自我的攻擊
      3.基督與崇敬、慈悲和良知的力量
    第三章
      1. 肺炎與性行為過度
      2. 靈視與較低階本能
      3. 亡者的領域與人類的低階衝動
    第四章
      1. 意識變化、性的力量和國族主義的關聯
      2. 天使在人類星辰身中的工作
    第五章
      1. 佛洛依德心理分析的方法與理論
      2. 愛和神秘主義的概念
      3. 人類的性沉淪及對佛洛依德心理分析的批判
    第六章
      1. 發展六瓣蓮花
      2. .聖杯的淨化力量

第四部 愛
    第一章 
      1. 愛及其在世界裡的意義
      2. 愛的必要
      3. 心象是愛的源頭
      4. 以愛連結世界
    第二章
      1. 愛與自愛
      2. 克服對血緣關係的依賴與自我中心的愛
      3. 轉化欲望和超越個人的愛
      4. 七聖禮
    第三章  物質本質以及愛的療藥
    第四章
      1. 社會性與反社會性本能
      2. 以太身在人類際遇中的作為
    第五章 記憶與愛的關係以及愛與性的混淆
    第六章
      1. 業力在人際關係中的影響
      2. 愛的作為與出於義務之作為的後果
      3. 學習認識業力

參考資料


前言

我們選輯了這本以性和愛為主題的書,其實是有些惶恐不安的,因為我們絕不想讓人以為這是一本猥褻淫逸或強調官能的書。魯道夫.施泰納(1861-1925)在世時,他談論關於愛的主題,但是他沒有辦法好好地談性,因為他顯然能察覺這個主題對當時的人來說太過刺激。也許,時至今日,人們會覺得更加需要這方面的資訊,也想知道施泰納會怎麼說。二十世紀初期,除了醫學領域和私人場合以外,人們不可能自由談論這些事。我們現今生活在十分不同的時代,在生活的各個領域、無時無刻,幾乎都逃不開與性相關議題的纏擾。一九六○年代的性「革命」帶來許多正面的變革,包含女性地位和女性需求受到重視,並挖開原本發生在暗處、不為人知的恐怖性暴力等真相。然而,性解放也帶來色情資訊氾濫、品味低落,以及人們對恰當的舉止、言行缺乏判斷等。過去人們認為是墮落與不合人類尊嚴的行為,現在不僅大量出現,且被鼓勵或視為常態,事實上,施泰納曾經警告過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還有穩定的家庭生活型態一去不復返,也是性革命的重大影響之一。但是若讀者期待在本書裡找到關於避孕、墮胎、同性戀或跨性別等議題的內容,那可能會失望了。據我所知,現存文獻裡找不到施泰納在這些方面的談話內容,而口耳相傳的記錄又太過不可信。跨性別或變性手術在當時的醫學技術上是不可能的,雖然那時應該也有些人不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

施泰納在世生命的後期,某種像是性革命的事情已經開始。藝術圈或波西米亞(吉普賽)的人們向來追求自由、無拘束的生活,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幾年,許多社會常規崩解,女性更加解放,兩性在擇偶和性伴侶(甚至雜交)方面都享有更大的自由。人們特別抱怨都會生活的頹廢靡爛,這個情況於今依然,而有些人希望可以回到十九世紀的嚴格社會限制。年輕人(特別在德國)拋棄了舊的束縛,並加入漂鳥(Wandervogel)運動1,那其實很像一九六○年代的嬉皮和學生運動,他們追求新的自由,例如簡便素樸的服裝和行為,包括觀念和意向,許多人受到人智學吸引。可悲的是,他們的理想也受到納粹的利用。施泰納給予這些年輕人極大的鼓勵,但也注意到他們很脆弱。德國劇作家法蘭茲.魏特金(Franz Wedekind)一八九一年的作品〈春日覺醒〉(Spring Awakening)對這些情況有大膽的描述,劇中有青少年自由性愛的演出,並導致墮胎和自殺等悲劇,在當時成為醜聞。在英國,一九一五年,勞倫斯(D.H. Lawrence)的小說《彩虹》(The Rainbow)因其「傷風敗俗」而成為禁書,《戀愛中的女人》(Women in Love)則是到一九二一年才得以出版。當時也有其他一些性學家和實驗性的生活方式。施泰納與受到人智學吸引的年輕人之間的對話收錄在《青年與以太之心》2(Youth and the Etheric Heart)一書,裡頭提到一些有趣的事例。然而,這些對話裡很少碰觸到本書的主題,施泰納對此主題的回應,我們都盡可能地完整擷取,收錄於本書中。

