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八月份的美德:獅子座(2025)

2025年《獅子座》 慈悲轉化為自由 | 聖方濟 演講:莉莎‧羅美洛 (Lisa Romero),安德魯‧懷特 (Andrew White) 編輯:尤清 校訂:陳脩平 畫作:現存最古老的聖方濟肖像是1228-1229年間蘇比亞科本篤會修道院入口附近的一幅溼壁畫。 莉莎: 大家好,歡迎參加這場關於「聖者」與「情感領域」的對話。今天的主題是「獅子座」——慈悲轉化為自由。這個主題觸動人心,也讓我們聯想到一位形象格外鮮明的聖人。當然,每位聖人都充滿愛與慈悲,他們透過自身的存在展現美德。然而,聖方濟或許是最為人所愛戴的聖人之一。 就如同聖派翠克是最知名的聖人之一,聖方濟則因他對世界深刻的愛而廣受景仰。他不僅與我的生命有著深刻的連結,也深深觸動了無數人的生命,因為他透過自己的生命揭示了隱密內在的關係。 在過往的節慶演講中,我曾多次提到聖方濟,因為他帶給我們許多關於人性與內在密修道路的深刻智慧。其中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是:他曾向靈性世界,也就是向上主發問:「我該如何運用我的生命?在這段被賜予的時間裡,我應該做些什麼?」他聽見內在的聲音回應:「去重建我的教堂。」 一開始,他將這訊息理解為要修復村中那座破敗的小教堂。聖方濟修建的那座教堂至今仍屹立不搖,成為一處特別的朝聖地。但當修建完成後,他逐漸領悟到,這個訊息的真正含義是:要重建「教會」與「愛的存有」之間的連結。於是,他踏上前往羅馬的旅程,面對當時基督宗教的狀況與其運作方式。 我想,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課題。我們常常接收到某種內在的直覺或靈感,卻往往以自身當下的理解去詮釋。這也是我想分享這個故事的原因,因為我們都熟悉這樣的情境——內心裡知道某件事,但在外在世界卻難以清楚地表達。來自靈性的訊息與在物質世界中的實踐,有時是兩種不同的奧秘,而我們需要學會「搭橋」,創造那份連結。 關於聖方濟,有許多故事值得分享。不過今天,我們想聚焦在「我們與他連結的個人經驗」。安德魯和我都曾親自走訪阿西西(Assisi)。我曾獨自一人前去,那是一次極為珍貴的經歷。後來,我們 兩人又一同前往,再次停留了一週至十天。在那裡,我們親身走訪聖方濟曾經生活與行走過的地方,這是一段極為深刻且難忘的體驗,也是想與大家分享的部分。 但首先,安德魯,我知道你在阿西西的那段經歷對你意義深遠。你願意談談那段旅程嗎? 安德魯: 親身走進那...
最近的文章

【亞洲生機互動農業研究線上研討會 】研究如何支援農務工作?

亞洲生機互動農業研究線上研討會  2025/4/10   即席口譯與撰稿紀錄/ 孫承萱  克里斯多福 布洛克Christopher Brock 博士  我非常驚訝地看到,在這個會議室裡,有一百多位參加者,在這個會議上,我真的相信亞洲研究網絡現在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機互動農業研究網絡了,你們可能知道,我們在兩年前就開始了國際生機互動農業研究(以下簡稱BD)網絡的專案,這是一個開放性的網絡,而且是全球性的。當然,我們非常歡迎大家加入這個網絡。 雖然沒有正式的義務,只是為了與全球保持聯繫。如果您有興趣,您可以直接與我聯絡。  我今天的題目是 「研究如何支援農務工作」。  我想談關於這種參與性、橫向和縱向的全觀研究(Participatory,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Holism)。這個標題比較前衛,但我會嘗試聊聊。   雖然我不太清楚在座的各位是誰,不論各位是農夫還是研究員,或許兩者都是。你們是否是培訓人員、顧問等我不是很清楚,大家對這次講座的真正期望是什麼,但我希望能為大家介紹一些有趣的東西。   首先要從第一件事說起。我很高興看到現在的BD農業。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真正的世界性運動,原本也許是歐洲的驅力,基於施泰納所給的農業課程開始。我很高興看到BD農法在世界上許多地方被人們所接受、並透過大家的形塑,我認為這是非常美好的,現在有許多亞洲版本的運動,還有拉丁美洲、北美和非洲等等,這些版本都不斷發展,再加上這些歐洲的驅動力,我們共同形成了一些顯然適合整個世界的東西。 這是去年 BFDI 會員大會的照片,你可以看到一些你可能認識的人,前面有來自中國的同事,後面是桑迪普 Sundeep Karmath,看到這麼多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人聚集在一起,我感到非常非常高興,他們是、我們是、你們是,我們都是BD運動的成員。 當您看右邊的圖表時,這只是在說明在一般科學期刊上發表的研究論文的來源,圖表上有他們所在的區域,當然,我們看到目前大部分的論文還是來自歐洲,幾乎佔了四分之三。但是,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如果我在十年前,也就是 2015 年時,根據發表的論文繪製這個數字,會幾乎只有歐洲的論文,還有一些來自其他地方,而在短短十年間,這個變化非常大,而且...

