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疫情反思】以愛為藥(在恐懼盛行的世界裡1)




*** 本文上篇為<恐懼大流行(以愛為解藥)> ***


作者/本詰敏(Benjamin Cherry
中譯/陳脩平
配圖/ Margarita Sebaschnikowa-Woloschina(1882-1973)<風暴中沉睡>(Sleep in the storm)


我想各位都會同意我們眼前顯然有一條艱困的路。但內在轉變很少在沒有痛苦的情況下發生,我們可以把今日人們的恐懼視為一個覺醒的徵兆,覺醒於真理、實相,那些過去我們不曾如此有意識地面對的事。就像星劃過夜空,似乎並不遵循自然世界的法則因而使古代人驚慌,也帶來敬畏,同樣地,新冠炎(COVID-19)無論其來源和實質為何,它是死亡的觸媒,但也帶來新的生活方式2

我認為人類正在進入動亂和災難成為新常態的時代,但這個時代也讓嶄新的生活方式在這個充滿災難的地球上露出曙光。在這個物質主義如洪水氾的年代,在世界心魂(world soul的奧秘深處是不是有一個沉睡著的巨人正在擾動伸展開始要張眼了呢?讓我來舉個例子。

二十八年前,在莫札特的故鄉舉辦了一個全球聚會,探討鈾礦如何影響人們的生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主辦單位邀集了來自各行各業的人,有些人從來不曾出過國;不只是科學家、護士、社工、醫師、治療師和記者,也有原住民參與其中,他們的土地、社區都被可怕的原子試驗所摧毁。人們共同描述著從鈾礦的挖掘、提煉、運送,到運用於炸彈和發電廠,再到最後的廢料處理,這整個過程裡每一個階段所來的創傷、社會不安和毒性污染。每個人都講出故事中的一部份。有的人憤怒,有的人哭泣。

研討會最後一天的主題是如何處理核廢料的問題,它的毒性會污染土壤、水和空氣直到千年以後。與會者討論了目前已有的選擇,包含把核廢料送到外太空或是包裹在和密實的封裝裡,埋進海底深處。但是最觸動人心的提議是把核廢料就留在人類生活的地面上,放在某些立隔絕的地方,這些地方將來會成為聖地,因為它們使人們直面我們最大、最深的恐懼,也就是死亡3

這個會議所起的作用多麼微不足道啊!人類持續污染環境,我們的生活處處受到毒物和令人震驚的貪婪妄為所威脅。但那次全球會議在人心深處帶來一些變化,銘刻在人類的故事裡,即便它被埋在我們的自我中心和生活壓力之下。一個全新的人類社群誕生了,那是未來的雛型或藍圖,跨越種族和階級的邊界,人們在共同的痛苦中凝聚,其中也伴隨著由苦難中升起的道德責任。

另一個發人深省的例子是一位美國女士所發起的,她是一位真理與愛的戰士,一九五三年韓戰時間,她開始和平朝聖者Peace Pilgrim)的活動。她放下自己的身份和生活,下定決心只要人們尚不能體認我們需要和平她就會持續不停歇地步行。二十八年來,她身無長物,只有身上穿的衣服(包含一件有她新名字的上衣)和一些必需品,她就這麼走著體證著和平的靈性力量。她直到七十多歲都還很健康,容光煥發,直到一場車禍奪走她的生命4

為什麼COVID-19抓住了千百萬人的恐懼?我要大膽地說,這是因為我們失去信念,對於人是什麼以及人的可能性失去了信念。我們正在把生與死的責任交給我們自己無法掌握的力量。我們正在失去對靈性的肯認,因而不識自己內在深處的道德智慧。我們正陷於險境屈從於使生和死都沒有尊嚴也毫無意義的惡靈。我所指的不只是我們回應這個特定病毒的方式,還包括人類對環境的破壞,以及隔絕於支持人類生命的活水源頭5

然而,在隔離的焦慮時間裡,我們有機會得以憑藉自身的決心和願力去做出改變。這中間有著真實的人類靈性,因為我們不只是這個星球上最危險的物種,透過我們的作為,也是唯一能帶來真正療癒的存有。宣稱人類只不過是聰明的靈長猿頪或生物機器,或是一堆神經元、基因、化學物質與次原子粒子等隨機的組合,只不過是完全迴避了我們對地球的未來是有責任的。