這本施泰納著作及演講摘錄試圖呈現的是,在人類演化過程中稱作「墮落3」(Fall)的那個時間點上,一些敵對的存有介入人類演化並帶來一些變化,施泰納稱它們為路西法(Lucifer),在那之前,人類一直是單一性別的存有,之後才漸漸分裂為兩性,那也是我們今日所知生殖繁衍的開始。這個階段呼應著胚胎發展過程中,受精卵從無分化、無差別的狀態變成出現兩性特徵的那個時候,性別分化之前的人類形象很類似柏拉圖在他著名神話《會飲篇》4(Symposium)所描述的那樣。施泰納提到,性別分化之後,我們必須透過受苦和折磨去學習性的本質,於是才能臻於人類愛的更高階段。他甚至指出,在遙遠的未來,人類的生殖會變得很不一樣,當女性變得越來越不孕時,人類也會變得更傾向雌雄同體。今日,我們已可看見這種雌雄同體的未來趨勢,越來越多女性變得男孩子氣,而兩性的繁殖力都在下降中。

在關於人類文化演進的許多演講裡,施泰納談到早期的歷史階段,女性曾享有較大的權力或是在社會裡有較高的地位,後來在他所稱的後亞特蘭提斯第四期5(747 BC – 1413 AD),情況才發生轉變,那個時期部份與鐵時代6重疊。自此之後,男性主導成為常態,特別是在希臘羅馬時代,並且一直持續到大約十八世紀左右。不過,二十世紀初期開始了重要的女性運動,「婦女問題」開始得到重視。我們必須記得,當時的婦女幾乎沒有自己的專業,也沒有投票權,英國直到一九二八年才賦予女性投票權,美國是在一九二○年,雖然也有國家更早就提供婦女投票權,例如紐西蘭在一八九三年,而冰島在一九○六年,是歐洲第一個讓婦女可以投票的國家。施泰納早在一八九四年就說過,女性要自己決定她們想要什麼,在這方面,他的確是先驅。他對自己的女性同事有著最高的敬意,包含語言藝術家瑪麗.施泰納—馮西弗斯(Marie Steiner-von Sivers)、伊塔.薇格曼(Ita Wegman)醫師,以及天文學家伊莉莎白.芙瑞德(Elisabeth Vreede)。當人們想要推動宗教方面的運動時—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知的基督徒社群(Christian Community),施泰納從一開始就清楚指出,教會裡要有女性神職人員,並且和男性教士有同樣的地位,這是第一個這麼做的基督教會,直到現在,還有許多基督教的分支教派以及其他的宗教信仰無法接受此事。施泰納指出,女性再度在社會裡取得顯著地位的時代已經到來。

關於與兒童相關的性議題,施泰納堅定地說,年幼的孩童不是性別的存在(sexual being),只有到青少年階段才會開始這方面的發展。我們要記得,佛洛依德(1856-1939)的理論在當時已經十分盛行,他提出嬰兒期的性意識、伊底帕斯情結及孩童的性虐待幻想(由後見之明看來,那不見得必然是幻想),於是,維多利亞時期對「純真」童年的信念快速消失。若今日人們質疑施泰納的觀點,那可能是文化和潮流的結果,年幼的孩童似乎被性化7,這樣的質疑也是社會氛圍的結果,人們嚴厲譴責因為軟弱而陷於誘惑的人,甚至加以定罪。雖然我們不是要為任何人開脫或饒恕可能的罪行,但若社會大眾想想孩童在這樣的文化裡受到怎樣的對待,而且這種潮流也是某種形式的虐待,那我們就算是邁出了智慧的一步。

關於性和愛的混淆,我們真的可以學習不一樣的思考。今日,人們談起「愛」總不免想到「性」,而同性情誼常被以有色眼光視之而遭到懷疑,若想要以擁抱去安撫一位沮喪的孩子,若他不是我們自己的小孩,就要擔心可能被控告性騷擾,這真是悲哀。我們真的很需要挑戰現今人們的假設:一個人不可能毫無身體欲望地「愛著」另一人。