七月份的美德鍛練:巨蟹座(2025)

2025 年《巨蟹座》 無私帶來淨化 | 聖艾登 演講:莉莎‧羅美洛 (Lisa Romero),安德魯‧懷特 (Andrew White) 編輯:尤清 校訂:陳脩平 篇頭畫作:〈神聖的開端/天使系列〉,Archai - 個性與時間的天使,2024 年,48 英寸 x 60 英寸,亞麻布上的油彩、顏料和泥土,畫作資訊:https://www.martinaangelamuller.com 莉莎: 大家好,這個月我們要介紹的聖者的是聖艾登(Saint Aidan)。他曾被派遣到英格蘭東北角的林迪斯法恩島(Lindisfarne)傳教。林迪斯法恩島相當知名,常被稱為「聖島」(Holy Island),但由於英國有數個被稱為聖島的地點,因此我們以「林迪斯法恩」這個名稱來作區分。 這座島嶼擁有一種非常特別的特質,那就是潮汐分明的自然節奏。我們曾在林迪斯法恩住了幾晚,那真是一種獨特的經驗。在那裡,觀光客也像潮水般來來去去。潮水退去時,人們便能進島;一旦漲潮,就必須離開。你會真切地感受到一種如同呼吸般進與出的律動。 在巨蟹座的月份,我們介紹聖艾登,作為一種演化的象徵,某些事物正在誕生,而另一些則正在消逝,這正是我們發展過程中所經歷的內化(Involution)與進化(Evolution)。 聖艾登在林迪斯法恩島這個地方扮演極其微妙的角色,因為他所面對的是羅馬基督教與凱爾特基督教之間極具政治性的對立。他被賦予的使命,是在這兩股力量之間尋求平衡,並努力讓某些事物或精神得以延續與發展。 我最初對聖艾登並沒有特別的情感連結,但安德魯曾長期待在林迪斯法恩,與這位聖者之間的關係似乎更加深厚。 安德魯: 我出生於新堡(Newcastle)。從我家出發,沿著海岸開車大約45分鐘,就能抵達林迪斯法恩。小時候,無論是開車前往伯里克(Berwick-upon-Tweed)或是愛丁堡,我們總會經過林迪斯法恩。那時我經常看到島上的那座錐形山頭,山上矗立著一座城堡,總是若隱若現地從迷霧中探出頭來。 即使在童年時期,那裡對我而言已充滿了神秘感。隨著年歲漸長,我對這些事物有更深的認識。對我來說,林迪斯法恩是一個蘊藏奧秘的地方,也是尋求內在平靜與庇護的一方聖地。 圖說:林迪斯法恩城堡,建於十六世紀,退潮時可由英國本土直接到達城堡(取自維基百科) 莉莎: 我認為英...

六月的美德鍛練:雙子座(2025)