萬事萬物都有賴於人類的覺醒,不過這不只是對現在正在發生的情況而言是如此,對於人類作為靈性存有的本質來說亦然,我們有勇氣在這個度重要的時期進入這個物質與能量的世界,是為了要完成某些只能在這個世界裡達到的事情,這是我們需要的覺醒。可以這麼說,我們正在面臨一個劇烈的心魂試煉,它會持續到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在這個試煉裡,我們要從自由意願之中發展出新的愛之力量6

對那些只承認物質和物質能量的人而言,上述的主張是不合理的。但最奇怪的是,科學物質主義的典範用靈性活動去否認其自身。這是什麼意思?我在以下說明。

自我否認的靈性活動

什麼是科學?本質上,科學就是探尋真理。以科學探究真理需要怎樣的內在質地?在最高的層次上,需要的就是純粹的無私!為了要能辨識我們觀察中的事物顯露出什麼,我們必須把成見和欲望放到一邊。這是靈性的活動。對醫生、教師和許多其他的專業來說也是如此。若我們對情況的詮釋沾染了主觀的臆測,那就沒有符合事實與真相,其後果會十分嚴重。

問題就在於現代人並不信任自己或他人,不相信人可以客觀或合於真實!我們也不信任自己的思考,因為我們把思考這個靈性活動視作主觀的過程。因此,人們漸漸遠離真正的科學,變成只是旁觀者,看著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機器或高度複雜的儀器上所讀取出來的數值。我們把只有在自我轉化中才有可能達到的科學對道德嚴謹的高度要求,交付給沒有自我也沒有內在生命的機器。

這個怪異的疏離過程,其根源在於人類缺乏自知。如今這個現象已經嚴重到連「常識」都不足或覺得不可靠,人們對於生存在這個地球上的目的感也變得越來越弱,我們允許機器和完全倚賴機器的專家來操縱我們生命的方向!不需要陰謀論來解釋為何人類活在越來越多各式監管和電子設備的控制中。是我們將這些加諸在自己身上的7

克里斯多福弗萊Christopher Fry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發表了鼎鼎有名的詩作〈囚徒之夢〉(A Sleep of Prisoners),其中有一個角色說出如下驚人之語:

感謝神,我們現今的時代
錯誤處處可見,惡行歷歷在目
它們不會離開直到我們的心
跨出前所未有的步伐
現今之事皆在心的實相中
人們勇於探尋
進入神的國度
你要前往何方?人心
需要千萬年才得覺醒
你會醒來嗎?會嗎?

三個世代之後,我們對這些問題的答案為何?是否有更多人覺醒於環境、經濟、社會崩解的危險訊號及成因?還是人們更加沉睡在虛擬實境的分隔世界裡?時間會揭曉答案,而且會很快,但是今日人類與心靈實相失去聯繫的危險更過往9

在所有地球眾生中只有人類能以意識有目標地變自身。若我們丟失這個能力或棄置不用,人就不再是人,我們就真的只是:殘暴、高智商的猿類,揮霍無度毫無效的生物機器,存在於這個缺乏意義隨機出現的世界裡—這是教育灌輸給絕大多數人的圖像,而媒體、螢幕又再進一步加強這個想法。

所以,到底還有沒有希望?

希望當然是有的,但這要看我們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哪裡。例如,想一想人類膽囊裡有大量菌類、病毒等我們的消化過程及免功能有賴於這些細菌。當全世界都如臨大敵時這個想法會不會改變我們看待新型冠狀病毒的態度呢10?再想想人們長久以來認為大腦是整個身體的控制中樞,但這個想法已受到動搖,人們已發現消化器官和心臟都有某種以神經為基礎所形成的智能。這個新發現難道不會讓我們以全新的角度去認識人類社會嗎?不再是一個管制中心統治社會生活的所有面向,而是透過所有組成部份彼此之間的合作來組成一個社會11

除此以外人們對農業益加關注,例如生機互動農法,不只維持土壤的現狀,還要進一步給予療癒。我並不是說人們已不再把大自然當作物品對待,當作某種人類可以用各種精巧的方式去操縱的東西,只要看看人類如何以糟糕的方式對待動物就可知道,不過,剝削大自然的心態和想法的基礎正在瓦解,新的洞見與直覺正以神秘方式進入人的頭腦和心靈12