特定的存有作用在人類性別和性生活之中,關於這些存有,施泰納談的不多,只提到主要的邪惡力量,稱之為路西法和阿里曼(Ahriman)。路西法的目標是誘導人心遠離塵世進入路西法領域,這會使得人們嚮往浪漫戀情。阿里曼的目標是使人心更加緊密地與塵世結合在一起,鼓勵發展欲望中的物質面向,也就是無愛之性。因為性的器官和活動與新陳代謝系統連結著,在那兒,具有破壞本質的存有扮演重要的角色,分解和摧毀食物中的物質,因此我們可以假設有某些元素存有(elemental beings)是部份破壞性、部份創造性的—就像生殖一樣。當這些存有的作用溢出它們所屬的領域時,才會變成邪惡的。施泰納一九二四年在英格蘭演講8時提到,有些越軌的行為和這些元素有關,特別是與人類體液流動有關的部份。關於靈性生活中以性進行修煉,施泰納認為那不是現代人的修行之道。在古老文化裡這麼做,或許有可能不會污染到人類的心魂9,例如古印度時期,但是越來越多進行這種修煉的存有「墮落」了,這些存有與血液和神經的關連不一樣了。像是性愛「密修」這樣的主題,施泰納並不曾談論,有時候人們誤把施泰納當成是東方聖殿騎士團10(Ordo Templi Orientis,簡稱OTO )的一員,而這團體操練性愛密修,這個誤解是來自於施泰納早期的修行場所與這個團體之間有著長期的關係,後來阿萊斯特.克勞利11(Aleister Crowley)把這種密修的做法應用到魔法儀式裡 12

在人智學的靈性發展道路上,脈輪或「蓮花」是由上而下開展的,施泰納警告過早喚醒昆達里尼13(kundalini)的危險。在社群生活、內在發展、性與靈性導師等相關主題的節錄中,施泰納清楚指出,性事應該與靈性生活分離。然而,他也不是一位禁慾苦行者。施泰納並不訴求守貞,但也不像使徒保羅說「與其慾火中燒,不如嫁娶為妙」。比較重要的是去了解我們在做什麼,就像施泰納回覆艾莎.克雷維茲(Elsa Kriewitz)在一九二一年問到,人智學者是否應該避免性愛。施泰納說:「正好相反!任何事—愛、結婚、離婚—皆可為!你只是要去覺察自己在做什麼!這才是核心!」

希望這些段落讓各位明白,性是人類演化中的必要階段。我們如何處理性事,決定了內在發展的階段,而像歌德、施泰納等人,他們完全開展自己的天賦,同時也承認個人生活中充滿了「過於人性的」事物。施泰納談到這樣的分裂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事實。我們只能漸進地療癒。帕西法爾(Parsival)的故事裡,帕西法爾最後提出了聖杯問題—您哪兒不舒服—而療癒了安佛塔斯(Amfortas),後者在鼠蹊部的傷勢就是在比喻性方面的過失,這個故事雖然源自中世紀,其實是給現代的寓言,顯示出我們可以如何進步。一九一三年二月七日在柏林的演講14(本書未收錄),施泰納把歌德的雙重自然和安佛塔斯的傷連結在一起,代表現代人的困境。具備「意識心」力量的帕西法爾能夠療癒這個問題。安佛塔斯被愛、慈悲與聖杯的復活生命力所救治。故事的主人翁透過婚姻而得以完全:帕西法爾對康德魏拉姆(Condwiramur)忠誠、葛文(Gawain)克服了他的低階慾望、而費爾菲茲(Feirefis)因著對聖杯保管人的愛而前來。榮格(C.J. Jung)提出寶貴的洞察,告訴我們人類的心魂生命要整合內在的男性與女性特質,才能達到完整健全,早在一六一六年,約翰.瓦倫丁.安德烈(Johann Valentin Andreae)所寫的《克里斯欽.羅森克魯茲的神秘婚禮》(Chymical Wedding of Christian Rosenkreutz,或譯「克里斯欽.羅森克魯茲的煉金結合」)就暗示出這種內在的密切結合。施泰納提出人類心魂的兩難,也就是它分裂為陽剛和陰柔的特質,而且兩性也各自於內在分裂,但他也提出一條發展的路徑,最終可以帶領人們克服這些,達到榮格所稱的「個體化」(individuation),也就是與一個人的真實自性或真實自我融合。