2025 年《雙子座》 堅毅專一 | 聖女大德蘭 演講:莉莎‧羅美洛 (Lisa Romero),安德魯‧懷特 (Andrew White) 撰稿:尤清 校訂:陳脩平 篇頭畫作:Martina Angela Muller,〈光之河〉(River of Light), 2017 https://www.martinaangelamuller.com 本文材料取自莉莎•羅美洛(Lisa Romero)老師在AstralArc的分享 莉莎: 大家好,本月的美德鍛鍊主題是「堅毅專一朝向忠誠」,也會介紹聖女大德蘭(Saint Teresa of Avila)。每次介紹一位聖人,說的都是我們與這些聖者之間的關係,以及他們如何深深影響我們的生命。這是一件奇妙有趣的事。 對我而言,聖女大德蘭一直是我靈性旅程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我的第一本書中有收錄她的詩作,以及聖十字若望的部分作品。這兩位同屬於同一個靈性流派,儘管聖若望年紀輕她許多,兩人之間卻建立起深刻而非凡的同行關係。 我第一次接觸聖德蘭的作品,是在二十出頭、開始學習人智學的時期。有一位老師請我們寫一篇關於「內在世界」的文章,我便寫下自己的親身經驗,卻被老師說我抄襲了聖女大德蘭的著作《靈心城堡》(Interior Castle)。當時我從未讀過她的作品,也沒有深入認識任何聖人。正是這個契機,引發我對她的濃厚興趣。我心想:為什麼我所描述的經驗,竟會與這位聖者的文字產生共鳴? 各位可以在《靈心城堡》這本書中發現,聖女大德蘭經歷了卓越非凡的旅程,她必須堅持不懈,才能完成旅程。可以說,她的忠誠成就了她的堅持,而她的堅持又深化了她的忠誠。她經歷了種種內在世界的試煉,也面對諸多極度艱難的挑戰,其中包括大量的身體痛苦與不適。 同時,作為一位密契者,她也必須面對所屬修會的內部壓力。身為一位極具力量的女性,她在修會的體制中,經常處於不被接納的處境。我認為,聖德蘭真正的價值,是在她過世之後才逐漸被世人認識與重視。 她有幾個特質深深打動了我。其一,是她進入內在世界的強烈意志,甘願付出一切代價,只為尋求真理。而她的追尋並非為了獲取資訊,而是一種動態的內在行動,如同踏上一段旅程般的探索。 另一個令我與她產生深刻共鳴的面向是,在許多時候,沒有人能真正理解你的內在經驗,尤其是那些神秘的體驗,往往無法輕易與他人分享。然而,有些...

聖靈降臨節:心魂的團結奮進

聖靈降臨節:心魂的團結奮進 原文:GA98(https://rsarchive.org/Lectures/AscenPent/19080607p01.html) 來源:施泰納1908.6.7於科隆的演講 翻譯:陳脩平 圖畫:Chruch of St. Fleuret, Estaing, France教堂聖壇畫 人類的靈性進化必須與整個周遭世界建立活生生的有機連結。對今日的許多人來說,很多事情已經變得槁枯死灰、毫無新意,甚至連宗教慶典也是如此。今日絕大多數人對耶誕節、復活節和聖靈降臨節的意義只有微薄的概念;古代人知道自己與靈性世界連結著,這些節日在他們的感受生命裡無比豐富,現今人們已經失去這些。是的,時至今日,節慶對許多人來說是枯燥乏味的。靈性的傾注、溢流變成僅是抽象,只有當人們再次獲得真正的靈性認知時,這種情況才會改變。 現代人談論很多關於自然力量的事,但對這些力量背後的存有卻少有著墨。我們的祖先會說到地精、水精、風精和火精,但現在若認為這些想法裡有任何真實,則會被視為徹底的迷信。人們抱持著怎樣的理論對他們自己來說無關緊要;只有當理論使人看不見真相時,問題才開始變得嚴重。 當人們提到古人相信的地精、水精、風精、火精都只是無稽之談時,我很想以一個相當怪異的方式回應:「好吧,去問問蜜蜂吧。牠們會告訴你:風精對我們來說不是迷信,我們很清楚它們給予我們什麼幫助」。任何研究靈性力量的人都可以去發現是什麼力量使蜜蜂飛向花朵,他會看到引導蜜蜂朝向花朵的真實存有,它們在成群結隊飛舞覓食的蜜蜂之間,也就是我們祖先所稱的風精。 尤其是當大自然的不同界域相互接觸時,某些基本的存有(elemental beings,亦可表示為元素存有)才會顯現出來。例如,在岩石上長有苔蘚的地方,這些存有就可以定居;或者,在花朵裡,在蜜蜂與花朵的接觸中,某些存有藉此展現自己。另一種可能性是人類與動物界接觸時。然而,這裡所指的不是普通的、日常的接觸,例如屠夫宰殺動物或者人吃肉時。元素存有會出現在不尋常的情況下,也就是兩個界域的互動不只是生命事實本身的結果。特別是當一個人帶著情感、帶著他自己的心魂與關注去與動物建立關係時。 例如,牧羊人可能與他的羊群有著特殊的關係。這種聯繫在古代較為原始的文化中十分常見,有點類似阿拉伯人與馬的關係。如同牧羊人和羊群之間、或者花朵的氣息與味道等力量...