基本的問題是孩童和青少年在學校所接受的教育通常落後這些科學最前線的發展數十年。而達「適者生存」的陳舊口號令人厭倦,卻仍盤旋在教育現場,在教室和廣大的世界裡被奉為教條,這導致在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嚴重後果。有多少學生知道達爾文本人到了老年時開始質疑自己的理論?因為他感覺自己的心魂荒蕪乾涸,而他認為這是物競天擇的理論所導致的13

在現代的這些可怕破壞之中,出現一種新的科學典範,不是用診斷分析式的角度去看世界,而是以藝術的、整體全觀的視角去看。這樣的典範所描繪出的現實並不比物質主義失真。最大差別在於這個新典範尊重生命,並且認知到:要了解生命,我們必須活化自己的覺察、思考和想像能力。這不是反科學的運動,而是在科學長足發展之後的下一步。它有何奧秘?它的奧秘在於結合科學方法和愛。


                Matthias Grünewald(1470-1528)<基督復活>


當愛進入科學中,靈性便得重生

這樣的愛不是多愁善感也不是情緒化的愛,而是一種態度和存在方式,包含信任、開放、耐心、謙卑、奉獻、感恩、敬虔興趣,並且無條件地致力於求真。這樣的愛也是一種能力,可以讓觀察對象以自己的語言、時間和方式呈現自身。並不只是熱愛自己作為科學家的任務,雖然這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而是把愛當作科學工作裡不可或缺的一部份14

近來日益受到重視的以現象為本的自然研究方法是一個很清晰的例子,它打開了一條通道,讓直覺注入在研究和發現的過程中,而不是只用觀察和推理的方法。任何人只要願意去精煉他她的觀察技巧,就可把歡愉喜悅的光亮帶進科學探詢的過程中。因為科學是人性的,只要還保有對世界的驚奇感受就是科學家,每一位健康的孩子都有那樣的感覺。科學最重要的工具不是儀器,而是細緻、活躍的人類之心15

有經驗的老師會看得出,若學生喜愛學習,而不是把資訊塞進自己的腦袋裡應考而已,那麼學生在達到學習成就之時也發生很大的轉變。若老師夠勇敢的話,也會注意到,在對的時刻,解決課堂問題的方法會以直覺的形式出現在心中。這些關於教育和生命的精要面向顯現為與我們自身的更高層存有之間的務實連結,為什麼它們卻被排除在今日最有聲望的專業領域,也就是科學之外呢?

若沒有某種愛,無論是驚奇或是興趣,我們真的有辦法理解任何事情嗎?我們可以記住、機械式地重覆,可以應用、延伸、關聯某部份的資訊與另一些資訊,我們至可以用這些方式訓練自己通過考試,但若沒有愛,我們能理解和認知嗎?若我們對其他人不感到興趣和關切,有可能結束人與人之間的爭戰嗎?

今日「公開的秘密」

這些在實務上有何意義?這是個重要的問題,哲學家、量子物理學家、靈性科學家及許多開創型的人對此問題的回答美好又驚人人類的未來是我們自己創造的16

我們面臨的戰比科幻小說還超越人類想像:在每一個珍貴的當下再造自我,使我們成為比人類歷史上任何時候都還要更真實的人,否則,我們就將沉淪為聰明但懶散的動物或生物機器人,毫無意義地永恆地黏著於覆蓋全球的電磁波網。現今正在發生的是一場靈性爭戰,為了維繫和再創人類的生存意義而戰。這場戰爭的兩個陣營對於人類是什麼可以成為什麼,以及我們與之不可分離的這個世界又是什麼,有著十分不同的觀點和圖像。

若我把自己想成是動物,那我就是動物。若我把自己想成機器,那也就會成為我為自己所決定的命運。命運的實現需要一些時間,但它終究會來到。同樣地,若我們決定自私自利是唯一合理的生活方式,那麼生活就會順應這個方向而調整,我們會發現自己與他人之間越來越疏離。若我宣稱自己沒有任何力量,每一件事都是外在為我決定了的,那麼就只能徒然傷悲。

我們對自己的看法也影響著我們對周遭的想像。若一個人的自我認知是人類就是一部機器,那麼他就透過這樣的濾鏡望向世界,於是世界就真的是一部巨大的機器。若我們認為自己是猿猴,那麼叢林法則就會橫行全球,今日的政治、科學、經濟生活的許多面向已反映出這個現象,而人類有意識地朝向道德發展的能力就會受到阻礙。但同樣的,若我們認可人有內在轉化的能力,就會驚喜地重新發現大自然裡的智慧。於是一道光進入我們的心,照亮在日常生活中的愛,為世界帶來和平。