*

我十分感謝理查.路易斯(Richard Lewis)私人編纂出版的《靈性科學啟迪下的愛、婚姻與性》(Love, Marriage, Sex in the Light of Spiritual Science)。他徹底地研究,找出了這些節錄,功不可没。本書的翻譯不是採用他的版本,大多數是由原始的英文版本修訂而來。

這本選集並沒有完整羅列施泰納在這個主題上的所有語錄。例如,《聖殿傳說》(The Temple Legend)系列演講十分有趣,但也相當艱深,因為篇幅考量以及關於共濟會的制度脈絡等內容可能會偏離本書主題,因此就沒有收錄。

作者:瑪格麗特.喬納斯(Margaret Jonas)

1 原注:漂鳥運動:(德文原意是遷徒移居的鳥群)出現於一九○一年,由一位在柏林的學校老師和學生們發起。成群的青少年和年輕人在鄉間露宿、健行、接近大自然、唱民謠和跳舞,過著樂觀又浪漫的生活。
2 原注:《青年與以太之心》(Youth and the Etheric Heart),施泰納全集GA 217a,SteinerBooks 2007。
3 原注:創世紀第三章。
4 原注:參考Thomas Weihs所著《神話與科學中的胚胎學》(Embryogensis in Myth and Science),Floris Books 1986。
5 原注:關於演化與文化紀元,可參考《奧秘科學大綱》(Occult Science / An Outline of Esoteric Science),施泰納全集GA 13,華文版由奇異果文創出版。
6 譯注:Iron Age鐵時代意指Kai: Yuga,又譯黑暗時代,是印度教宇宙觀中的一個分期,由古至今分別有黃金、銀、青銅、鐵時代,鐵時代結束在西元一八九九年。
7 譯注:sexualization(性化)這個詞語是近幾十年才出現在英文裡的。根據美國心理學會的定義,當個體被視為性對象並根據其身體特徵和性別進行評價時,便是性化,包含物化、性慾化等。女性被性化的頻率較高,年輕孩童的性化在廣告中則越來越普遍。長期觀看性化的媒體素材可能會導致觀看者對身體不滿、食慾不振、缺乏自信、憂鬱和沮喪等症狀。
8 原注:在英格蘭托奎(Torquay)的演講《真實與錯誤的靈性探究道路》(True and False Paths in Spiritual Investigation, 1924.8.11-12),施泰納全集GA 243,Rudolf Steiner Press 1985。
9 譯注:本書循人智學華語翻譯的一般用法,將soul譯為「心魂」而不是以坊間常見的「靈魂」,這是為了要與spirit譯為「靈性」作出區別。人類由身、心、靈三個部份組成。身體包含物質身、以太身、星辰身等由粗重到精微、有形到無形的三層;心指的是心魂(soul),包含所有的情緒、感受、思考、意欲、動機等,這些屬於人格和個性的部份大多會在死亡後熄滅,入世時再次獲得或在塵世生命中得到培養;靈指的是靈性(spirit),是人類的核心本質、自我的存在源頭,是不生不滅的。
10 譯注:「東方聖殿騎士團」(Ordo Templi Orientis)是由奧地利富商卡爾.凱納(Carl Kellner)在二十世紀初時所創立。卡爾是共濟會、玫瑰十字會及東方神秘學的弟子,他在鑽研各門學問的過程中,發現了破解共濟會各種象徵的關鍵,他認為自己就此解開了自然之謎,便成立了神秘主義團體「東方聖殿騎士團」。卡爾死後,希奧多爾.魯斯(Theodor Reuss)繼任他的領袖地位。希奧多爾後來遇上阿萊斯特.克勞利,並使東方聖殿騎士團轉變成為最富爭議的神祕學團體之一。阿萊斯特將「性魔法」引進到騎士團中。所謂的「性魔法」是指利用性高潮的能量來達成的魔法或是宗教儀式。
11 譯注:阿萊斯特.克勞利(Aleister Crowley,1875-1947),英格蘭神祕學家、儀式魔法師、詩人、畫家、作家和登山家,創立了泰勒瑪(Thelema)宗教並將他自身定義爲先知。
12 原注:參考克里斯多夫.鮑佛 (Christopher Bamford)為施泰納全集GA 265《共濟會與儀式工作》(Freemasonary and Ritual Work)所寫的導論,SteinerBooks 2007。
13 譯注:昆達里尼的梵文原義為蜷曲,印度瑜伽認為有形的生命力是性力的來源,蜷曲在人類的脊椎骨尾端(海底輪)的位置。
14 原注:《東方與基督教的奧秘》( Mysteries of the East and of Christianity),施泰納全集 GA 144,Rudolf Steiner Press 1972。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人智學鍛鍊--八個基礎練習與行星的連結

