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獅子座》 慈悲轉化為自由 | 聖方濟 演講:莉莎‧羅美洛 (Lisa Romero),安德魯‧懷特 (Andrew White) 編輯:尤清 校訂:陳脩平 畫作:現存最古老的聖方濟肖像是1228-1229年間蘇比亞科本篤會修道院入口附近的一幅溼壁畫。 莉莎: 大家好,歡迎參加這場關於「聖者」與「情感領域」的對話。今天的主題是「獅子座」——慈悲轉化為自由。這個主題觸動人心,也讓我們聯想到一位形象格外鮮明的聖人。當然,每位聖人都充滿愛與慈悲,他們透過自身的存在展現美德。然而,聖方濟或許是最為人所愛戴的聖人之一。 就如同聖派翠克是最知名的聖人之一,聖方濟則因他對世界深刻的愛而廣受景仰。他不僅與我的生命有著深刻的連結,也深深觸動了無數人的生命,因為他透過自己的生命揭示了隱密內在的關係。 在過往的節慶演講中,我曾多次提到聖方濟,因為他帶給我們許多關於人性與內在密修道路的深刻智慧。其中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是:他曾向靈性世界,也就是向上主發問:「我該如何運用我的生命?在這段被賜予的時間裡,我應該做些什麼?」他聽見內在的聲音回應:「去重建我的教堂。」 一開始,他將這訊息理解為要修復村中那座破敗的小教堂。聖方濟修建的那座教堂至今仍屹立不搖,成為一處特別的朝聖地。但當修建完成後,他逐漸領悟到,這個訊息的真正含義是:要重建「教會」與「愛的存有」之間的連結。於是,他踏上前往羅馬的旅程,面對當時基督宗教的狀況與其運作方式。 我想,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課題。我們常常接收到某種內在的直覺或靈感,卻往往以自身當下的理解去詮釋。這也是我想分享這個故事的原因,因為我們都熟悉這樣的情境——內心裡知道某件事,但在外在世界卻難以清楚地表達。來自靈性的訊息與在物質世界中的實踐,有時是兩種不同的奧秘,而我們需要學會「搭橋」,創造那份連結。 關於聖方濟,有許多故事值得分享。不過今天,我們想聚焦在「我們與他連結的個人經驗」。安德魯和我都曾親自走訪阿西西(Assisi)。我曾獨自一人前去,那是一次極為珍貴的經歷。後來,我們 兩人又一同前往,再次停留了一週至十天。在那裡,我們親身走訪聖方濟曾經生活與行走過的地方,這是一段極為深刻且難忘的體驗,也是想與大家分享的部分。 但首先,安德魯,我知道你在阿西西的那段經歷對你意義深遠。你願意談談那段旅程嗎? 安德魯: 親身走進那...
亞洲生機互動農業研究線上研討會 2025/4/10 即席口譯與撰稿紀錄/ 孫承萱 克里斯多福 布洛克Christopher Brock 博士 我非常驚訝地看到,在這個會議室裡,有一百多位參加者,在這個會議上,我真的相信亞洲研究網絡現在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機互動農業研究網絡了,你們可能知道,我們在兩年前就開始了國際生機互動農業研究(以下簡稱BD)網絡的專案,這是一個開放性的網絡,而且是全球性的。當然,我們非常歡迎大家加入這個網絡。 雖然沒有正式的義務,只是為了與全球保持聯繫。如果您有興趣,您可以直接與我聯絡。 我今天的題目是 「研究如何支援農務工作」。 我想談關於這種參與性、橫向和縱向的全觀研究(Participatory,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Holism)。這個標題比較前衛,但我會嘗試聊聊。 雖然我不太清楚在座的各位是誰,不論各位是農夫還是研究員,或許兩者都是。你們是否是培訓人員、顧問等我不是很清楚,大家對這次講座的真正期望是什麼,但我希望能為大家介紹一些有趣的東西。 首先要從第一件事說起。我很高興看到現在的BD農業。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真正的世界性運動,原本也許是歐洲的驅力,基於施泰納所給的農業課程開始。我很高興看到BD農法在世界上許多地方被人們所接受、並透過大家的形塑,我認為這是非常美好的,現在有許多亞洲版本的運動,還有拉丁美洲、北美和非洲等等,這些版本都不斷發展,再加上這些歐洲的驅動力,我們共同形成了一些顯然適合整個世界的東西。 這是去年 BFDI 會員大會的照片,你可以看到一些你可能認識的人,前面有來自中國的同事,後面是桑迪普 Sundeep Karmath,看到這麼多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人聚集在一起,我感到非常非常高興,他們是、我們是、你們是,我們都是BD運動的成員。 當您看右邊的圖表時,這只是在說明在一般科學期刊上發表的研究論文的來源,圖表上有他們所在的區域,當然,我們看到目前大部分的論文還是來自歐洲,幾乎佔了四分之三。但是,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如果我在十年前,也就是 2015 年時,根據發表的論文繪製這個數字,會幾乎只有歐洲的論文,還有一些來自其他地方,而在短短十年間,這個變化非常大,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