我們所面對的風險從來不曾像現在那麼高,不只是因為外在事件也因為人類本身的演化情況那麼,在這個關鍵時刻,什麼樣的任務在召喚我們呢?是要把療癒帶回地球,帶回地球生命的每一個層次。有什麼力量可以帶來這樣的療癒呢?是愛。活躍而醒覺的愛,在物質宇宙裡以恰當方式出現的愛17

物質主義的誘惑讓人們假裝自己可以避開所有痛苦,也不必面對死亡而活著。但是,若無喜悅便如水霧般輕飄蒸散;而若無死亡,生命就失去無限珍貴的光彩。疾病出現在這世界上,不是要被連根拔除的邪惡,而是一個象徵,告訴我們哪裡不對勁,它也是啟動轉化的觸媒。而死亡當我們漸能接受它是無可避免時,它便使我們更加謙卑、寛諒和智慧。生命是禮物、是恩典;但死亡才是靈性導師。

我們是否得說,愛也要透過恨的存在才會變得真實呢?而善只有在惡出現時才顯現出來呢?我只能說,人類今日所面對的戰之艱困,憎恨欺瞞無望恐懼的程度之甚,在在要求我們改變自己和我們的世界,否則的話就太遲了。而我感受到的是,在這個試煉的時刻,善與惡都增強了。同樣地,恐懼與愛也是。

存在性的問題

所以我們面臨的是存在性的問題我們想與他人共同創造怎樣的世界?我要如何聚集勇氣,把這個想法轉成不可摧折的意志決定?著手的方式有上千種,但即使是最微小的內在變化也會帶來力量,並且可以與其他人的內在轉變相呼應。作為生命的科學家和藝術家,每一個人都可以自己找到人心與人心之間的神秘交織,連結在「世界心魂」(world soul)之中。

就像颱風始於氣壓、熱水與氣的小小運動,人心內在小小的轉變也可以變成人類意識裡的大海嘯。比我更有大智慧的人察知到一件事:每一個真實的決心都會召喚支持的力量,若沒有那個決心的出現,那股力量就仍然潛藏、蟄伏。這就是人類靈性擁有的變世界的力量,但現代的許多學之士卻高傲地否認它18

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如何在不流一滴血也沒有暴亂動盪的情況下,在時機成熟時」,就倒下了還有,一位長期坐牢的南非人和另一位印度人,在付出勞苦與艱辛之後,如何仍然能夠原諒,而他們透過無條件的愛啟發了全世界成千上萬的民眾,開始了嶄新雖然很難維繫的社會運動?

另外一位來自阿爾巴尼亞的女士和與她同工的婦女們,在全世界當時最燠熱、最貧困、最受污染、最被疾病威脅的城市裡,她們如何把愛的禮物給予苦無依的瀕死民眾呢?她們可沒有穿著密不透風、像太空裝那樣的隔離衣。她們用自己的雙手清洗並擁抱被饑餓和疾病啃噬的身體,但仍然維持自身的健康19

溫暖、和平、充滿生命的靈性之光,穿透我們偏見與恐懼的盔甲,從裂隙中照入人類之心,這難道不是徵兆?宇宙之靈(World Spirit)屏住氣息,等待著每一個人如何運用我們已被賦予的力量,我們現在不就處於人類歷史上的這個關鍵時刻嗎?或許以下的文字可以幫助我們找到通往答案之路,說話者投注畢生心力以及他所具備的偉大才能,獻身於更新當代的世界文化和人類潛能:

愛之於這個世界,就像太陽之於外在生命。若愛離開,沒有任何心魂可以存活下來。愛就是我們這個世界的道德太陽。把愛散佈到地球上最大範圍的地方,長養、培育愛的力量就是智慧20