八個基礎練習來自魯道夫.施泰納  整理撰文/孫承萱 照片來自NASA 行星的力量,以八個基礎練習作為思考行星與人間的連結。 八個層次的練習,也被稱為八正道,在人智學中是一個基礎的意識鍛鍊,如果可以每天進行這個鍛練,會是非常好的! 在施泰納的著作<<認識更高層的世界>>一書中,寫到十六瓣蓮花的開展,最近與各位分享的八正道的練習,正是協助發展我們內在蓮花的基礎鍛鍊。 照片來自thelocal.se 星期日對應到的是太陽。 「星期日【正思維】Right Judgment(正確的判斷) 即使是再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要在完全充分的考量之下決定。讓任何未加思索的行動,每一件無意義的作為遠離我們的心魂。一個人的所作所為應當有充足完備的理由,並且拋開無意義的行為舉止。一旦確認了決定的正確性,便秉持內在的信念,堅持到底。 這就是所謂的 正思維。」 太陽帶來和諧的能量與存在的特質。 靜靜地陪伴宇宙間所有的存在互動、位移,觀照著整個宇宙的狀態,以無私的姿態安靜的尊重彼此。 太陽也在整個宇宙創造出一個充滿光亮的空間,在那空間中,一呼一吸帶著和諧與平靜的溫暖。 在這一天,我們在內心邀請太陽的力量進入,協助我們將意識延伸到太陽的姿態,他的奉獻、安靜、寬容與周全。 每個人都有內在道德性的直覺,當我們連結到太陽的力量時,很容易能感受到那股和諧能量與安靜的感受,我們試著將正思維帶入星期日的生活中,將有機會更認識自己的某個面向。 照片來自medium.com 星期一對應到的是月亮。 「星期一 【正語】Right Speech/ Word(正確的話語) 對努力提升靈性發展的人而言,應當只說有意義的話語。只為說話而說話,只為消磨時間的閒談,這些情況都有害。要避免一般性、主題混雜或沒有連貫的對話。這不意味著個人必須關閉與他人的互動,而是應該在交談中一步一步發展出有意義之事,說話及回答都經過各種角度的思考,沒有原因絕不說話--寧可保持沉默。 每個人應試著不說太多,也不說太少的話。首先安靜傾聽,然後再反省所說過的話。 這就是所謂的 正語。」 月亮在宇宙中彷彿一面通透的鏡子,純粹地反射、映照一切的發生。 人類透過言語傳達內心的思考、心之所向,言語映照著內心的某個面向,心魂被言語映照,言語有可能成為行動的前導。我思考、關注的面向可能成為我與朋友談話的內容,我內心想做的事,透過言語傳遞給友伴,未