聖靈降臨節:自由個體的慶典

聖靈降臨節:自由個體的慶典 原文:GA118(https://rsarchive.org/Lectures/AscenPent/19100515p01.html) 來源:施泰納1910.5.15於漢堡的演講 翻譯:陳脩平 圖畫:Plautilla Nelli, 1554 節慶喚醒古老的記憶,將人們的思考和情感轉向過去。節慶所彰顯的意義在人們心中喚醒思維,聯繫上遠古時代所有人類心魂視之為聖潔的事物。但是理解節慶的內容也引動其他思考,將我們的眼光轉向眺望人類的未來,也就是我們自己心魂的未來。如此被喚醒的情感給予我們朝向未來而活的熱情,激勵我們工作的意志力量,使我們成長,而越來越能夠承擔迎向未來的任務。 正是透過這種回顧和展望,我們才能夠從更深層的意義上描述聖靈降臨節的本質。這個節日對西方人的意義以一幅宏偉的景象呈現在人們面前,直接觸動人們心魂深處。這是我們都熟悉的景象。基督宗教的創始人和奠基者在完成了各各他奧祕之後,有一段時間和那些能夠感知到他的人們在一起,以他在各各他奧祕之後所獲得的身體形式出現。 那段同在的期間之後發生的事件,以一連串意義深遠的圖象呈現在我們眼前。在「升天」的偉大圖象裡,他最親密的門徒清晰目睹他所獲得的那個身體形式消散。十天後的另一幅景象,威力萬鈞地顯現給所有願意理解它的人心。基督的門徒聚集在一起,他們是第一批認識基督的人。在門徒內心深處,他們感受到有一股強大的動力透過基督進入人類演化裡,他們得到承諾,每個人的心魂中會有一些經驗發生,於是他們滿懷期待地熱切等候著,在最深沉的敬虔中,門徒在五旬節這個猶太民族歷史悠久的節日裡聚集在一起。 首先出現的是「一陣大風」。透過這個方式,門徒的心魂被提升到更高層的視野。他們被召集起來,可說是為了將目光投向尚未到來的事物,當他們將火之動力接收到心裡時,在未來一次又一次的塵世生命中,那樣事物會等待著他們。 接下來有「火舌」落在每位門徒頭上,這是另一個向他們揭示的崇偉景象,也就是關於基督脈動的未來。這些最早認識基督的人聚集在一起,在靈裡注視著靈性世界,他們感覺自己似乎不是在與空間或時間上近處的人交談,他們感覺自己的心被帶到遠方,居處在地球上的不同民族之間,並且感受到自己心裡好像住著某樣事物,那樣事物可被翻譯成各種語言,讓所有人都能明白。 在首批門徒之前升起的這幅基督宗教的未來願景,讓他...

五月的美德鍛煉:金牛座(2025)

2025 年《金牛座》 沉著鎮靜 | 聖卡里諾 演講:莉莎‧羅美洛 (Lisa Romero),安德魯‧懷特 (Andrew White) 撰稿:尤清 校訂:陳脩平 篇頭畫作: Martina Angela Muller,"Sacred Beginnings/Angel Series", Angel - Guardian Angel, 2024, 60"x48", oil and earth on linen,https://www.martinaangelamuller.com 本文材料取自莉莎•羅美洛(Lisa Romero)老師在AstralArc的分享: 聆聽完整講座,請點選以下連結: YT頻道 、 播客 莉莎: 歡迎來到金牛座美德鍛鍊「均衡穩定轉變為進步」(equilibrium譯為均衡穩定,亦有做equanimity,譯為沉著鎮靜,2024 年的美德文章用後者)。 這個月,我們要介紹的聖者是聖卡里諾(Saint Carannog)。我年幼時曾在威爾斯的一個小海岸城鎮認識了這位聖者。那個以他命名的小鎮叫做朗格蘭諾(Llangrannog)。 聖卡里諾雖不廣為人知,但他的傳說卻非常有趣。其中一則讓我特別印象深刻的是他與亞瑟王之間的故事。據說,在旅途中,卡里諾弄丟了自己的旅行祭壇,亞瑟王剛好撿到,但並未直接歸還。他說,在他所統治的土地——也就是當地人的意識被亞瑟王所主導的領域——有一條肆虐的惡龍,卡里諾必須先制服這條惡龍,才能取回祭壇。 我曾說過,「龍」常常象徵著物質主義的力量。它在意識層面發揮作用。惡龍的傳說並不是指真的有會噴火的怪獸,而是在講一種來自星芒界或心理層面的能量,對群體施加影響。這種「龍之力量」在物質化的傾向中尤其強大。 從神秘學的角度來看,亞瑟王的傳奇與他抵擋強烈的物質主義力量侵蝕集體意識的能力息息相關。亞瑟奮力對抗這些力量,並請求聖卡里諾幫忙。這是一幅很有意思的景象。我們之後還會介紹其他的「屠龍」聖人。 「屠龍」這個意象是所有神秘學修行者都必須面對的課題。神秘學的核心超越感官世界。我們的世界不只是物質,而神秘學者深知這一點,並與這樣的現實共存。同時,他們還要面對那些執著於物質主義的力量。 聖卡里諾是一位真正在神秘學道路上修行的聖者。他擁有一種原型特質—...