本文原刊載於New View 2020季號



1.本文是〈恐懼大流行(以愛為解藥)〉的續篇。
2.直到近代,星出現仍被視為預兆,代表將有某些變化。
3. 一九九二年〈毒火,聖地〉Poison Fire, Sacred Earth)會議在薩爾茲堡舉行。本文提到的這個活動提案來自瓊安娜瑪西(Joanna Macey),她是核電監督計劃(Nuclear Guardianship Project)與眾生大會Council of All Beings)的創辦人。她在會議裡的動人演講至今仍在毒火聖地的網站上找得到。
4.peacepilgrim.org網站上可以免費取得關於這位女士的一本書。她花了二十八年在北美洲大地上步行,她的中心信念是:當足夠多人找到內在平靜時,人類的組織也會變得和平,戰爭就無容身之處。顯然取得這種內在平靜的人數還沒到達臨界點。我在想,新冠炎之後,我們會更靠近那個臨界值嗎?
5.對照古代社群的智慧,那時人們與高於人類的實相連結著,他們也感知到地球的守護者。莉莎蘭今士(Dr. Lissa Rankin)及其他一些人的著作都提到與大自然和諧一致的生活讓這些古老社群存續相當長久。例如,據估計第一批在澳洲定居的部落文化就維繫長達八萬年。
6.辨識並創造有目的性的人生任務是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基本要素。許多書籍都著墨於此,其中一本值得推薦的是悉格妮•薛弗Signe Schaefer所寫的《為何在人世?》(Why on Earth)。
7.我這麼說並不否認加強監控和網路操縱等力量對人們的剝削。許多記者和作家已開始關注此事,我知道的至少有娜歐米克萊因(Naomi Klein)近日在英國衛報上的評論:https://www.theguardian.com/news/2020/may/13/naomi-klein-how-big-tech-plans-to-profit-from-coronavirus-pandemic另一個絕佳的研究資料來源是Lena Pu她的網站是:lenasfabulousfrequencies.com
8.囚徒之夢》(A Sleep of Prisoners出版於一九五一年(ISBN 978-0822210405),描述四個英國戰俘被關在一間教堂裡過夜時,他們所看到的異象。
9.在本文裡,「心魂」(soul)意指一個人的內在生活,包含感受和衝動,那是動物與人類共享的經驗領域。而「靈性」(spirit)則是人類獨有的力量可以有意識地改變自身。對這些人類之中所包含的層面研究得最深入的大概就是魯道夫•施泰納(Rudolf Steiner相關著作有:《如何認識更高層世界How to Know The Higher Worlds)、神智學Theosophy)、自由的哲學The Philosophy of Freedom)。
10.參考查克布希醫生(Dr. Zach Bush)令人振奮又深度知性的訪談影片:https:// m.youtube.com/watch?v=5RAtFBvKrVw 以及他的個人網站https://zachbushmd.com
11.人們已經如此固著於政府指導我們生活的所有面向,人們很難想像一個社會裡的文化、政治、經濟決策是由真的在那個領域裡工作的人來做。我們現在急需這種相依互賴,因為大企業和政府的合謀已經大大破壞了我們的生活。可以參考尼坎諾波拉斯Nicanor Perlas的著作他是二00三年有另類諾貝和平獎之稱的正當生活獎Right Livelihood Award)的得主。
12.有機農法及樸門(permaculture)都是因應地球及自然環境被加速破壞而興起的農法。生機互動農法(Bio-Dynamic)著重的不只是重新補充土壤肥力,而是要療癒土地,並把土壤帶到另一個不同的層次,更多資訊可參考www.biodynamics.com
13.舉例而言,達爾文還說過如下的話:「我的心智似乎變成某種機器,從一大堆事實和資料中碾碎、研磨出一般法則」,以及「若我可以再重頭過一生,我會規定自己每週至少讀詩和聽音樂一次」。他對待動物的態度也比許多今日的科學家和農夫更為慈悲。
14.這也適用於我們今日所面臨的大型社會戰。如果我們對他人沒有任何興趣,當然就不會有任何愛意。若愛是一座大山,興趣就是它的山麓小丘
15.全觀式科學的先驅之一就是歌德(W.J.Goethe),他提出的方法廣為人知。今日最傑出的歌德科學代表人物是美國的克雷格德渠(Craig Holdrege),相關資料參見natureinstitute.org
16.量子物理學的突破在二十年前的〈我們到底知道多少?〉What the bleep do we know?)影中風靡全球。從那之後又有許多進展!參見thrivemovement.com
17.由魯道夫施泰納所創立的靈性科學之所以能夠為人類社會的每一個層面帶來療癒是因為,它鉅細靡遺地描繪人類在整個存在裡的圖像,如此豐富、細而包羅萬象。對這個像最廣泛的說明是在他的《奧秘科學大綱》一書。參見goetheanum.org
18.愛默生(R.W. Emerson)的名言:一旦你決定了,整個宇宙會合力讓這件事實現!同樣的想法歌德也有更詳盡的描述。  
19.我所指的人物是尼爾森曼德拉Nelson Mandela)和馬哈曼•甘地(Mahatma Gandhi),此外還有上千位以自身道德誠信去轉化世界的人。我選擇這兩位是因為他們的作為公開地發生在世界舞台上但我想指出的要點是這些人若沒有內在世界裡不為人知的修為就不可能有變世界的力量。我也同樣敬重在加爾各答奉獻生命的泰瑞莎修女Mother Theresa)及她的同工們,我們可以探問她們有何等的內在力量,讓她們可以走入地獄般的苦境而仍維持自己的人性和健康?
20.錄自施泰納1912.12.17在蘇黎士的演講愛及其在世界裡的意義GA143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人智學鍛鍊--八個基礎練習與行星的連結