十二月的美德鍛練:射手座

控制言語、控制思想、朝向真理 撰文/陳脩平 校訂/尤清 譯詩/孫承萱 本文所有資料取自莉莎•羅美洛(Lisa Romero)老師在Astral Arc頻道上的分享,連結如下。本文並非該影片的完整翻譯,而是由作者摘錄並整理影片中的重要概念,經過演講者同意以此形式分享予華語區伙伴。 AstralArc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AstralArc-/featured 十二月與射手座相關的美德鍛煉:(可選擇自動翻譯的中文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OIztZDvW34 與射手座有關的美德——控制言語、控制思想、朝向真理——是當代社會格外需要的鍛煉。 在介紹這個美德之前,要先認識關於智慧。「智慧」是完整的、不受限的,任何「智慧」出現在言語或思想的領域裡,就變成不完全的、受限的。「完整合一」的一旦訴諸言語和思考,難免就帶有某種「觀點」。 讓「智慧」完整而不受限的方式,是要温柔待之,不要太過強勢,並從「內在」與奧祕建立連結。這樣的連結會帶給我們洞察,讓我們認識所處的世界,並使我們強韌,足以面對生命中遭遇的許多錯謬。 一年中的十二個美德都來自奧祕智慧,它們各自代表一種方向,就像一道道光芒的射線,要來幫助我們在自己的思維裡映照那道光。這些由不同方向而來的智慧,朝向我們,要照亮我們的內在,以理解的明晰照亮昏暗的角落。 就像光芒的射線朝著許多方向,智慧也是多角度、開展的。若我們沒有深刻明瞭這樣的智慧,就會在固守所謂的「立場」時,與其他抱持不同觀點的人發生衝突。 我們即將迎接耶誕節,耶誕節是帶來新生的節日,就像光誕生進入黑暗裡。我們每一年遇見這個節日,就再一次於內在探索,是什麼「新的」被生出來了。這些新生的智慧之光帶領我們通往奧祕智慧。 我們越認識奧祕智慧,就越把自己從限制中釋放出來。隨著智慧增長,我們越來越接近神聖的源頭,也就是無限之光的領域,於是變得越來越自由。人類整體緩慢地但確定地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但追求自由並不是為了自由本身,而是在自由的狀態下,我們能真正去愛。這是一趟旅程,也是人類的使命。人類在地球上生存的任務是要把愛發展到最飽滿、最完整。而要真正實踐愛,需要我們清醒地自由著。 朝向自由的過程,我們要以耐心一一卸除限制和束縛。限制和束縛帶來巨大

穿越試煉與挑戰,活出靈命!

【2024朝向復活奧祕的預備-2】 穿越試煉與挑戰,活出靈命! 撰文/陳脩平 審訂/尤清 圖像/Gustave Doré, The Crucifixion in the Heaven of Mars (1868) 本文依據Lisa老師2024年復活節預備課程的內容整理而成,非逐字翻譯,經老師同意分享。四大節慶課程請注意 EduCareDo網站 發布的消息。 *一、生命* 為復活節奧祕的預備工作裡,我們想了解如何更充實地度過人生。我們已探討了生命的侷限和制約,如同死亡一樣束縛著我們。某方面來說,我們變得越來越能夠意識到這些近似死亡的過程,它成為我們必須經歷的一部分。 自殺事件越來越常出現在公眾視野裡。不久前,美國的統計指出,自殺是年輕人死因的第二位,在英國,自殺案例已超過他殺。這是一件非比尋常的事情——人們更有可能親手結束生命,而不是被別人殺死。 我們必須開始認識生命的珍貴與目的。這樣我們才會明白,個人發展和世界演化都發生在生命領域裡,愛也在生命中被滋養、茁壯,所以我們要保護生命。 當我們意識到生命是有限的,就會準備好或者受到鼓舞去面對不可避免的試煉。這些困難是因為生命的有限本質才出現的。我們會明白, 試煉最終要帶來更多生命 ,儘管就其本質而言,它們的確非常挑戰。 我們知道靈性實相有助於增強心魂。我們可以透過他人的經驗去認識靈性實相,例如透過聖人、開悟者或宇宙聖師的教導,只要去掌握別人經驗過的智慧,就會對我們整個的心魂生命帶來積極的影響。 但是 強化心魂生命本身並不是目的 。它真正目的在於我們與生命的關係,也就是說,加強鍛練心魂生命,我們就更能面對生命帶給我們的考驗。 我們提過一些會干擾人類的力量,這些力量使我們偏離「吾」之所是以及來到這個世界的真正目的。這些力量現在顯然相當強大,以至於我們入世生命的本質也受到挑戰——人們甚至把活著當成一個可有可無的選項。 看看我們周遭的世界,有些兒童也被不當地對待,人類如此神聖而寶貴的生命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們要如何整備自己,好好地活著?即使我們沒有直接遭遇那些挑戰,仍會在世界裡面臨同樣的干擾力量。 *二、試煉* 關於試煉,即使一個人已經高度發展(或許曾是開悟者),當他再度投胎入世,仍然必須面對考驗,因為這些考驗就在我們生活的時代裡。我們在處身其中的生命領域裡接受試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