八個基礎練習來自魯道夫.施泰納  整理撰文/孫承萱 照片來自NASA 行星的力量,以八個基礎練習作為思考行星與人間的連結。 八個層次的練習,也被稱為八正道,在人智學中是一個基礎的意識鍛鍊,如果可以每天進行這個鍛練,會是非常好的! 在施泰納的著作<<認識更高層的世界>>一書中,寫到十六瓣蓮花的開展,最近與各位分享的八正道的練習,正是協助發展我們內在蓮花的基礎鍛鍊。 照片來自thelocal.se 星期日對應到的是太陽。 「星期日【正思維】Right Judgment(正確的判斷) 即使是再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要在完全充分的考量之下決定。讓任何未加思索的行動,每一件無意義的作為遠離我們的心魂。一個人的所作所為應當有充足完備的理由,並且拋開無意義的行為舉止。一旦確認了決定的正確性,便秉持內在的信念,堅持到底。 這就是所謂的 正思維。」 太陽帶來和諧的能量與存在的特質。 靜靜地陪伴宇宙間所有的存在互動、位移,觀照著整個宇宙的狀態,以無私的姿態安靜的尊重彼此。 太陽也在整個宇宙創造出一個充滿光亮的空間,在那空間中,一呼一吸帶著和諧與平靜的溫暖。 在這一天,我們在內心邀請太陽的力量進入,協助我們將意識延伸到太陽的姿態,他的奉獻、安靜、寬容與周全。 每個人都有內在道德性的直覺,當我們連結到太陽的力量時,很容易能感受到那股和諧能量與安靜的感受,我們試著將正思維帶入星期日的生活中,將有機會更認識自己的某個面向。 照片來自medium.com 星期一對應到的是月亮。 「星期一 【正語】Right Speech/ Word(正確的話語) 對努力提升靈性發展的人而言,應當只說有意義的話語。只為說話而說話,只為消磨時間的閒談,這些情況都有害。要避免一般性、主題混雜或沒有連貫的對話。這不意味著個人必須關閉與他人的互動,而是應該在交談中一步一步發展出有意義之事,說話及回答都經過各種角度的思考,沒有原因絕不說話--寧可保持沉默。 每個人應試著不說太多,也不說太少的話。首先安靜傾聽,然後再反省所說過的話。 這就是所謂的 正語。」 月亮在宇宙中彷彿一面通透的鏡子,純粹地反射、映照一切的發生。 人類透過言語傳達內心的思考、心之所向,言語映照著內心的某個面向,心魂被言語映照,言語有可能成為行動的前導。我思考、關注的面向可能成為我與朋友談話的內容,我內心想做的事,透過言語傳遞給友伴,未

十二月的美德鍛練:射手座

控制言語、控制思想、朝向真理 撰文/陳脩平 校訂/尤清 譯詩/孫承萱 本文所有資料取自莉莎•羅美洛(Lisa Romero)老師在Astral Arc頻道上的分享,連結如下。本文並非該影片的完整翻譯,而是由作者摘錄並整理影片中的重要概念,經過演講者同意以此形式分享予華語區伙伴。 AstralArc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AstralArc-/featured 十二月與射手座相關的美德鍛煉:(可選擇自動翻譯的中文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OIztZDvW34 與射手座有關的美德——控制言語、控制思想、朝向真理——是當代社會格外需要的鍛煉。 在介紹這個美德之前,要先認識關於智慧。「智慧」是完整的、不受限的,任何「智慧」出現在言語或思想的領域裡,就變成不完全的、受限的。「完整合一」的一旦訴諸言語和思考,難免就帶有某種「觀點」。 讓「智慧」完整而不受限的方式,是要温柔待之,不要太過強勢,並從「內在」與奧祕建立連結。這樣的連結會帶給我們洞察,讓我們認識所處的世界,並使我們強韌,足以面對生命中遭遇的許多錯謬。 一年中的十二個美德都來自奧祕智慧,它們各自代表一種方向,就像一道道光芒的射線,要來幫助我們在自己的思維裡映照那道光。這些由不同方向而來的智慧,朝向我們,要照亮我們的內在,以理解的明晰照亮昏暗的角落。 就像光芒的射線朝著許多方向,智慧也是多角度、開展的。若我們沒有深刻明瞭這樣的智慧,就會在固守所謂的「立場」時,與其他抱持不同觀點的人發生衝突。 我們即將迎接耶誕節,耶誕節是帶來新生的節日,就像光誕生進入黑暗裡。我們每一年遇見這個節日,就再一次於內在探索,是什麼「新的」被生出來了。這些新生的智慧之光帶領我們通往奧祕智慧。 我們越認識奧祕智慧,就越把自己從限制中釋放出來。隨著智慧增長,我們越來越接近神聖的源頭,也就是無限之光的領域,於是變得越來越自由。人類整體緩慢地但確定地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但追求自由並不是為了自由本身,而是在自由的狀態下,我們能真正去愛。這是一趟旅程,也是人類的使命。人類在地球上生存的任務是要把愛發展到最飽滿、最完整。而要真正實踐愛,需要我們清醒地自由著。 朝向自由的過程,我們要以耐心一一卸除限制和束縛。限制和束縛帶來巨大

華德福學校的音樂教育

演講/ J udith Clingan 撰文/林妍伶 ==================================== Judith Clingan 是澳洲知名音樂家,從事音樂教學六十餘年 , 投入華德福教育長達三十年,遍歷澳洲各地、紐西蘭、印度、台灣、中國等地的華德福學校及師訓機構,作育英才無數,帶領 Wayfarers ( 旅行者合唱團 ), 陪伴青少年在巡迴演出過程中學習 、 熱愛 、 分享音樂 , 著有 《 Play On : 直笛、其他管樂器在華德福音樂教育的運用 》 。 本文集合 2018 年五月份 Judith 老師來台為中文版新書宣傳時,對華德福教育中的音樂教學所提點的看法,由全程陪同新書宣傳活動的林妍伶老師整理撰文。 ==================================== 幼兒階段的音樂體驗 在 澳洲與許多其他國家,音樂教育不被重視,有些政府甚至認為等到孩子長大一點再開始 接觸音樂 即可,所以許多 學校在 幼稚園、國小階段沒有音樂課。然而,我在匈牙利學習音樂教育時,了解到音樂對越小年紀的孩子越是重要,所以,萬一學校無法持續在國 小 、 國中、 高中提供音樂課程 的話 , 那麼 寧可 把資源放 在幼小 階段的孩子, 盡可能給予合適 他們 的音樂 課程 。 既然我們現在要探討華德福 教育 ,就應該了解施泰納的看法。施泰納曾說,唱歌是最重要的事。首先,他表示音樂非常重要,我們為了培養孩子的音樂性,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跟孩子一起唱歌。在孩子生活中出現的大人,需要每天經常在孩子面前唱歌。有些音樂教育家表示母親懷胎時,就應該經常唱歌,讓腹中胎兒聆聽、感受歌聲帶來的震動。  或許華德福與非華德福教育最大的差異是給孩子的音樂類型。施泰納說孩子年幼時,到他們八、九歲的階段,最需要的環境是「善」與「愛」。因此孩子年幼時,我們應該提供他們 充滿 愛的氛圍,並且用歌唱來傳達。孩子還在襁褓階段時,給他們廣播或 CD 的音樂,對他們來說幫助不大,事實上,最好不要給這個階段的孩子用科技產品發出的聲音。實驗指出,將兩盆植物放置於不同空間,一盆接觸嘈雜大聲的音樂,過了一陣子,這盆植物死了;另一盆處在優美樂音之下的植物則欣欣向榮。  另一個差異是,施泰納重視人的心 與 靈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